千门36局之伏虎困龙局!

六甲秘诸 2024-10-25 13:33:45
伏虎困龙局的逻辑

伏虎困龙局,局如其名,不管你是人中龙凤,一旦陷入此局之中,要想脱身难如登天。它的厉害之处在于,能让人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例如清朝的 33 两白银,不论丰年还是灾年,普通家庭都被控制在一定的经济状态中。老百姓为了生计永远奔波,还难以察觉其中玄机。

放到现代,一些企业让员工为了几两碎银,陷入无休止的加班与工作循环,无法思考和改变,在看似有希望的情况下不停挣扎。

伏虎困龙局的案例

小编认为伏虎困龙局,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不过此局过于狠毒,商鞅最后也惨遭反噬,被秦惠文王利用三山献鼎局算计致死,落了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伏虎困龙局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清朝的33两白银。那什么是33两白银呢?它其实是一种人为塑造的贫穷状态。

据传,当时清朝一个普通家庭一年收入大约是33两白银,而每年衣食住行等固定支出却是36两白银。这就意味着,老百姓幸苦一年,反而还要倒欠朝廷3两白银。为什么会永远倒欠朝廷钱呢?这就是此局的奥妙之处。

当某一年风调雨顺,粮食收成以后,朝廷就会通过提高税负,拉高物价,从老百姓手里收钱。当遇到大灾之时,朝廷就会及时减税赈灾,平稳物价,帮助老百姓渡过难关。这一切看似合情合理,同时老百姓还会夸皇帝英明,真是一石二鸟之策。

然而我们回头分析,无论是丰年也好,灾年也罢,落到普通家庭手里的白银不多不少,正好33两,他们不得不为明年的吃饭而奔波。

其实按理来说,农民有钱了,清政府就可以挣更多的税,那为什么还要制定33两白银的政策呢?这就是商鞅的驭民五术,分别是指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这是古代帝王的必学之术。

商鞅的逻辑是,百姓在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以后,便会不由自主地琢磨别的事情,这样社会容易出乱子。而且清朝心里也虚,300万满人统治3亿汉人,所以清朝皇帝就决定贫民、弱民来维护统治,让百姓们在麻木贫穷中度过一生。

33两白银其实只是个谣言,但是意思大差不差。根据中国通史记载,乾隆时期长工一年收入4两白银,而一个人一年开销是5两;中农家庭一年收入35两,家庭开销38两;两者都是入不敷出。

可想而知,当时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境遇。遇到灾年更是需要借钱,当时基本都是九出十三归的说法,借10两出9两还13两,熟不熟悉,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吧!

伏虎困龙局的总结

伏虎困龙局的影子,在社会生活中经常见到。虽然清朝的33两白银只是谣言,但是背后表达的含义和情绪才是最重要的。

当今社会,房贷成为普通人的头等大事。随着房价攀升,许多人为拥有一套住房,不得不背负债务。这不仅对经济状况造成巨大负担,还使人们感受到无尽压力。买房已经成为一项过度消耗个人资源的任务,使得人们压抑不堪。

教育也是百姓几乎无法承受之重。随着孩子成长,对于良好教育的需求变得迫切,但高额教育费用却成为家庭负担。无论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无论是民办学校还是公立学校,学费的不断攀升,让普通人揪心不已。

医疗领域也是大家无法回避的问题。每当疾病降临,人们需要依赖医疗服务来获得治疗,然而高昂的医疗费用,却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不少家庭因为负担不起、陷入困境,甚至不得不放弃治疗。医疗资源不均衡、药价高涨等问题,也让人们对医疗体系产生怀疑和不满。

房贷、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已经让老百姓喘不过气来。如同清朝的33两白银,其实都是在诉说大家内心沉重的负担和无尽的压力。对于这种情绪,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解决之道。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