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建国初期,科技实力相对较弱。18 世纪,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纺织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进行技术封锁。然而,美国通过一系列手段突破了英国的封锁。1788 年,美国组建科技间谍网络,获取世界尖端科技情报,同时尝试非法引进技术。例如,美国制造舆论吸引英国技术人员移民,推动国会颁布专利法,规定专利授予对象只能是美国人,鼓励技术移民。在这些政策的 “诱惑” 下,像塞缪尔・斯莱特这样的技术人员来到美国,凭借记忆复原先进设备,为美国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后,美国在科技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更是完成了科技的全面赶超。一战时期,美国发展军事科技,建立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和海军咨询委员会。二战期间,美国加大军事研发支出,挖掘科技人才,许多重要科技成果在这个时期诞生。到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的科技竞争达到新高度,在太空科学、军事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进步,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
(二)当前的科技霸权地位如今,美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在半导体领域,2023 年,美国 AI 市场规模达到 161 亿美元,是中国市场的三倍。在数据中心 GPU 市场,英伟达占据 92% 的份额,其 CUDA 软件平台成为 AI 开发的关键。云计算基础设施方面,亚马逊、微软、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在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市场占据约 70% 的份额。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长期以来在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生成式 AI 技术,如 ChatGPT 和 Midjourney,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份额。美国的科技霸权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显著优势,还在政治、军事、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在医疗行业,AI 技术正在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在教育领域,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应用正逐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交通行业,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预示着未来出行方式的根本变革。
二、美国科技霸权的手段(一)掏空德国与扶植日本二战前后,美国从德国大肆搜刮科技人才和工业秘密。二战爆发前后,得益于德国排犹运动,美国接收了大量犹太人科技人才,为其科技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二战结束之际,美国直接在德国占领区进行 “合法” 搜刮,包括科技蓝图和工业秘密,甚至武力绑架德国科学家、工程师。其中,一批火箭专家帮助美国在战后航天事业取得巨大进展,为载人航天、登月等壮举奠定基础。
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为扶植日本成为远东冷战桥头堡以及搭建低成本供应链,将大量次先进技术转移到日本。日本凭借良好基础科学底子,引进、山寨仿制美国前沿科技,在半导体等领域迅速崛起。到了 80 年代,日本诸多行业科技水平反超美国,半导体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全球动态存储芯片市场份额高达 55%,东芝公司超越英特尔和 IBM 成为芯片领域巨无霸。
(二)贸易保护主义与制裁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中,美国尽显贸易保护主义本色。1985 年,以英特尔等半导体巨头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为起点,美国对日本高科技企业展开围剿。1986 年,日美双方达成半导体协议,美国要求日本半导体企业加强对美本土投资、让出市场蛋糕、以高于成本价出售产品等。1987 年,美国以日本未遵守协议为由,对日本有关产品采取征收 100% 进口关税的报复性措施。此外,美国还通过 “超级 301” 条款,使日本所有出口商品都处于贸易制裁风险之中。
(三)数据掌控与技术封锁2021 年,美国以 “缓解芯片短缺” 为名,要求三星、台积电等全球半导体巨头上交关键机密数据。尽管遭到强烈反对,但各大企业在美方压力下纷纷屈服。同时,美国出台《芯片与科学法》等出口管制新规,限制芯片等高端技术出口,进一步加强技术封锁。例如,美国将 1000 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清单,对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实施管控,打压中国社交媒体应用程序,游说荷兰和日本限制对中国芯片和相关设备与技术出口。
(四)打造科技 “小圈子”美国以所谓 “网络安全” 为由头,打造 “芯片联盟”“清洁网络” 等科技 “小圈子”。美国筹谋 “芯片四方联盟”,成员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旨在构建从芯片设计、生产到供应的战略同盟。此外,美国还与欧盟等建立机制,“通过信息交流降低半导体和关键矿物供应链中断的风险”。这些举措严重阻碍了全球科技交流与合作。
(五)监听窃密与侵犯隐私权美国是全球头号电信窃密大户。其监听窃密手段五花八门,包括利用模拟手机基站信号接入手机盗取数据,操控手机应用程序,侵入云服务器,通过海底光缆进行窃密等。“棱镜门” 事件揭露,从竞争对手到盟友,无不在美国监听范围之内,包括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法国多任总统等盟国领导人。美国的监听窃密行为严重侵犯了他国公民个人隐私,也破坏了全球网络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