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虚假的啃老,在家里多添一双碗筷,用点水电煤气;真实的啃老,掏空父母半生积蓄,买房买车,创业失败拉家人下水
最近,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却又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虚假的啃老和真实的啃老。
乍一听,这两个概念似乎差不多,但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这个发现,让我对"啃老"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真正的啃老,掏空父母的积蓄】
说到真正的啃老,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些人,真的是在掏空父母一辈子的血汗钱啊!
就拿我一个发小来说吧,他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吵着要在北京买房。
可他那点工资,就算不吃不喝攒一辈子也不够首付啊。
没办法,他爸妈只好卖了老家的房子,又四处借钱,好不容易帮他付了首付。
你以为这就完了?没有!
等他结了婚,马上就辞职说要创业。
结果不到半年,就把钱全赔进去了,还欠了一屁股债。
最后还是他爸妈变卖家产,帮他还清了债务。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有的孩子成天嚷嚷着要换车,非得买个几十万的豪车,父母只能砸锅卖铁去满足;有的孩子创业失败了,赖在家里几年不工作,让父母养着;还有的孩子结了婚,生了孩子,把孩子丢给父母带,自己却在外面潇洒……
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啃老啊!
这种啃老,不仅会掏空父母的积蓄,更会让父母背上沉重的债务,晚年生活无法保障。
作为子女,我们怎么忍心让父母为我们付出这么多?
养育之恩,没齿难忘啊!
【新型啃老,让父母无从察觉】
除了这种明目张胆的啃老,现在还出现了一种新型啃老,更加隐蔽,让父母防不胜防。
比如有些孩子毕业后,说是要考公务员,就一直在家里蹲着复习,让父母承担所有生活费用;
有些孩子说要考研,在家里待一年,天天吃喝玩乐,根本不学习;
还有些孩子,借口照顾父母,辞掉工作,赖在家里当"全职儿女"……
这些行为,表面上都冠冕堂皇,但骨子里,不就是变相啃老吗?
更可怕的是,这种啃老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
孩子们借各种理由,一啃就是几年,把父母宝贵的退休生活都啃没了。
而父母呢,由于不忍心看孩子吃苦,总是默默支持,把自己的需求放到了最后。
有些人口口声声说要照顾父母,但真正需要照顾的时候,又以工作忙为由溜之大吉。
这种虚情假意的啃老,不是更让人寒心?
【虚假的啃老,多添碗筷有何妨?】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反驳了:孩子偶尔回家住几天,多添一双筷子,用点水电,怎么就成了啃老呢?这不是正常的亲情交流吗?
没错,我也认为,这种情况根本算不上啃老。
爱孩子,疼孩子,是天下父母的本能。
孩子在外地工作,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受点委屈。
这个时候,能回家享受几天天伦之乐,享用几顿父母做的热饭热菜,还能省点房租伙食费,这有什么不对?
再说了,孩子平时在外地工作,也没少给父母孝敬钱。
遇到点困难了,暂时依靠父母一下,补充补充能量,这是人之常情嘛。
哪个人的人生不是起起伏伏的?
只要不是长期躺平,心存感恩,适可而止,父母都是愿意支持的。
而且很多时候,这种短期的相依为命,对父母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慰藉。
儿女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说说话,父母的晚年生活也会更加充实快乐。
这种亲情的维系,怎么能用"啃老"二字来否定?
【啃老的根源,该如何应对?】
既然"真啃老"和"假啃老"差别这么大,那么作为子女,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
我认为,无论是子女还是父母,都要正确认识"啃老",不要简单地用一个标准去衡量。
真正的啃老,往往是因为子女不思进取,好吃懒做,只想躺平,把责任都推给父母。
这种心态,必须坚决抵制。作为子女,我们要自立自强,学会责任担当。
生活中遇到点困难很正常,但不能总是依赖父母,而要学会自己面对,迎难而上。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感恩,孝顺父母,回报父母,让父母晚年生活更有尊严。
而对父母来说,也要转变教育观念。
很多啃老现象的产生,其实与父母的溺爱和娇惯分不开。
有些父母过于宠爱孩子,凡事都包办,让孩子失去了生活的能力;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慷慨,给钱给车给房,助长了孩子啃老的心理。
殊不知,这种爱,是害了孩子啊!
真正的爱,应该是给孩子创造独立生活的条件,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而不是让孩子长期依赖,停滞不前。
当然,社会方面也要努力创造条件,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机会,完善住房、就业等保障,减轻年轻一代的生活压力。
只有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遏制住"啃老"这一不良现象。
毕竟,我们不能总是做"啃老一代",而要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成为父母的骄傲,不是吗?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常常觉得父母还在,来日方长,但殊不知,父母的光阴真的不多了。
与其让父母操心,不如让父母省心;与其啃老,不如反哺。
人生冷暖、社会百态。这里是“罗晓晓说事”,点击关注。希望可以点个“赞”+“分享”,给更多人看。
然后呢?卷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