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发掘定陵后,吴晗得寸进尺想挖明长陵,周总理听后沉默良久

安琪小世界 2024-08-02 04:08:33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当1958年的阳光照耀在新发掘的定陵遗址上,光芒似乎为吴晗带来了更大的雄心与决心。

当他满怀激情地向周总理展示挖掘明长陵这一计划,并报出了需要的四十万元巨资时,总理的反应出乎意料。

周总理的脸上没有立即显露任何情绪,只是沉默不语,眼神深邃,仿佛在深海中搜寻答案。

周总理到底在思考什么呢?

定陵发掘计划的制定

在1956年3月28日的一次关键会议上,吴晗受郭沫若的启发和建议,召集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和文化部的主要领导,以讨论关于明代皇陵的发掘工作。

吴晗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提议——首先发掘明代的定陵。

他详细介绍了定陵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价值,指出定陵虽然不是规模最大的皇陵,但由于其部分结构已经“显露在外”,这为考古发掘提供了便利。

他强调,通过这次较小规模的发掘,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为未来更大规模的长陵等皇陵的发掘提供参考。

参会的领导中,有人对定陵的选择表示疑问,认为应该从规模更大、更为人所知的皇陵入手。

对此,吴晗详尽地解释了从定陵开始的策略优势,包括易于管理的规模和较低的风险。

他的观点逐渐获得了与会者的理解和支持。

会议最终在充分讨论后达成了共识,同意按照吴晗的提议,首先对定陵进行发掘。两个月后,即1956年5月,这一计划得到了时任总理周总理的批准。

得到批准后,吴晗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人手,准备必要的技术和物资。

在准备阶段,他特别强调了考古工作的精细性,要求每一步操作都必须严谨,以确保每一件出土文物的完整性和科研价值。

定陵木俑与文物保护的挑战

1957年9月21日,在清晨的光线下,考古团队在定陵发现了玄宫正门。

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万历皇帝的陪葬品逐一展现在世人眼前,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关注。

陪葬品中,尤以新出土的木俑最为珍贵。

当天,木俑被小心翼翼地从土层中抬出,考古人员和文物保护专家围绕这些木俑进行了紧急讨论。

按照当时欧美的标准,这些木俑若要完整保存,需要经过超低温冷冻脱水处理。

然而,新中国成立不久,尚未具备这种高级的保存技术,这让团队面临巨大的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定陵内部的湿度和温度开始对木俑等文物造成影响。

考古队在汉白玉旁边设置的木头支架不久后便显示出了腐朽迹象,原本整齐摆放的陪葬品开始显露出混乱的状况,珍贵的物品散落一地,场面让人扼腕叹息。

更为严重的是,出土的丝织品也逐渐展现出腐败的迹象。

在没有适当的温湿度控制和防腐处理下,这些丝织品的保存状况急剧恶化。

原本色泽鲜艳、织工精细的丝绸,仅仅几天后便开始变色,颜色渐渐变得暗淡,质地也如枯叶般脆弱,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和弹性。

考古团队和文物保护专家面对这一状况,开始尝试各种紧急保护措施。

他们利用当时可行的技术和材料,如急速干燥、防潮处理等,努力延缓文物的进一步损坏。

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文物腐败的速度,但由于技术和资源的限制,仍难以达到理想的保护效果。

发掘定陵引发的全国考古热潮及其遏制

吴晗和他的团队成功发掘定陵后,这一事件在全国各省的考古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从北到南,各地考古部门都被这一成就激励,纷纷展现出对帝王陵墓的浓厚兴趣。

许多省份的考古部门开始筹划自己的发掘项目,目标直指历史上的汉陵、唐陵以及清陵等。

在这种全国性的挖掘热潮中,不少考古部门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

他们审查古代文献,寻找可能的陵墓位置,同时购置挖掘设备和物资。

一些省份甚至召开了专门会议,讨论如何动员资金和人力,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然而,这种盲目跟风的挖掘热潮很快引起了学界和文保界的担忧。担心过度的发掘活动会对文物安全构成威胁,毁坏不可复原的文化遗产。

在这种背景下,郑振铎和夏鼐这两位著名学者和文物保护专家,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

他们立即撰写了一封上书,直奔周总理总理。

在上书中,郑振铎和夏鼐详细阐述了盲目挖掘帝王陵墓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他们指出,帝王陵墓的考古工作需要高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而非简单的挖掘行为。

他们强调,如果缺乏专业的考古指导和严格的文物保护措施,大规模的发掘活动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文化遗产损失。

周总理总理在接到这份上书后,对情况进行了迅速的评估。

考虑到中国文化遗产的宝贵性和脆弱性,他立即作出了决定。

总理下发了名为《停止对一切帝王陵墓》的文件,命令全国各省暂停正在进行或计划中的帝王陵墓挖掘工作。

长陵发掘计划的终止

在定陵发掘成功之后,吴晗踌躇满志,希望能进一步扩大考古工作的规模,把目标放在了更为重要的长陵上。

定陵的成功为他增添了不少自信,使他认为长陵的发掘将是一个更加激动人心的挑战。

因此,他开始对长陵的发掘计划进行详尽的筹划和预算评估。

吴晗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带着一副老花眼镜,低头仔细地翻阅着一堆破旧的地图和古籍,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数字和计算公式。

经过反复核算,他最终得出了一个关于长陵发掘所需经费的初步估计——大约需要40万元。

这个数字是在考虑了挖掘工作的各种可能开销后得出的,包括人力、设备、保护措施等必需资金。

把这个估算结果带到周总理面前时,吴晗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他详细地解释了这个数字的来龙去脉,期望能得到总理的支持。

然而,面对这一天文数字,周总理显然感到有些意外,他没有立即作出回应,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周总理沉默了好一阵,然后慢慢站起身,走向停放在一旁的黑色轿车。

吴晗略显焦急地跟在后面,试图在总理上车前获得一个明确的答复。

周总理打开轿车的车门,回头看了看仍在等待回应的吴晗。

车门缓缓开启的瞬间,周总理的表情依旧保持着一贯的严肃。他停顿了一下,最终开口道:“我对死人不感兴趣。”

吴晗站在原地,看着周总理的车缓缓驶离,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总理的话虽然简短,但足以让他明白,长陵的发掘计划不会得到批准。

正是这次对话,使得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得以保存完好,未遭受可能的破坏。

周总理的决策反映了一个原则,即在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问题上,保护永远是优先考虑的方向。

参考资料:[1]张显清.吴晗与明定陵的发掘[J].科学中国人,2002(9):44-45

0 阅读:124

安琪小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