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复辟后对待宗室恩威并施,在施恩的同时也进行立威

史海撷英 2024-06-25 16:57:04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日,对于大明王朝的很多人来说,都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就在这一日的“昧爽”,也就是黎明时分,蛰居南宫七年之久的太上皇帝朱祁镇,在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司设监太监曹吉祥等人的扈从之下发动政变,重新夺回了皇位。

八年前的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五日,朱祁镇所率领的京军精锐在土木堡全军覆没,除了靖难元勋英国公张辅等人战死沙场之外,就连皇帝本人也做了瓦剌人的俘虏,这就是震惊了整个大明王朝的“土木堡之变”。

消息传回京师之后,皇太后孙氏先是命庶子郕王朱祁钰监国,随即又当机立断将亲儿子朱祁镇尊为太上皇帝,立郕王为新天子。新天子放手任用于谦、石亨等人,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挽救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这样一位皇帝,之所以能被兄长轻易翻盘,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儿子。

于谦

朱祁镇在重新即位之后,先是将年号由景泰八年(1457年)改为天顺元年,接着杀害了当年的功臣于谦,最后又废黜了弟弟的皇帝身份,还在他薨逝后给了一个恶谥:“戾”。

对于朱祁镇来说,从太上皇帝变成皇帝,属于“以尊临卑”,口碑非常难听。那么在他复位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会如何对待数量众多的大明宗室呢?

广施恩惠以示好

在复位之初,朱祁镇的内心其实很忐忑,毕竟他当年的所作所为给大明王朝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靠着政变推翻了有功于社稷的景泰帝,又杀害了一代名臣于谦,天下之人能服气吗?那么怎么办呢?通过大赦天下来收买人心,通过撒钱来笼络宗室:“庚子,上以复位,遣书谕宗室诸王,并赐金银、锦、紵丝、纱罗、绢布、钞有差。”

释放朱标子孙

当然为了显示自己是天命所归之人,朱祁镇做了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释放懿文太子朱标的子孙。对于朱祁镇来说,他们这一脉本来并非大明王朝的大宗。当年太祖皇帝驾崩之后,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标之子。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封国北平起兵造反,称“奉天靖难”。经过三年的苦战,靖难大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攻入京师南京,朱允炆在皇宫奉天殿自焚殉国。

朱棣

篡位称帝的燕王,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永乐皇帝。而在朱棣驾崩后,历经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再传至朱祁镇、朱祁钰兄弟。至于原来的大宗:懿文太子朱标的后人,都被囚禁在了中都凤阳的广安宫之内。

到了天顺元年(1457年)十月的时候,朱允炆之子建庶人朱文圭,以及吴王朱允熥之子吴庶人,已经无罪被囚五十多年,朝野上下对他们都怀有极大的同情。而朱祁镇在斟酌再三之后,认为可以用建庶人和吴庶人来做一做文章,挽回一下自己的声望:“一日,谓贤曰:‘亲亲之意,实所不忍。’贤即对曰:‘陛下此一念,天地鬼神实临之,太祖在天之灵实临之,尧、舜存心不过如此。’上遂决。即日白太后,许之。左右或以为不可,上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左右闻之,皆愧服不能止。”文中的“贤”,就是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通过李贤的一渲染,朱祁镇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了起来。

于是乎在皇帝的力推之下,包括建庶人、吴庶人在内的十八口人,被送往凤阳城中居住。朝廷每月提供食米二十五石、柴三十斤、木炭三百斤,另外派出六名内使给二庶人“看守门户,出入使令”。作为特恩,朱标子孙可以与凤阳城内的普通军民之家自择婚配,其亲戚也可以互相走动。但唯有一条:“各王府不许往来交通”,说明皇帝心中依然存着畏惧之心。

重修玉牒

所谓玉牒,就是皇族的族谱,自宋朝开始每十年一修。朱棣篡位之后,曾经让内阁首辅解缙编纂了一本《天潢玉牒》,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和强调自己嫡子的身份。此后明廷于宣德五年(1430年)、正统五年(1440年)又进行了续修。

然而由于土木堡之变的缘故,景泰帝在位期间并未进行补修。于是朱祁镇于天顺二年(1458年)给宗人府降敕,让他们统计宗室人口在正统六年(1441年)以后所出现的变化,重新编纂玉牒:“宗人府即会同礼部查照各王府,自正统六年以后凡有薨逝、袭封及男女新生、亡故等项,逐一明白开写。中间如有未备,仍行各王府取勘回报,以凭续修。其钦承毋忽!”

《天潢玉牒》

当然,朱祁镇之所以这么积极,也是为了安抚宗室,毕竟名字进了玉牒,才有相应的待遇。

严格约束以树威

但是在权力基础逐渐稳固之后,朱祁镇也慢慢露出了自己的獠牙。这位皇帝在瓦剌待了一年,又在南宫过了七年暗无天日的生活,其心境早已不是当年可比。

对于宗室,虽然要拉拢,但更要约束。比如亲叔父襄王朱瞻墡,于谦当初的罪名是“谋立外藩”,而这个外藩,指的就是襄王。朱祁镇虽然频频向叔父释放善意,但他多次召襄王赴京,难免没有监视考察的意思。至于其他宗室,皇帝对他们的管束也越来越严格。

宗室坟园

早在正统十三年(1448年)的时候,朱祁镇便对宗室坟园的大小做出了规定,其中亲王五十亩、郡王三十亩、郡王之子二十亩、女性宗室十亩。

天顺二年(1458年)二月,沈世子朱幼㙾向朝廷上奏,称父王沈康王朱佶焞“坟所狭隘”,希望能够于坟园外另赐空地数亩。工部对此强烈反对,认为这个口子一开,以后其他宗室有样学样,朝廷怎么办?朱祁镇对此深表赞同,立刻表态不给:“奏下工部,覆奏王府造坟地亩已有定制,沈王坟例应地五十亩。若复增益,恐各王府援例不便。上是之,遂不与。”

不但如此,当年三月,掌钦天监事礼部右侍郎汤序上奏,指出此前亲王、郡王、镇国将军等宗室,往往与其王妃、夫人异葬,也就是各造坟茔、享堂。汤序对此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是“不惟劳民伤财,抑且有乖礼度”。皇帝从善如流,表示今后宗室夫妇必须合葬,不得浪费朝廷钱财。

请名、请封

到了天顺年间,明朝立国已近百年,宗室人口相较于明初已经有了大幅度增长。对于朱祁镇来说,自己开枝散叶是必要的,毕竟景泰帝的教训就在眼前。但是宗室人口增长过快,那就大可不必,朝廷的真金白银也不够用。

朱祁镇

天顺四年(1460年)四月,朱祁镇给各王府下诏,先是要求今后各府宗室只有出现膝下无子的情况“方许请继室”,接着又颁布了两条新规:“生子至八岁者方许请名,女至十五岁者方许请封,著为例。”

之所以如此,恐怕有两个原因。其一、明代宗室的起名很有规律,限制也很多。考虑到古时候婴儿的夭折率很高,而且一旦请了名就要上玉牒,还是谨慎一点为好。其二、为了降低不必要的支出,自然要对宗室女性的婚嫁年龄做出明确规定,毕竟古时候十三四岁成婚的大有人在。

皇太后称号

朱祁镇之所以能够复辟成功,生母孙太后居功至伟。天顺元年(1457年)年底,皇帝给太后上了一个徽号“圣烈慈寿”,《明史》对此有一个评价:“宫闱徽号亦自此始”。朱祁镇随即给各地王府长史司下旨,让他们今后在表笺之中称圣烈慈寿皇太后为“陛下”。

朱祁镇

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只有仁宗皇后张氏在成为太皇太后以后被称为“陛下”。至于皇太后称陛下,这是头一回。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各地王府之中有很多人没把这当回事,在表笺上因循守旧,仍旧称圣烈慈寿皇太后为“殿下”。此举直接惹怒了朱祁镇,他下诏将各王府长史官逮捕治罪:“己未,先是冬至,各王府进贺圣烈慈寿皇太后表文:郑、周、荆、唐、赵、蜀、庆成七府皆仍称殿下,庆、伊、岷三府又不称尊号。上出以示,礼部左侍郎邹乾等言皆其府僚不谨之故。于是命巡按御史各逮治其长史等官,并敕责诸王。”

和土木堡之变前的青涩相比,南宫复辟之后的明英宗,显然对于帝王心术的掌控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朝堂之上,当初的那些恃宠而骄的夺门功臣,比如石亨、曹吉祥,都被一一收拾。在宗室之中,除了安抚好襄王以外,对于其他人的约束都日趋严格。

其实这个原因并不复杂,朱祁镇通过夺门复辟,名不正而言不顺,他必然极其在意外人对他的看法。对于可能威胁到皇位的宗室,在施恩过后自然要立威。

2 阅读:164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