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点
什么是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54、比例
(1)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比例的项。
(3)什么是比例外项?
两端的两项叫比例外项。
(4)什么是比例内项?
中间的两项叫比例内项。
(5)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6)什么是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7)什么是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量也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叫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正比例关系。
(8)什么是反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成反比例关系。
55、圆柱
(1)什么是圆柱底面?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圆柱的底面。
(2)什么是圆柱的侧面?
圆柱的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3)什么是圆柱的高?
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知识点归纳
(1)先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p则q”为真时,可表示为p=>q,则我们称p为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这里由p=>q,得出p为q的充分条件是容易理解的。但为什么说q是p的必要条件呢?事实上,与“p=>q”等价的逆否命题是“非q=>非p”。它的意思是:若q不成立,则p一定不成立。这就是说,q对于p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是必要的。
(2)再看“充要条件”
若有p=>q,同时q=>p,则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简称为p是q的充要条件。记作p<=>q
(3)定义与充要条件
数学中,只有A是B的充要条件时,才用A去定义B,因此每个定义中都包含一个充要条件。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一定义就是说,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显然,一个定理如果有逆定理,那么定理、逆定理合在一起,可以用一个含有充要条件的语句来表示。“充要条件”有时还可以改用“当且仅当”来表示,其中“当”表示“充分”。“仅当”表示“必要”。
(4)一般地,定义中的条件都是充要条件,判定定理中的条件都是充分条件,性质定理中的“结论”都可作为必要条件。
小学计量知识点
1、长度计量单位及进率: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公里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计量单位及进率: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4、质量单位及进率:吨、千克、公斤、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公斤
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及进率:世纪、年、月、日、小时、分、秒
1世纪=100年1年=12月
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
(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份,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份,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四、常用计算公式表
1、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公式S=ab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a=a2
3、长方形周长=(长+宽)×2,计算公式C=(a+b)×2
4、正方形周长=边长×4,计算公式C=4a
5、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计算公式S=ah
6、三角形面积=底×高÷2,计算公式S=a×h÷2
7、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计算公式S=(a+b)×h÷2
8、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计算公式V=abh
9、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平方,计算公式V=πr2
10、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1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