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一行西去取经途中,四人的担子基本上一直沙僧挑着(取经14年,挑担近10年),
但在到达西天,论功行赏时,如来却指示:八戒“因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沙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
那么,取经途中,到底是谁挑担时间最长?取经团挑担,遵循一个什么样的规则?
Chapter. 01
担子的顺递
最初,唐僧出长安三四日,二随从被熊山君等饱餐之后,只剩下一匹马、两个包袱。手下无人,唐僧只能“将包袱捎在马上,牵着缰绳”前行。走得累了,人也骑马。当此之时,唐僧自己或多或少也要挑挑担子的;那匹“宝马”,只能人货两用,无法成为显示领导尊贵的“专车”。
所幸,这付挑子唐僧也就挑了一两天。两天后,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悟空。悟空一从山下出来,即“在前边,背着行李,赤条条,拐步而行”。取经团第一次增加编制,有了手下,唐僧成了名副其实的领导,担子自然交给新人,“宝马”成了“专车”。
悟空挑担时间也不算长。在高老庄收了八戒,“遂此收拾了一担行李,八戒担着;背了白马,三藏骑着;行者肩担铁棒,前面引路”。新人一来,这挑担的累活立即又转移给新人了,悟空这老同志只需空手而行(金箍棒大可放到耳中)。
本来,再来新人,那担子应该再次移交,八戒也可以享受老同志的待遇了。但八戒移交担子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引起了一场口水战。
自流沙河收了沙和尚,一行人继续西行,“一向爬山过岭”,仍是猪八戒“身挑着重担”。想必,八戒心有不快,只是又找不到借口。当然,借口总是会有的。
Chapter. 02
八戒的牢骚
前行中,一行人走到山头,三藏要求安歇,悟空却要表现一番:“师父说话差了,出家人餐风宿水,卧月眠霜,随处是家。又问那里安歇,何也?”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八戒心里火了:“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
悟空回答得倒也直截了当:“自从有了你与沙僧,我又不曾挑着,那知多重?”而且很有领导的派头:“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
这番对话,实在精彩。八戒抱怨得直率,悟空回答得实在。看来,八戒对官场规则也不是两眼一抹黑。他反问悟空的话,颇有心机:大家都是徒弟,都是领导的手下,为什么就不能轮着挑担子?为什么就“独拿我做长工”?这话表面上是对着悟空所讲,实际上却是说给沙僧听的。
注意八戒那段气话,他在抱怨行李太重时,特意强调“自过了流沙河”,所指应该非常明白:这挑子,早该轮到来自流沙河的新人挑了!沙僧不主动接过担子,显然是在破坏“新人挑担”的官场潜规则。所谓官场生活,靠的全是资历,需以先来后到排座次。老同志只做清闲事,而且全是在领导眼前晃悠、能给领导留下印象的、“重要”的闲事,即“只管师父好歹”;新同志,则只能忍气吞声熬资历:所有那些挑担牵马、打水扫地、搬箱运柜的活都得做,还得做得忍气吞声毫无怨言,否则就有人给你穿小鞋、“打孤拐”。
八戒满心以为这话说出之后,悟空至少会替他主持公道:大家都是老同志嘛。谁知悟空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无可奈何,八戒也只得向潜规则挑战,试试悟空的定力。他对悟空说:“你是定不肯挑;但师父骑的马,那般高大肥盛,只驮着老和尚一个,教他带几件儿,也是弟兄之情。”悟空的回答也够官腔:“这个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
八戒当然明白,师父高大肥盛的“宝马”,那是领导的专车,是供领导专用的,是身份地位威严体统的象征,即使空着也绝不可再运行李,否则岂不又变回人货两用车了?悟空所谓“各人功果”的说法真得官场话冠冕堂皇的真髓:表面看来,是说“功果”,都是上天、前世所定;实际上,他是在暗示,在官场之上,不同身份地位之间,其分工和分配,也是“天定”的 ,切不可瞎乱攀比。
Chapter. 03
沙僧接担子
看着事态扩大,八戒连领导也牵扯了进来,沙僧再也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只能乖乖地接过了担子。等这番斗嘴结束,已到了投宿之处,八戒和沙僧的分工已成为“沙僧歇了担子,八戒牵了马匹”。八戒肩上的担子,终于第一次转移到沙僧的双肩之上,而且自此之后,取经团里这份最苦最累的体力活,基本上就一直由沙僧这位新同志承担了。(此后,偶尔八戒也替沙僧挑过一两次,这只能表明八戒在取经团中混得并不太好。)“新人挑担”的原则,总算在取经团里彻底贯彻下来了。
苦活、脏活、累活,领导看不见的活,都由新人承担,悟空们的分工,基本遵照一原则进行的。看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那担子就按这一原则转移的,沙僧的形象,就和那付担子紧紧联系在一起。但为什么英明如如来,却在论功行赏时,弄混了谁是挑担的主力呢?原因很简单,这些由新人们承担的苦累杂活,领导向来都是视而不见的,他们能看见的,都是“管师父好歹”的眼前活。如来搞错八戒、沙僧的分工,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