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一五计划与农业集体化运动,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革

春秋谈历史 2024-01-17 15:09:30

苏联从1928年到1932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建设,旨在改变苏联作为一个农业国家的局面。这一历史计划标志着人类在详细计划下的完整经济建设,为大规模现代化奠定了基础。通过五年计划,苏联成功地从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苏联一五计划前的国内外实际状况

苏联的工业状况在实施五年计划之前并不理想。尽管列宁时期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使其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但苏联的现代化产业仍相对落后。钢铁和电力生产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苏联在汽车、飞机制造、化学合成、大型机械设备制造等新兴工业领域几乎没有起步。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不到德国的一半,拖拉机不到3万台,99%的农业依赖畜力和人力。

1920年左右,西欧国家的工业产值达到并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特别是美国前所未有的繁荣,因此一些欧美经济学家声称资本主义已经消除了贫困。然而,这种世界繁荣并没有使苏联受益,而是使苏联的经济发展更加困难。更严重的是,苏联缺乏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工人的整体技能素质不高。到1927年,苏联的文盲率仍然高达50%。国防实力薄弱,武器装备现代化、军事指挥能力和兵种协调能力发展严重滞后。

斯大林认识到,苏联国民经济的改善,特别是在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方面,对避免外国势力的战略威胁至关重要。因此,经济建设的实施已成为苏联实现长期国家发展和自身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苏联成为先进工业化国家的目标,苏联于1927年12月召开了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并通过了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指示。一些西方媒体称“苏联五年计划是红梦家的幻想”。

苏联一五计划的发展过程与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28年10月实施。几个月后,列宁格勒的工人们在《真理日报》上发表声明,呼吁全国各地的工人开展劳动竞赛。这一呼吁得到了全国各地工人的快速响应,并在工厂和车间之间掀起了巨大而持久的劳动竞赛热潮。1929年4月,在苏联联共(布)的号召下,全国劳动竞赛正式启动。

1931年,斯大林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倡导干部和群众努力学习生产技术。1933年初,苏联政府宣布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过去的四年里,苏联成立了1530多家工业企业,首次在拖拉机、飞机、机床、精密仪器、重型机械制造、汽车工业和化工合成行业取得重大突破。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3年的经济水平相比,1932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35%。其中,机械制造业产值增长8倍,发电量达到173.5亿千瓦时,增长5倍。与此同时,苏联在全球石油生产、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产量方面仅次于美国。

苏联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克拉玛托尔斯克建立了一个巨大的重型机械厂,为苏联的工业化进程提供设备支持。自1929年以来,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商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制造厂已于1932年建造完成,工厂的竣工和生产大大提高了苏联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为苏联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结束使苏联实现了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转变,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与1928年相比,工业产值在国民总产值中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从48.5%上升到71%,轻工业的比例从1928年的61%下降到47.1%,重工业的比例从40.2%上升到54.1%,国民生产总值从245亿卢布上升到45.2亿卢布,增长率为67.9%。这些数据显示,在苏联15计划期间,苏联的经济发展和增长率超过了同期西方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因此苏联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赞扬。

苏联五年计划的不足与农业集体化运动

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许多重要产品的建设计划没有按时完成。由于初期管理不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数量不足,一些大型企业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于1932年1月投产时,每天生产3台拖拉机,直到1934年底才达到每天67台,甚至是当时设计的一半。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那一年,恰逢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从10日起,世界各地的资本主义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影响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尽管这场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它为苏联的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苏联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投资,引进了重要产业领域的生产机械和管理水平,使苏联的国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欧美的资本、技术和人才逐渐开始转向苏联。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也有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民到苏联。1933年3月,苏联在伏尔加河上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从美国引进技术设备,并聘请了美国的技术专家。高尔基汽车工厂是20世纪3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建造的一家新工厂。在制造飞机和发动机方面,苏联从美国购买了生产线,并获得了技术援助。统计显示,到1931年底,苏联购买的机械设备占全球机械设备出口总额的30%以上,1932年底增长到50%左右。

与此同时,苏联在农村开展了集体农业运动。1929年上半年,斯大林视察农村后,要求加快个体小农经济向集体经济的转型。随后提出了全苏完全集体化的目标,并开始大规模建设集体农场。仅仅两个月就建成了520多个集体农场,61%的农民加入其中。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由于对速度和数量的片面追求,以及对住房、小牲畜和家禽的强制性公有化,苏联农村地区的一场大饥荒悄然发生。

因此,斯大林于1930年3月在《苏联真理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称“当前的农村政策是从限制和拒绝农村资本主义者的旧政策转变为消除富裕农民阶级的新政策。”这一变化导致了全国各地富裕农民的死亡,当地政权机关立即没收了指定为富裕农民的财产,并将其驱逐出集体农场。

从1930年到1931年,全国共有6万多名富农被剥夺财产,其中53万富农被迁往西伯利亚。到1932年底,富农阶级完全消失。然而,在集体农场运动中实施的强制手段和过度行为引起了农民的普遍不满。农民屠宰牲畜和家禽,以免被充电或指定为富裕农民的财产。从1929年到1930年,全国约有50%的马和30%的猪羊被屠宰。一些农民甚至暴力对抗集体组织。

尽管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但苏联政府仍在坚定地推进这一进程。苏联人的生活水平在一五计划中有所提高。工人数量从1928年初的315万增加到1932年底的652万。1932年底,国民生产收入达到460亿卢布,比1928年初增长80%。尽管这些成就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和矛盾,但仍然证明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根据世界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所的估计,苏联192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10亿美元,人均150美元;1932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到580亿美元,人均320美元。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将广泛存在的小农经济转变为集体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尽管运动中存在许多错误和挑战,但它为苏联政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苏联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到1932年,苏联识字人口达到90%,小学生人数达到1900万,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苏联还注重培养专家,从小学到大学为工人和农民提供免费教育,大大提高了苏联人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和国民素质。尽管苏联在教育和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民的实际情况比1928年前恶化。这表明农业集体化运动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复杂而突然。虽然它对经济、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它也伴随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这项运动对苏联农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苏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阅读:119
评论列表
  • 2024-01-25 17:43

    顽固分子搞破坏,红色力量不得不动用武器的批判,这是无法避免的。这个世界充斥着残酷的斗争。

春秋谈历史

简介:分享历史故事,学习古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