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北的贫困生那么多,为什么这个“树洞”刷屏了?

明朝似锦 2021-11-11 20:10:19

世人都说“寒门难出贵子”,但命运的手掌下总有那么几条漏网之鱼。

没有被抓住是因为他们幸运吗?不,是未曾放过一丝希望的意志力让他们坚定不移。

01 隐忍坚毅,也能成为别人的光

昨天看到一个话题上了热搜#清华贫困生每月花400元却资助了4名孩子#。我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是在上学的时候也不至于难过成这个样子。

点进去细细看过之后,才发现这个故事是多么令人动容。

这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家里收入低,上了大学之后就没有钱再交学费了。

上大学的时候,他坐着T35这辆列车到学校报到。

“我大学4年的所有火车票的价钱加起来都不如北京到上海来回一趟的高铁。”

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车,最普通也是最便宜让他能够安全到家的列车。

入学时没有钱交学费,就靠着学校给的奖学金来交学杂费,剩下的钱还可以生活。但他并没有大手大脚,反而精打细算给自己攒钱。

“3200元分到8个月,一个月就是400元。”

“我看到大家吃西瓜,我都是咽咽口水,默默喝水瓶里的水,心静自然凉。”

“我最后都是拿米饭把盘子都蘸干净吃掉,每次吃完都特别满足,感觉好好吃啊。”

在大三的时候,他获得了一份兼职,就是去当家教。

为了省一些路费,他可以走路加骑车,不断地转换路线到达目的地。在工作之后生活费终于增加一点了,也能够让自己的装备换换新。

在最后一年里,他不仅获得了保研的资格,还在其他业余时间努力赚钱,攒出了研究生的学费和散伙费的钱。

每当这个同学获得经济补助时,他都会给对方写感谢信,在大三那年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但他依旧还是很需要钱,在给对方写信说明情况后,对方不仅回信,还叫他安心读书。

是每一次学校给予的偏爱和爱心人士的帮助,让他不断坚定自己读书的信念,也让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资助其他贫困学子。

很难想象,一个经济条件稍有所改善的人,就决定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而且在研究生阶段就已经拒绝了助学金的帮助。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

我看完之后感觉特别心酸,他没有卖惨,也没有诉苦,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学校和同学们的感激。

但就是这些最朴实平实的文字就足以打动人心。

这是他真实的生活,普通而艰辛。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位学生足以担当得起清华的校训。

02 拼尽全力,才能获得一丝生机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这句话出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工学博士黄国平的毕业论文致谢。

在4月份的时候,他因为这份致谢走红,如果没有看到这份经历,或许会认为这样的孩子注定会早早辍学屈服于命运的压迫。

黄国平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生活更是尤为艰辛,家徒四壁,连学费也交不起。

还是一个小小的人,就要承担起生活的困苦,经济来源全靠自己: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出租水牛…

如果仅仅是经济条件不好就罢了,也没有家人做他的后盾,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

如果意志力稍差一点,可能会就此辍学放弃了吧。

黄国平的信念很简单: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几次三番都觉得自己可能要扛不下去了,但正是在每一个想要崩溃的瞬间,黄国平都挺了过来,所以才让他有勇气努力求学,面对残忍的现实。

就像莫泊桑说的那样:

“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候我们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读书很苦,特别苦。尤其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读书,更是令人心生绝望的苦。可不读书条件会更好吗?

读书只是苦一阵子,但不读书会苦一辈子。

看到黄国平的致谢,我们会发现他的人生经历是踩着贫困的山区一步一步踏出来的。

是读书让他有了人生的希望,而他的坚持也让这点微弱的希望逐渐变成明亮的火炬,最终照亮一生。

03 坚持到底,生活从来都不易

对于大多数贫穷的孩子来说,他们是没有办法沉下心去做一件事情的。

生活的压力来自于各个方面,往往会因为一时短暂的利益而放弃长远的规划,所以在贫穷的家庭里,往往很难出现因为读书走得很远的人。

可正是因为如此,摒除了外界全部的干扰,懂得沉下心来追逐自己的梦,脚踏实地地向前迈进的人,更值得敬佩。

就像是黄国平在致谢中说的那样,人后的苦尚且还能熬,但人前被落下尊严才让人难堪。

生活上的困难可以依靠资助来补贴,但是贫穷带来的自卑感却让人心神不宁。

丧太简单了,顶着一切依旧热爱生活才是真的苦。

几米说:“当你眼前一片漆黑,不要害怕,因为你就是那个发光体。”

坚持下去,不回头,才有希望。

0 阅读:5

明朝似锦

简介:明天永远美好而又充满希望~ 孤单世界,有我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