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9日CBA体测拉开帷幕以来,时间已经悄然过去数日。在这几天的体测过程中,我们目睹了不少球员未能顺利通过测试,同时也见证了王奕博和刘懿霆等球员因伤退出体测的遗憾。然而,在这片阴霾之中,我们也看到了周鹏这样的励志典范,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精神。或许,这正是CBA所特有的乱象之一吧。
谈及CBA体测的初衷,年近古稀的宫鲁鸣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样的举措旨在推动CBA俱乐部更加重视训练工作,从而提高整体竞技水平。他强调,测试的标准并不算高,其目的并非是为了设置门槛去限制运动员的发展。相反,对于未能通过体测的运动员,CBA联盟一定会给予补测的机会。只要运动员们保持对篮球的热爱,只要他们愿意付出努力去训练,那么他们就一定能够顺利通过体测,站在自己热爱的赛场上。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没有完美的规则,只有不断完善的制度。”作为筛选年轻球员的一种方式,CBA体超虽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其积极的一面。然而,我们也不禁要问,CBA体测真的能够解决当前中国篮球所面临的问题吗?
新赛季的四节七人次外援政策,无疑给国内球员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这样的政策下,国内球员能够获得的球权究竟又有多少呢?当比赛的关键时刻,球权都掌握在外援手中时,我们的国内球员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呢?难道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外援在场上大放异彩,而我们的球员却只能在替补席上默默等待机会吗?
有些网友认为,NBA就不限制外援,而且外援的到来并没有影响到NBA球员的实力。他们认为,中国篮球也应该效仿NBA,放宽对外援的限制。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得不承认,NBA作为世界篮球的顶级殿堂,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成熟的运作机制确实为其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外援。这些外援的到来,不仅为NBA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促进了其竞技水平的提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简单地将NBA的模式照搬到中国篮球身上。
乒乓球联赛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乒乓球联赛中,外援也是可以随意加盟的。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舞台上的霸主地位。这是因为中国乒乓球队的实力过于强大,外援的加入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潜能。但是,我们的篮球运动是否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水平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除了外援政策外,国内篮球的饭圈文化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CBA赛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球员因为一两个球的表现而遭到网暴。比如张镇麟在某场比赛中投丢了最后一个球,结果就被网友疯狂攻击了一年之久。而在亚洲杯预选赛最后一场对阵日本的比赛中,当朱俊龙拿着球准备投篮时,却没有人上前接应。最终他无奈出手未能命中目标,之后更是气得直跺脚。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篮球文化和价值观。我们是否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我们是否应该给予球员更多的宽容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篮球人才为中国篮球的未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