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很出名,是江苏南部与浙江北部的界湖,水面面积大致在2338平方公里的样子,说是江浙两省的界湖,但通过地图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江苏几乎占了整个太湖水域面积的99%以上,一个太湖几乎被苏锡常“瓜分”完毕,其中苏州占比最高,无锡分得也不少,常州也伸了一腿,而反观近邻太湖的浙江湖州仅仅只有距离湖岸大致70米左右的管辖权,几乎可以不计。
历史上不是这样的,历史上的太湖虽然在江浙分省前属于同一省份,但在江浙分省后,湖州还是保留了太湖南太湖的管理权,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太湖的水域划分现状的啦?
太湖有怎样的历史背景?
在清朝及其以前,太湖一直分属苏湖常三地,这个地方水域辽阔,渔民众多,关系复杂,盘根错节,在解放前,活跃于太湖之上的帮派多达四五十个,每个帮派有各自的活动范围,他们大多以船为家,到了晚上则聚众上岸打家劫舍,天亮则散,白天以捕鱼为活计,在土匪严重的核心区域,几乎家家与土匪有牵连。
历朝历代的官府对此均是焦头烂额,却也无法解决,苏州当地有句谚语是这样描述这一情况的“拔不尽土里的稗草,捉不完太湖里的强盗”。
太湖是怎样被江苏“独占”的?
1950年前后,太湖匪患严重到了极点,新成立的政府于是专门成立了太湖区行政办事处来处理这一情况,在当时的苏州,湖州,常州三地分别成立东,南,西三线剿匪指挥部,且成立专门的水上大队,管理范围包括太湖水域及湖中岛屿和湖岸沿线1公里范围内的陆地和港口,这个太湖区行政办事处在当时是一个县级机构,棣属于彼时的苏州专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原本棣属于浙江湖州的南太湖划归在了江苏辖下。
太湖的行政区是怎么划分的?
太湖的管辖权最开始是在太湖区行政办事处下的,后来在1953年这个太湖区行政办事处更名为了震泽县人民政府,这个县管辖全部太湖水域,在1954年,这个县的马山区划归入无锡管辖,也就是今天的无锡马山街道,这个时候无锡第一次分得了太湖很大一块水域。
再后来在1959年震泽县被撤销,其辖区被划入了吴县,其所管辖的太湖水域权限转入了当时的吴县下面的太湖公社统一管理,同时这个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恶化,食不果腹者居多,太湖上的渔民也多有这种情况,陆续有大批渔民脱离太湖公社流入湖岸的宜兴,武进等地,事实上的太湖公社简单粗暴的统一管理模式已经流于纸面。于是在1961年,上面顺应民势,将原属于无锡、武进和宜兴三地的渔船,分别划归原属各地管辖。这就是目前所看到的太湖水上政区划分的原型。
在2000年,继承了震泽县大部分辖区的吴县又被拆分为吴中县和相城区,这两个地方占据了太湖绝大部分的水上政区,所以苏州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太湖水上政区最大的受益者。
从宋朝开始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苏湖熟,天下足”,其标记限定的地理范围大体上就是今天的环太湖一线,包括苏州,常州,湖州一带。
从北宋开始,这一带基本上就是国家财赋重地,源源不断的漕粮通过运河不断北上。
这一带的富足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太湖及其水系,从整体上汇入太湖的水系一般分为上游水系和下游水系,上游水系包括苕溪、荆溪两大水系,苕溪发源于天目山,荆溪分为南溪水系、洮滆湖水系、江南运河水系。
下游水系纷繁复杂,有进有出,通江达海,吴淞江,太浦河就是下游水系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