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葬礼中,出殡前“摔盆”有何深意?

老蔡故事汇 2023-07-27 18:58:10

虽然现在都是火葬,但是在农村,还是有一些传统仪式延续至今。在逝者出殡之前,由孝子贤孙进行“摔盆”仪式,摔的大多是瓦、盆等陶器。

瓦盆摔得越多越碎越好,保险起见,会朝着地上的砖块砸过去。那么这“摔盆”风俗到底从何而来?又有何深意呢?

“摔盆”的起源

虽然“摔盆”的习俗流传已久,但起源却鲜为人知,传说和吴国贤相范蠡有关。传说范蠡擅长烧制陶器,是中国烧陶业的开创者之一。

在他时日无多时,召集众弟子们讨论遗产的分配情况和制陶手艺的传承。有的建议进献给当朝君王,有的建议供奉在范蠡灵位前,对此范蠡都不满意。

这时一个弟子提出,制陶手艺是他的“饭碗”,包括制作的陶器,不能交到旁人手里,应当摔碎带到下一世。并且主动请缨,由他来执行。

范蠡听了此话很是感动,觉得这个弟子是真心为他考虑的,遂将制陶手艺传给了他。后来在葬礼上,这个弟子当众打碎所有的陶器,“摔盆”的习俗就此传开。

“摔盆”的寓意

民间传说,人死后去到地府,走过黄泉路,行到奈何桥,桥上会有孟婆等着给你喝孟婆汤。而葬礼上摔碎的瓦盆,就是盛着孟婆汤的容器。

只有成功喝下孟婆汤,逝者才会忘记一切前尘往事,心无杂念地投胎转世,重新感受下一世的缘分。因而,也有人称这个“盆”为“阳阴盆”。

如果没有这个“盆”,逝者就喝不到孟婆汤,那就无法重新转世投胎。最后只能在地府游荡,孤魂野鬼,无处可去,受尽苦楚。

而且,陶器大多有孔,逝者的家人们,希望孟婆汤能够漏出一些,逝者还能记得这一世的亲人,或许还能在下一世再续前缘。

由此可见,“摔盆”既是对逝者的不舍与思念,也是对他的美好祝愿。

“摔盆”的讲究

瓦盆是民间常见的生活用具,但是在葬礼上,却有着特殊的意义。“摔盆”不仅代表生死分别,更昭示摔盆者此后继承家业。

摔盆者首选长子、长孙,然后是次子、堂侄,这是传统“孝道”的体现。此后不仅要继承家业,也要担起家族的责任,包括逝者的后事和香火祭拜。

摔盆也讲究男左女右,且必须一次性摔碎,越碎越好,既寓意“岁岁平安”,也表示装孟婆汤的容器完整无缺。

摔盆时用砖,既能保证摔碎,又可以避邪镇宅。砖放在门前,任何邪魔外祟不敢侵入。还有人特地捡回摔盆用的砖,希望能够福寿双全、寿终正寝。

这些老祖宗的东西能够传下来,肯定有他的独特之处。最主要离不开一个“情”字,一场葬礼将一个人一生的亲情、友情、爱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但只要情感不变,换个更符合当下的方式,何尝不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1 阅读: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