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个全民想考科举的社会是什么社会?

颜威说历史 2024-06-22 14:24:43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吴敬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书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是一部誉满文坛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我们熟悉的《范进中举》就是里面中最为精彩的篇章。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书中的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或唯利是图,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或故弄玄虚,欺世盗名;或倚仗权势,横暴不法;或假作清高,实则鄙陋;或终老科场,迂腐可笑。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和品格,而是为功名利禄所裹挟,丑态毕露。

总之,吴敬梓通过《儒林外史》揭示出一个人人想着考科举的社会和时代,那么,到底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才会人人想着考科举,全民想着考科举,一定要考上科举,必须考上科举呢?

专制社会。

一个全民想考科举的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社会?

权力至上,权力高度垄断,权力主导资源分配。只有这样的社会,才会导致人人想成为官吏,人人想考科举,人人崇拜权力。而这样的社会就是专制社会,吴敬梓生活的时代,正是封建专制社会的顶峰时刻。

这种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权力至上,权力高度垄断,垄断于君主,有权就有一切,权力主导资源分配。

人要生存必须获得资源,如何才能获得资源,资源要么由权力主导,要么由市场主导。市场主导自然依靠每个人的天赋和努力,谁有能力谁获得,崇尚的是独立、自由、公平的竞争。权力主导自然依靠的权力,谁有权力谁获得资源就多,崇尚的是权力,尔虞我诈,争权夺利。

那么,在一个权力高度垄断的社会如何才能获得资源呢?那就是无限的接近权力中心,权力中心在哪?那就是君主。

因为封建专制社会中权力中心就是帝王,皇帝,君主,所以只要谁能接近权力中心,谁就有权力,谁就能分配资源。而能接近权力中心的自然是君主的家人,君主的近臣、官吏,宦官。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经常看到,外戚弄权,宦官弄权,权臣弄权,外戚、宦官、权臣无疑都是君主身边的人,而且都是最近接他们的人。他们自然有权力了。

所以无论是外戚弄权,宦官弄权,本质在于权力的高度垄断,是权力高度垄断才导致他们可以弄权。唐朝后期权力制衡被破坏后,越来越垄断,自然导致宦官权力高度膨胀,而明朝更是如此。

当然,有权是广大官吏,这是权力拥有者最广泛的人群,也是读书人最接近的。因为君主虽然权力高度垄断,但他不可能一个人管理这么庞大的国家,必须依赖官吏阶层来完成权力的行使。

所以专制社会创建了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官吏的方式,而成为官吏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靠血缘,继承;一种就是考科举。而考科举向底层民众开放,这就为底层民众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阶层跃升的通道。于是自从科举制度诞生后,考科举逐渐流行起来,最终人人趋之若鹜,全民考科举。

因为人人都知道,在那个专制的社会中,权力就是一切,权力主导资源分配,所以必须拥有权力,能够拥有权力,接近权力中心只有考科举。一旦考上,被任命为官吏,就获得了权力,就能主导资源分配了。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做官,出人头地、做官显达,获取封建专制特权。

步入官场,就拥有许多法内特权和法外特权。在法律上,一般百姓对官吏有所侵犯,要加重处刑。但官员们与百姓发生诉讼案件,也只罚体或缴纳为数极少的赎金便可了事。也就是说用重刑对待百姓,用道德约束官吏。法律是对待民众的,是官吏对待民众的工具。官吏们在赋役上还有优免丁摇杂役的特权。

即使考取一般生员,也得到社会尊重,出入可乘肩舆,同样享有法律优待等特权。生员一中举,称呼皆改为“老爷”。比如吴敬梓《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前,他的岳父看不起他,但是中举后,岳父就改称“老爷”了、

只要能成为官吏,哪怕就是小吏,也尽可能扩大它的作用范围。明清时代一个小小县令,便是百姓的“父母官”。官吏乡绅相勾结,依恃皇帝荫庇,“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们对百姓生杀予夺并把持官府、包揽诉讼、占人田庐、转嫁赋役,对民众实行超经济剥削,攫取大量社会财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请问,这样的社会,谁不想考科举呢?

本文参考文献:

吴敬梓.《儒林外史》

李鸿.《明清科举制度与封建专制主义》

周琳.《儒林外史》美与丑的探究

6 阅读:163
评论列表
  • 2024-06-25 15:55

    古今雷同,相差不大

  • 2024-06-25 16:07

    全民考科举总比全国讲关系强。

颜威说历史

简介:故事说人物,人物说人性,人性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