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哥特兴衰,到西班牙大航海时代全面崛起,成为真正的欧陆一霸

聪聪评历史 2023-06-11 02:16:07
引言:

西哥特,一个在中文互联网上几乎不为人知的名字,作为公元四世纪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中,最为强盛的一支,它的存在早已湮没在阿拉伯民族的西进运动,与后世的西班牙旗帜之下了。

西哥特王国位置示意图

中世纪的伊比利亚半岛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三教信徒汇集冲突之所,无数的种族与信仰的冲突在此发生,无数场战争交织了半岛的大部分历史,用中国的历史做尺度衡量的话,这是一场从唐初开元盛世绵延至明中期弘治中兴的千年血战。

研究宗教史与现今西欧海权格局的变迁,以及前欧洲史中大陆权力与封建制度的变迁,西哥特毋庸置疑是一个首选目标。

它们从奴隶制中走出,参与了毁灭西罗马的进程,经历过匈人西征与北非及阿拉伯的西进,在收复失地运动中鏖战,最后在伊比利亚大婚中统一为西班牙,其复杂性与全面性,时至今日依然让史学界啧啧称奇。

马略

一、日耳曼大迁徙与西罗马的灭亡

罗马的存在可以简略地分割为四个时期——部落联盟时代、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分裂-后罗马时代。

日耳曼人几乎是罗马在每一个时代都必须面临的敌人,早在罗马还只是七个城邦部落联盟的时期,就曾遭遇过迁徙至巴尔干的少量日耳曼部落的袭扰。

早在公元前110年,尚未占领高卢地区的罗马,就曾遭遇过日耳曼人的大规模南侵,而马略领导着改革后的军队,在公元前101年完全击溃了日耳曼地区南部的部落,签订了合约,制造了一段为期四十年的和平,直到后来凯撒为了提升自己的军事功绩,在征服高卢的同时与日耳曼再起战端。

凯撒

在罗马人眼里,高卢是可开化的,虽然比罗马人低等,但是存在教化的可能,而日耳曼民族则是一群好战且善战的野蛮人,因此凯撒虽然在征服鲁格敦高卢期间,也三次击败了趁机入侵的日耳曼人,但是他对征服日耳曼地区没有任何的想法。

另一方面,传统的日耳曼地区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并不适宜居住,既存在冬季过度寒冷的问题,又不得不面对土地贫瘠带来的长期饥荒,凯撒将日耳曼民族锁死在莱茵河东岸后,便再也没有向东北方向扩张一步,帝国时代的罗马四处开疆拓土,但也对日耳曼地区毫无兴趣。

日耳曼人一些分支迁徙示意图

在长期被罗马打压,也被罗马放任的日耳曼民族逐渐分裂扩张成十余个大部落,例如盎格鲁、撒克逊、伦巴第……他们在未来将成为西欧各国的民族与国家之祖,西哥特也不例外。

在罗马成为帝国后的三百年里,日耳曼地区成了罗马帝国最传统的奴隶来源地,罗马人虽然看不起日耳曼蛮族,但是他们并不介意奴役蛮族,何况鼎盛时代的罗马因为领土的快速扩张,到处都面临着人力紧缺的问题。

在公元374年,匈人从中亚进入第聂伯河流域,阿兰人与东哥特人被击败,位于黑海北岸的西哥特人被迫开始了举族逃难,最终于公元376年在多瑙河畔定居,当时仍是罗马帝国忠实附庸的西哥特获得罗马的定居许可。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到了公元378年,备受当地罗马总督压榨的西哥特人与其他被压迫的民族一样,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纵观罗马帝国的整个历史,这样的起义并不少见,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但是当时的罗马帝国正处于全面衰退的状态,对于西哥特人与日后其他民族的起义,根本无力镇压。

公元401年,阿拉里克领导着西哥特人,入侵了巴尔干半岛,打到了罗马帝国的龙兴之地,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意大利地区。之后阿拉里克团结其他的起义势力,例如反抗压迫的奴隶军和被征召入伍的蛮族移民叛军等,经过数年苦战,最终在公元410年攻占罗马城,烧杀抢掠后离去。

西哥特王国

公元419年,西哥特人征服了高卢南部和大半个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西哥特王国,当时已经日薄西山,连首都都没了的西罗马帝国被迫承认西哥特的合法性,西哥特人成了日耳曼民族中,第一支成立正式政权的分支。

日后更多的日耳曼民族分割了西罗马帝国的遗产,西欧的格局逐渐向着我们所熟知的模样变化,并拉开了漫长的中世纪序幕。

二、动荡不安的西哥特

西哥特的基本盘是西南高卢地区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地区,而这些地区同时是罗马帝国的次传统国土。

公元前19年,伊比利亚半岛就在奥古斯都的推动下,被罗马完全纳入囊中,成为了罗马的西班牙行省,在罗马帝国时代则被进一步划分为远西班牙与近西班牙。

狄奥多西一世

日后的数任罗马皇帝为了方便管理,又将行政区细分为贝提卡、塔拉哥那和卢西塔尼亚(即如今的葡萄牙),伊比利亚半岛的原住民接受了大量的罗马化教育,当地原有的部落首领则被罗马吸收,继续担任着领导任务,成为了权贵阶级。

有三位著名的罗马皇帝皆出生于西班牙地区——图拉真、狄奥多西一世、哈德良,可见西班牙地区的罗马化程度之深,以及伊比利亚半岛对罗马的重要性有多大。

西班牙地区文明程度,相较于刚从部落联盟与奴隶制时代,步入封建的西哥特来说要先进得多,因此西班牙地区的旧罗马时代的贵族均未受到影响,西哥特的统治需要他们继续担负维护地区稳定的责任。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西罗马的灭亡

在西罗马帝国覆灭后,西哥特事实上与伦巴第、法兰克等其他日耳曼族裔政权一样,成为了罗马文化的继承者,因此西哥特对保持西班牙地区的现状也并不抵触,毕竟西哥特人本身就对罗马文化十分追捧。

在审美、艺术、饮食甚至政治领域,西哥特都有学习罗马的倾向,但是西哥特因为自身蛮族部落起源的特质,以及军事立国的本质,在建国后很快就陷入了君权分散的局面。

如罗马一般,西哥特也诞生了约二十万人的“军人阶级”,在长年的战争中,大量士兵获得了财富和地位,其中的翘楚便成为了军事贵族,成为了国家政治的新贵,西哥特为了践行国家对公民进行军事劳动的诺言,大肆将土地分封而出。

图片来自网络

不到三十年,西哥特王国就因为分封规模过大,而陷入了王室没有直属领地的尴尬境地,君权极度衰落,军队被各个军事贵族把持,几乎成了各个家族的私兵,政治上贵族议会掌控了所有的话语权,没有贵族议会的许可,国王甚至没有资格指挥任何军队。

在宗教层面上,西哥特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在入主伊比利亚半岛之前,西哥特人普遍信奉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被天主教与东正教两方都视作异端的阿里乌斯教派。

这个教派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否认耶稣的神性,不承认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概念,因此早早地被驱逐出了罗马。

图片来自网络

被驱逐后的阿里乌斯教派多在周围的蛮族地区扎根,除了西哥特以外,汪达尔和伦巴第也曾是阿里乌斯派的基本盘。因此,西班牙地区原先信奉的正统天主教,在西哥特人入主后就被不断打压。

大量的严酷政策与刑罚手段,被西哥特人制定出来针对西班牙地区的天主教信徒,在公元六世纪中期,这种迫害甚至成了西哥特政治的基本盘,大部分贵族和各任国王都将镇压天主教信徒,和掠夺教堂视作惯用的政治手段。

问题是,西班牙当地的原贵族和大量前罗马时代留居于此的行商家族,普遍都是天主教信徒,西哥特的反天主教政策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和人身安全,让本就割裂严重的西哥特社会又充满了大量的仇恨情绪。

西哥特人兴建的圣乔治城堡

这一局面导致了西哥特王国极度的不稳定,王室与贵族矛盾重重,军人阶级超脱于公民,社会割裂,分封与土地兼并泛滥,税收问题极其严重,某种程度上来说,西哥特连罗马的弊病也一同继承了,区别在于,西哥特的问题比罗马还要严重。

三、阿拉伯人的西进

公元589年,卡雷卡德一世为了从贵族手中夺回分散的权力,选择改变宗教政策,靠团结西班牙天主教信徒来争取民意,并对外寻找天主教国家作为自己的王权同盟,这让西哥特王国的宗教环境开始朝着天主教主体发展。

这一举措在日后被证明是十分成功有效的,对内王室确实获得了一定的复兴,对外,重新拥抱天主教的西哥特也得到了欧洲大陆主体国家的重新接纳,中世纪的宗教垄断逐渐走向了高峰。

亚历山大雕像

但与此同时,阿拉伯世界也开始走向宗教垄断状态,伊斯兰教逐渐统一团结起整个阿拉伯世界,先知穆罕穆德死后,阿拉伯世界开始了一场全面出击的征服运动,随着公元646年,埃及被穆斯林占领,希腊化了数百年的埃及也被同化为伊斯兰国家,穆斯林们终于获得了远征西欧的条件。

数百年前,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占领了埃及,建立了亚历山大城与亚历山大港,自此埃及就一直是地中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咽喉,罗马在共和国与帝国两个时代都十分重视埃及的稳定,埃及是曾经罗马向小亚细亚扩张的稳定走廊。

但在公元七世纪,埃及反过来成为了阿拉伯民族走出小亚细亚冲击西欧的前进基地。

直布罗陀位置示意图

阿拉伯民族用了半个世纪,将势力通过埃及,自陆路打入北非,驱赶了在西罗马覆灭时占领迦太基的汪达尔人,以迦太基和埃及两线为起点,正式开始了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征服运动。

公元710 年,穆萨·努赛尔和塔里格·伊本·齐亚德,先后率领军队渡海,在西班牙南部登陆作战,塔里格用自己的名字为登陆点命名,“直布罗陀”就是塔里格的阿拉伯语名字被拉丁化后,再被中文音译的结果。

根据后世的考证和基因学的研究,这支军队的阿拉伯人数量极少,大部分其实是皈依的柏柏尔人等北非民族,但毋庸置疑,这是一支穆斯林军队。

穆斯林士兵

公元711年7月19日,塔里格在巴尔博特河口取得大胜,随后他带领军队绕过坚城塞维利亚,攻占了马拉加、科尔多瓦、托莱多。

这些空前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阿拉伯世界的开拓者,无数军力从海上源源不断地赶往伊比利亚半岛,最终在公元713年,穆斯林势力基本实现了对半岛全境的征服,并将西班牙改名为“安达卢西亚”。

自此西哥特王国灭国,伊比利亚半岛成为了欧洲天主教世界的“边境”,穆斯林被军事阻隔在比利牛斯山脉以南,西班牙地区因为宗教与战争问题,被隔离成了天主教与穆斯林南北两派。

出人意料地是,原先占西哥特王国约十分之一人口的犹太移民,居然在这段穆斯林统治的时期,获得了不错的生存环境。

摩西

因为犹太人的传统聚居区同样在阿拉伯世界,而在传统伊斯兰教地区,穆斯林是承认摩西的“先知性”的,他们认定犹太教的部分教义出自《古兰经》,因此虽然犹太人绝非伊斯兰教信徒,但是穆斯林社会认同犹太人是可教化的顺民。

古兰经原文中也有规定犹太人的“合法”地位,因此在西班牙地区被穆斯林统治的时期,犹太人只要按时缴纳赋税,就能正常地保持他们的犹太教信仰,并且一样获得政府的庇护,享有合法的身份地位。

相比于长期歧视犹太人的西欧社会,或者更详细一些,因为宗教冲突而对犹太人普遍抱有敌意的西哥特社会,这段穆斯林统治的时期堪称犹太人的黄金岁月,甚至才干出众的犹太人,还会被选拔为官员或者顾问。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穆斯林势力示意图

这一情况导致了之后数百年,西班牙地区的犹太人与穆斯林群体逐渐高度融合,而在收复失地运动逐渐成功,西欧重新入主伊比利亚半岛后,犹太人将遭到严厉地打击和驱逐。

四、收复失地运动与西班牙人的再兴起

自八世纪开始的穆斯林统治,长期处于一个稳定而平静的社会状态,主要原因在于渡海而去的穆斯林,不论是来自阿拉伯本土还是北非的柏柏尔人,都难以单凭自身的民族稳定地统治该地区。

维持原民族社会地基本形态就成了首要选择,这一点上,他们与当初入主的西哥特人别无二致。

同时收服伊比利亚半岛的行动,从公元711年西哥特王国灭亡开始便从未终止过,而之后穆斯林内部的政治斗争,又给了天主教国家将他们击溃的机会。

查理曼大帝

公元718年,原西哥特后裔攻占了比利牛斯山脉以南的部分地区,在那里建立了阿斯图里亚斯王国,重建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天主教国家,但是局面十分的不稳定,阿斯图里亚斯王国的生存环境极度恶劣。

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存续了大约150年,期间不断尝试向半岛南部扩张领土,公元778年查理曼大帝统治的法兰克开始向半岛进军,为了渗透扩张,查理曼分封了大量小伯爵国在比利牛斯山脉南麓。

漫长的拉锯战从公元718年持续到1492年,其中天主教势力数次获得决定性优势,穆斯林国家也一次又一次反扑,甚至曾一度再次肃清半岛宗教局势,但最终还是欧洲人取得了胜利。

卡斯蒂利亚王国示意图

公元1139年,葡萄牙王国建立,公元1164年,加泰罗尼亚与阿拉贡合并为阿拉贡王国,1230年,莱昂与卡斯蒂利亚正式合并为卡斯蒂利亚王国,三个天主教国家从三个方向发起进攻,逐步收复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土地。

到了十五世纪,半岛的局势趋于稳定,接下来复杂的就只剩下西班牙地区的联统了,随着之后卡斯蒂利亚王国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与阿拉贡王国国王斐迪南的联姻,一个更广为现代人所知的名字——西班牙,正式踏上历史舞台。

1492年,最后一支穆斯林势力在伊比利亚半岛上被赶尽杀绝,同一年,哥伦布在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资助下,开始了他驶向新大陆的航海冒险计划,历经八百年的收复失地运动终于结束。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西哥特彻底湮没于历史,但重新统一的西班牙,将在大航海时代全面崛起,代替自己的前身,成为真正的欧陆一霸。

五、结语

西哥特-西班牙崛起,是一段超过千年的历史合集,以本文的篇幅只能尽可能简略地进行回顾。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西哥特-西班牙的历史中,我们足以窥见西欧社会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结束的全部变迁,从宗教混乱到天主统一,从奴隶制到封建制,从采邑分封到中央集权,还能从数个王国的通婚中看清中世纪欧洲的血缘政治理念。

对于当今世界来说,这段历史依旧在宗教、外交、社会学等领域有着积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欧洲中世纪史》

《阿拉伯通史》

《犹太人与欧洲文明》

《西欧中世纪社会等级的演变》

《西班牙通史》

《从“哥特神话”到“互动共生”中世纪西班牙史叙事模式的演变》

《世界历史》

0 阅读:1

聪聪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