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贩子余华英的案件令人震惊,她不仅贩卖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还拐走了 12 个家庭的 17 个孩子。本文将回顾余华英的犯罪历程,探讨她的拐卖手法和掩盖手段,并分析法庭对她的审判过程。
正文一、犯罪起点:贩卖亲生儿子
1992 年,余华英在打工时认识了龚显文,两人很快同居并生下一个男婴。他们都不想抚养这个孩子,于是联系了王国付,将孩子以 5000 元的价格卖了出去。这一行为开启了余华英的犯罪生涯,她发现贩卖儿童可以获得高额报酬,于是与龚显文伙同在一起,做起了买卖儿童的勾当。
二、拐卖手法:租、熟、物、拐
余华英和龚显文在拐卖儿童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找一个儿童较多且偏僻的地方租房子住。在这段时间里,余华英会尽量与周围的人混熟,取得当地人的信任,而龚显良则负责物色小孩子。他会观察那些小孩子的父母比较松散、小孩子比较贪玩贪吃之类的习惯,并一点点记录下来。
龚显良物色好目标后,就会跟这个小孩子玩,并跟他们的父母混熟,减少他们的戒心。最后,等时机成熟,龚显良就会用零食把小孩诱拐到火车站,余华英则在火车站接到孩子后,火速带到邯郸进行售卖。
三、掩盖手段:留下租房物品
余华英和龚显文在拐卖走小孩后,会把自己租房里面的东西全部留在现场,不带走。以此转移视线,让别人误以为他们并不是人贩子,为自己的逃走赢得充分时间。他们利用这种招数,整整 11 年,卖了 17 个儿童。
四、法庭审判:一审死刑,二审未决
2023 年 9 月 18 日,贵阳中院一审判决余华英死刑。然而,余华英的辩护人认为她已经坦白认罪,判刑过重,于是进行上诉。2024 年 10 月 11 日,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在贵阳再次开庭审理,拐走的儿童数量从 11 名增加至 17 名,但法庭仍旧未进行最后的审判。
结尾:疑问与思考余华英的案件引发了人们的疑问。她为什么会如此残忍地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她的拐卖手法和掩盖手段为何能够得逞?法庭的审判过程为何如此漫长?
这些疑问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儿童的保护,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同时也要加强对人贩子的打击力度,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此外,法庭的审判过程也需要更加高效和公正,以保障受害者的权益。
人贩子余华英的案件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悲剧,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共同努力,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对此事件,您老什么看法呢?我们到底该如何阻止这些事的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