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补贴1.5万,“求子心切”不只郑州,看以色列如何实现高生育

北雁寄南书 2023-09-08 08:23:24

早上一打开网页,就被一则新闻和评论区的留言给吸引到了。今天就来追根究底,叨叨两句。首先声明一下,有关这则新闻报道,一手信源红星新闻,二手信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红星新闻9月5号有一则报道,称9月1日起,《郑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办法》全面启动实施。新政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综合施策,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减轻群众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让更多家庭“想生、敢生、愿生”。

乍一看没什特别的,毕竟人口增长这个问题摆在台面上来讲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仔细一看具体内容,顿时生出不少感触来。先说新闻本身,郑州的实施办法包含以下十个方面:

幼儿3周岁前夫妻每年各享10天育儿假

入学、入户、入职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

推广分娩镇痛让生育更安全、更顺利

筑牢母婴健康安全防线

2025年每个社区均配套设有普惠托育点

托幼一体 幼儿园“托班”应办尽办

新生儿入户三孩家庭一次性补贴1.5万

多孩家庭在郑租房、买房均享政策倾斜

职工“育儿困难”需由企业、社会共同分担

保障女性就业 为职场女性生育松绑

为了核实新闻的准确性及具体内容,我专门在河南省人民政府的网站进行查询。发现在这十条实施办法中,从生育本身,到父母福利,到幼儿教育,到购房,再到工作和就业,涵盖面不可谓不广。看得出来郑州这次的实施办法确实全面,用了心思的。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最有切身感受的恐怕要数这十条中的第一,第五,第六和第七项了。其它的影响和效果不好评估,但这四项一旦落实,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家庭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算是一个利好。

先说第一条,孩子3周岁之前夫妻双方各享10天育儿假。如果是双职工家庭,每年在原有年假和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又多了20 天的假期。您可别小瞧多这20天假,幼儿在3岁之前身体免疫力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头疼脑热常往往医院跑是免不了的。有了这20天多出来的时间,至少再遇到这种情况会让父母们从容不少。

第五六两条对于双职工家庭,特别那些上一辈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帮忙带孩子的家庭来说,就更是一场及时雨了。不说别的,把现在大部分幼儿园放学的时间和延时托管班的费用数据拎出来一看,您就明白了。在没有爷爷奶奶帮忙的情况下,要么夫妻双方一方辞职专门带孩子,要么就要在幼儿园学费的基础上再承受一笔不菲的托管费。反正不管您的解决办法是那一种,都会让你产生完全断绝生二胎或三胎的念头。

相比这三条,第七条更是投入“真金白银”,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对新生儿入户郑州的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家庭分别一次性发放2000元、5000元、15000元的育儿补贴。这一条无疑是最博眼球的,但也是引发议论最多的。先说补贴金额,一孩两千,二孩五千,三孩一万五,在当前给出生育补贴的城市中,郑州给的不算低,但也谈不上高。但相较于以前只是提倡或鼓励,现在总算是有了真金白银的投入。

2023年以来先后投入生育补贴的城市及补贴政策:

看完新闻,再往下一翻评论区留言,还挺热闹,各种观点齐登场,这里简单列举几种:

观点一:今年上小学情况看,人数比以往几年的人数都要多。网友甚至举例说,有的学校14个班,每个班里81人,确实有点吓人,人少点不好吗?

观点二:结婚率都成问题,还谈什么生育率。

观点三:生的起三胎的基本都不差钱,差钱的一胎都生不起,换句话说,也就是觉得补贴力度不够。

观点四:一个我都想还回去哟,还想我生三胎。这是压根都不想生的那种。

当然还有观点五六七八九十......,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透过以上网友评论,不难看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推迟结婚或生育,甚至放弃婚姻和生育。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成为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话题。这在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观念影响深远的中国社会确实有点反常。回头看看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变化时间线,短短四十多年,我们已经经历了从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到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转变。

我想,很多七零八零后的人恐怕多少还都记得当年黄宏和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所反映的情况。当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据统计,至2023年,中国的独生子女人数达到2亿多人。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从只生一个到“单独二孩(2013)”政策跨度34年;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2015)”则只经历了2年;

从“全面二孩”到允许三胎(2021),又经过了6年;

我们用了34年来限制人口增长,然后又用了10年来鼓励生育,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一个让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的数字。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结果,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中国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而且是自1960年来首次负增长,人口增长率连续6年下降。看着这个结果,回头再看看网友的评论留言,忽然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一直把传宗接代视为人生大事的中国人,现在不想生孩子了。

实际上,不仅是中国,全球都在面临“婴儿荒”。2023年6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全球生育率暴跌将如何改变世界”为封面,讨论“人口寒冬”。下图为联合国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十大国家排名。

总和生育率,即平均每名育龄妇女生育的子女数,一般为保证人口结构稳定,需要2.1。相比出生率,生育率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较小,更直观展现生育情况。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2022年韩国0.8的生育率全球垫底,中国1.17倒数第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用了5年就从1.5下滑至1.1。

从历史来看,随着社会发展,全球各国向低生育率过渡的进程有所加快。在各国发展中经常看到的一种模式是:经历社会发展变革的国家,预期寿命增加得更快,儿童死亡率降的更快,生育率下降的更快。19世纪时,英国用了95年才把生育率从6以上降到3以下,美国用了82年,而中国用了11 年。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中国的生育率之所以这么低,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太快了,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社会发展变革。

因此,人口生育率降低,似乎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有没有例外呢,也有,以色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23年以色列人均GDP为58,270美元,居全球第13位,拥有世界排名第5的高技能人才储备,也是中东地区人均财富最高、亿万富翁最多的国家。虽然以色列在全球发达国家中的表现名列前茅,但是却并没有遭遇其它发达经济体所遇到的人口增长率魔咒。世界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经济与人口分流,即经济向上增长、人口向下减少。但以色列的经济增长曲线与人口增长曲线呈正相关。

2022年平均每位以色列女性生育2.9个孩子,这个数字远高于发达国家中法国的1.78和德国的1.53。甚至超过了某些发展中人口大国,比如墨西哥、印尼、菲律宾等。

以色列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生育率,有其自身独的历史文化因素,也有一些政策因素。

首先对犹太教徒而言,婚育是宗教信仰的一部分,犹太教禁止节育、崇尚生养大量孩子,让你以一家里有六七个甚至十多个孩子十分正常;

其次犹太人视迟婚为有罪行为,若年龄超26岁仍单身会被认为是“不幸”的事。

另外,以色列生殖技术全球领先,试管婴儿、人工授精、冻卵、生殖力保育等科技非常发达。政府每年提供150万美元试管婴儿补贴。以色列还是世界唯一将生殖治疗纳入国家医保体系全覆盖的国家。这些为其高生育率提供了技术和政策支持。

在生育补贴方面,更是让国内父母羡慕,女性生育孩子后一个月,可自动获得政府津贴,最高每月可达约人民币4.6万元。

对于生育后女性的就业,政府也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色列女性享有看护假、育儿假;其生育和育后疗养费政府可提供报销;因生育而导致误工、旷工、失业的损失可获得政府补偿。

如果女性因怀孕、分娩而受到就业歧视,也完全不用担心,只要向社保部门举报,一告一个准。

所以,以色列之所能在生育率这个指标上独占鳌头,既有其自身宗教因素,也有强大经济实力支持下的政策因素,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学得来的。

说回我们自己,在国内,当前经济压力是导致年轻人不愿意结婚或生育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生活成本的上升和就业形势的严峻,许多年轻人感到无法承担婚姻和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在面对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时,他们往往更愿意选择事业发展,积累财富,等到经济条件允许时再考虑婚姻和家庭。

其次,社会观念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的婚姻观念。随着性别平等和个体自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事业发展、探索世界、追求个人理想,而非过早地陷入婚姻和家庭。

但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来说,不能忽视婚姻和家庭在个人和社会层面的重要性。婚姻和家庭可以为个人提供情感支持和归属感,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若是没有稳定的婚姻关系,稳定的生育率,社会人口结构就会失衡,进而导致社会经济各个层面产生连锁效应。

因此,社会应当关注这一现象,政府更应该出台和采取更多措施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婚姻和生育环境。

像前面新闻中提到的河南省郑州市出台的育儿补贴,虽然从网友的评论中发现,大家对于补贴力度还是不太满意,但终归也算是迈出了这一步。

以前我们老说,漂亮国生孩子政府给发钱,羡慕的不要不要的。现在我们也可以说,发展到今天,在中国生孩子,政府同样也发钱,虽然刚刚开始,钱也不像以色列这类大户那么多。但蚊子再小也是肉,不是吗?

再有,对于老百姓而言,孩子是血脉传承的纽带,生孩子,先是家事,然后才是国事,毕竟生与不生由您决定,生多生少也还是您看着办。

注: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提供的信息仅代表作者的个人意见和看法。虽然作者已经尽力提供准确、可靠和有用的信息,但无法保证所有信息都是完全准确或完整的。因此,读者在阅读本文时,应该自行进行调查和判断,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此外,本文所涉及的内容和意见并不代表任何政治、社会或经济利益,也不应被视为任何个人或组织的立场或观点。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