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眼前的雪不是雪!霰(xiàn),了解一下?

广闻阅读 2024-02-22 14:40:08

伴随着一股股寒流和飘“雪”,今年的降雪可谓是打得大家一个措手不及。不过你可能不知道,那似雨非雨,似雹非雹的“雪”并不是雪本人,它的名字叫做霰(xiàn)。

什么是霰

单独看到“霰”这个字,可能并不能直接说出它的正确读法。但其实“霰”这个字曾出现在张若虚那首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中: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意思是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霰”一般呈球形,偶尔也会有椎形出现,因2-5mm的直径过于细小,有时会被误认为是雨;又因形状呈颗粒状,质地较为密实,有时被误认为冰雹。

雪花(图片来自网络)

冰雹(图片来自网络)

霰、冰雹

霰和冰雹虽然都是我们眼中的“冰块子”,但其实,它们之间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外观上看

霰是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颗粒固态降水,直径一般为2~5毫米,落到地上会反弹、易破碎,而冰雹是一种很硬的、半透明的结晶体,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别是对农业危害很大。

从形成的条件看

霰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产生于扰动强烈的云中,由雪晶或雪团大量地碰撞过冷云滴,使之冻结并合而成,下降时常呈阵性;而冰雹的产生要具备强烈的对流天气和充足的水汽补充,只有在强烈对流的条件下,才能维持初始形成的冰雹在不断地向上和下降做往返运动,雹核在冷却中不断增大体积,就好像“滚元宵”似的越滚越大,直到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冰雹的重力时,便一落千丈地掉了下来。

从出现的时间段看

霰多在冬春季节的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而冰雹常出现在对流活动较强的夏秋季节里。此外,霰出现的几率较小,冰雹出现的几率较大。

科普知识多一点:冰粒、冰雹和霰的区别

看到“霰”的样子很多人会这么想——“这不是雪么!”。

但是它拥有自己专属的名字

霰[xiàn]:霰又称雪丸或软雹,由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状(有时呈圆锥形)的、有雪状结构的冰相粒子组成的固态降水,直径2~5mm,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霰是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后降落的白色不透明小冰粒,常呈球状或圆锥形,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有些地区叫雪子、雪糁等。

霰一般生成自混合云中为冰晶和过冷水滴的混合体冻结的冰晶和水滴间有较多的气泡。

白色的近似球体这个特点,又会让很多人认为它是“冰雹”。

冰雹:冰雹多来自对流强烈的积雨云中。冰雹的直径一般在5-50毫米范围内,大的可达到几厘米或几十厘米。它在云中的上升气流要比一般雷雨云强,小冰雹是在对流云内由雹胚上下数次和过冷水滴碰并,而增长起来的,当云中的上升气流支托不住时就下降到地面。大冰雹是在具有一支很强的斜升气流、液态水的含量很充沛的雷暴云中产生的。

那么,下图是霰么?

这叫做冰粒。

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弹,直径常小于5毫米。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只剩下破碎的冰壳。

冰粒通常是由于雪在下降的过程中 遇到温度稍高的空气层,部分或全部雪花融化成水滴,又遇冷重新冻结再降至地面。

一样么?仔细看就能发现了他们的区别,就让下面这张图来告诉你。

颜色、大小、声音都是有不同的:一个透明一个不透明,一个硬硬的一个松松散散的,貌似还很好区别。

殊不知还有些你中有我的情况,外表透明内里洁白。这是霰还是冰粒呢?

一般如果在地面没怎么融化,松松散散也不见冰壳,我们也认为是“霰”。

请大家出行务必注意安全

合理安排行程❤️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