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位状元的试卷真迹,手写字体让现代人汗颜,犹如印刷体

弘一石 2024-02-12 09:16:13

科举,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历经了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直到1905年被废除,共有592名状元诞生。状元,是科举中的最高荣誉,代表了文化的精英,也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然而,你知道中国最后一位状元是谁吗?他的名字叫刘春霖,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体让现代人汗颜,犹如印刷体。他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为你揭开这位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的故事,让你感受他的才华和风采。

刘春霖的成长经历

刘春霖1872年出生于河北肃宁县北石宝村一个贫苦的农家,虽然日子贫困,好在刘家在学习上很看重,刘春霖很小就在私塾内读书。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不仅精通经史,而且对诗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深受老师的喜爱。

他从小就喜欢模仿古人的书法,尤其擅长小楷,笔力清秀刚劲,字体工整规范,气韵生动优美。

他的书法受到了颜真卿、欧阳询、王羲之等名家的影响,但又不拘泥于一家,自成一体,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吴汝纶,曾为曾国藩和李鸿章效力的幕僚,对刘春霖的书法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为“小楷第一人”。

退隐后,凭借着他在科举中的状元身份,刘春霖成功地将自己的润笔卖字事业推向高潮,广受欢迎。

他的书法作品在艺术界备受推崇,时人更是用“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的说法来形容他的卓越才华。

刘春霖的状元之路

都说见字如见人,刘春霖的书法也为他的状元之路增添了很多分。

1903年,刘春霖参加了会试,但却不幸落榜。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努力,准备下一次的考试。在京师期间,他在出使德国钦差大臣陶世筠做家庭教师。

其间陶给慈禧的禀帖多为刘所书,并为慈禧所喜。他曾为慈禧抄写《文昌帝君阴骘文》和《大唐三藏圣教序》,并闻名帝都。

在刘春霖成为状元的历史时刻,慈禧太后的一念之差成为了当时盛行的科举制度中一个令人瞩目的决定因素。

据说当时试卷送到慈禧面前,与另一名考生朱汝珍的试卷一同呈现,形成了一场在字纸上的激烈争夺。

朱汝珍的试卷在前,考官们似乎更倾向于他的答案,他的字迹清秀,答案更为标准。

然而,慈禧太后对于刘春霖和朱汝珍的字迹都产生了深深的赞叹。她面对这两位优秀的考生时,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慈禧太后一向以独断、果敢而著称,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她的心境显得异常纠结。

有关慈禧太后最终选择刘春霖的原因,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言颇多。其中一种说法是,慈禧太后在阅卷时突然看到了朱汝珍试卷上的名字,发现其中包含她讨厌的“珍”字,“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珍妃”,慈禧太后不喜欢珍妃,所以连带着朱汝珍也喜欢不起来。

相比之下,刘春霖各个方面都让慈禧太后中意,刘春霖的卷面整齐,字迹也十分漂亮,像是印刷的一样,其实卷重对于治国之道,也给出了当时那个年代下,鲜有的建议。

刘春霖认为:“时代变了,但是我们还拿旧时代的治国办法,来治理今天的国家,这种行为,《吕氏春秋》早就嘲笑过,它说:病情变化了,用药却不变,真是糊涂!

自古以来,没有固定的治国之道,只有愿意动脑筋、随机应变的皇帝,所以,孔子说啊,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皇帝这个人本身,而皇帝能否任用贤明的臣子,最终也取决于这个皇帝,有没有足够的眼光和智慧。”

这种观点哪怕放在现代,也不为过。刘春霖除了见识超群外,他的名字也很得慈禧太后的欣赏。其名字中“春”代表了吉祥如意,而“霖”更寓意着降甘霖、滋润百姓。这种寓意正好契合了慈禧太后对大清长治久安的期望。

慈禧太后在选择状元时的这一瞬间,窥见了她对名字寓意的敏感和对国家前途的深远考量。她的独断与调皮在这一瞬间转化为对整个王朝的深谋远虑。因此,刘春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并非仅仅是因为他的学识和字迹,更是因为他的名字寄托了太后对大清未来的殷切期望。

这一场对于状元的争夺,既是对优秀人才的选拔,也是一个集中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风貌和人们对于吉祥之兆的崇敬。这个过程,以慈禧太后的个人审美和喜好为主导,展现了当时权力结构中的某种个人化倾向,同时也使得刘春霖的状元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

至于当年的那份史君,至今在人们看来都令人汗颜,其字体犹如印刷体,也没有涂抹的痕迹,让人赏心悦目。

刘春霖的书法成就

刘春霖成为状元后,他的人生进入了一段多彩而充实的篇章。

要知道,在古代中了状元,按照规定会封授官职,具体官职是有规定的。

以清代为例,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取得第一名的考生即为“状元”,其职名为“翰林院修撰”。这是一个从六品的官职,相当于现代地区的一些任职级别。

而刘春霖在授翰林院修撰后,他被派往日本,深造于东京法政大学。这段时期不仅充实了刘春霖的学识,也为他的后续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国后,刘春霖历任咨政院议员、记名福建提学使、直隶法政学校提调、北洋师范学校监督等职务,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华。由于社会的变革,清王朝的覆灭,刘春霖甚至在隐居了一段时间,后来有接受了北洋政府的一些任命,为地方教育和自治事务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刘春霖的名声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层面,他还以两次代表徐世昌到山东曲阜主持孔子大成节典礼而名噪一时。这一经历不仅凸显了他的文化素养,也为孔子思想的传承贡献了一份力量。

到了1928年,北洋政府覆灭之后,刘春霖辞去官职,再也没有担任过政府的管制,后来日本人想借刘春霖清朝状元的身份请他做事,刘春霖拒绝了,为此还被日伪军报复。

0 阅读:3

弘一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