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人的生活中,挂面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可以不吃但家里不能没有,常常被安排在厨房的角落或橱柜里,成为家庭储备的一部分。虽常备却鲜少被端上餐桌,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有趣的缘由。
首先,挂面并非不好吃。挂面本身有着令人着迷的特质。那一根根纤细而规整的面条,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蕴含着质朴的韵味。当它们与沸水相遇,逐渐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像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捞出后,无论是简单地拌上香气扑鼻的炸酱,让每一根面条都裹满浓郁醇厚的酱汁,还是浇上一勺色泽诱人、酸甜可口的西红柿鸡蛋卤,挂面都能完美地承载这些味道,为味蕾带来丰富的体验。其爽滑的口感与恰到好处的嚼劲,使吃挂面成为一种愉悦的享受。
然而,北方人家里虽常备挂面却不常吃,是有深层次原因的。一方面,在北方人的饮食观念里,挂面扮演着 “应急队员” 的角色。现代生活节奏快,尤其是工作日,忙碌一天回到家,身心俱疲,此时的人们往往没有精力和心思去精心准备一顿复杂的饭菜。挂面就成了最佳选择,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饥饿问题,快速安抚咕咕叫的肚子。
可正因为它的这种应急属性,在人们有充足时间的时候,比如周末或节假日,更倾向于制作那些具有浓厚家庭氛围和仪式感的食物。包饺子象征着团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包边聊,其乐融融;蒸包子则满含着家的温馨,热气腾腾的蒸笼里是满满的幸福;还有炖上一锅排骨,那浓郁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代表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这些充满情感和文化内涵的美食面前,挂面自然就被搁置了。
另一方面,北方丰富多样的面食文化也让挂面略显黯淡。北方的面食世界就像一座宝库,弹性十足的拉面,耐心制作出来的手擀面,每一根面条都带着手工的温度和情感;刀削面以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削出的面条边缘薄中间厚,口感独特,别有风味。在这些特色面食的光辉映照下,挂面相对单调的特点就凸显出来了,所以它很难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首选。
不过,挂面在北方人的生活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生病时,人的肠胃脆弱,食欲不佳,一碗清淡的挂面汤,不加过多的调料,却能温暖肠胃,抚慰心灵,成为最好的滋养。在过去物资匮乏的时期,挂面更是珍贵的食物来源,保障了人们的基本生活。它承载着北方人对生活的记忆,是岁月长河中默默陪伴的老友,见证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是北方饮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