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祭祀文化——地祇之祭

踏雪逛长安 2023-02-15 14:33:17

祭祀这一神秘而又圣洁的仪式虽然离我们现今社会很久远,但却贯穿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且早已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

古人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先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典礼,相比天神祭祀的神秘,大地之神的联系与人们更加紧密。春秋时期社会更迭频繁,诸侯之间的战争很多都是以争夺土地为中心,而地上的山川湖泊等在春秋社会的含义也越来越深刻,其职权范围已然扩大,包括废立君主、争霸战争、军事联盟等事宜。

可见理解祭祀文化也是从另一角度去思考古人的社会生活......

祭祀之源起

祭祀最初源于人类在进化程中,对于自然力量的畏惧和崇拜的心理。最初,人类并不了解自身,根据自身做梦或者产生的幻觉,逐渐产生了脱离于人本身的灵魂观念,古人认为万物都是有灵的,为了能在残酷的自然中活下去,祈求大自然的神秘力量来保佑自身,于是便产生了祭祀。

例如,距今2.7万年的山顶洞人,在他们的遗址就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在其墓室区的遗体附近找到了赤铁矿粉和赤矿石,以及装饰所用的兽骨、石珠骨坠,这也被认为是原始宗教仪式。这表现出他们对死者的崇敬,陪葬死者生前的物品,可以看出其灵魂观念的产生。从人推及到自然,再从自然推及至万物,认为它们都是带有某种神秘的力量,为了与这种神秘力量沟通,便产生了祭祀这一礼仪。

作为人们生活的天与地自然而然在的祭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祭地称为地祇之祭,而所谓的地衹祭祀就是指,包含了属于地面上一切自然物的神话:有土地神、社稷神、山岳、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

既然都有分类,那么祭祀方法自然是有所不同,其中排在第一等的便是社稷、五祀、五岳。《春秋公羊传注疏》:“社者,土地之主,祭者,报德也。生万物,居人民,德至厚,功至大,故感春秋而祭之,天子用三牲,诸侯用羊豕。”人们祭祀土地的原因,也是因为人们与土地之间的联系紧密,从而产生了报德的思想,这就是社产生的根源。

祭祀之礼

于社稷、五祀、五岳等级较高的神灵,用血祭祭祀,所谓血祭,就是用牺牲的血浇灌于地下,使气下达,到达于地神。古人认为血是有灵的,人一旦失去了血就会受伤或者死亡,所以将血浇灌于地下,便可以和神通灵。

在《礼记·郊特牲》中有这样的说法:“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臭”就是香气的意思,“鬯”就是用黑黍和郁金香掺合而成的一种酒。周人奉神以香气为主,所以献神之前就用鬯酒,用香气浓郁的香草调成这酒,香气就能通达于黄泉,从而达到与神灵沟通的目的。

除了将血、酒灌于地下这种方法之外,祭祀地神和山神,还要将其他祭品挖坑埋没。《礼记·郊特牲》孔颖达疏:“地祇在下,非瘗埋不足以达之。”也就是说,要将祭品埋于地下,神灵才能知道是祭祀于他的,才能接受人们的心意。

祭川泽被称之为“沈”。貍即“埋”也,将牺牲和玉帛祭品埋入土中,就表示对山林、川泽的祭奠之意。沈即“沉”也,在祭奠水神时所用之礼。水神居住在水中,将祭品沉于水中,更为水神所接受。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西门豹治理河伯娶妻的故事,这也是祭祀水神在后世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家战争前后对途中所遇大河皆进行祭祀,希望河神保佑战争胜利。

祭山神时,用悬或投的方式。“悬”又称为“升”,意思便是把祭品吊挂起来礼神。在《仪礼·觐礼》中说:“祭山丘陵,升。”

最后一类便是对四方百物的祭祀之礼,用疈辜之祭。《周礼·春官·大伯宗》:“以疈辜祭四方百物。”疈便是剖祭牲之胸,辜便是将剖过的牲体进一步进行解体。然后将牲之物逐一献给神灵。

礼在古时不仅仅是礼仪规范,同时也彰显着社会地位的尊卑贵贱,不容僭越。在周代祭望山川,周天子因为是天下共主,所以周天子可祭天下名川大山,不受地域限制,反映周天子的地位尊崇。诸侯所祭称为方祀,只祭方国以内的名川大山。

但随着周天子地位的下降,诸侯们便纷纷僭越而祭,这也就是所谓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分封是当时周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依靠血缘关系来维持的制度趋于崩溃,诸侯的权利日渐增大,但是政治上的地位却没有提高,势必会引起混乱,礼乐崩坏也是必然的结果,权利的中心由天子转移到诸侯,诸侯在转移到士大夫,就祭祀权来说也必然会随之转移。

地祇祭祀的变化,是跟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祭祀的变化是社会阶层变化的一种反应。礼制上的僭越反映了混乱时代的到来,春秋便被拉开了序幕。

0 阅读:10

踏雪逛长安

简介:讲有温度的历史,品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