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22位勇士飞夺泸定桥没有留下姓名,几十年后在河北发现线索

文史风云 2024-08-10 18:58:02

1935年,22位勇士飞夺泸定桥,然而很多勇士都没有留下姓名,几十年后,调查团终于在河北发现线索......1935年5月,红军在国军的追击下,渡过金沙江。蒋介石听说后,大喜过望,认为红军进入了当年石达开进退维谷的处境,一举全歼红军只是时间问题。28日,中央军委一纸电令要求红1军强渡大渡河,红1军命令红4团组织先遣队拿下泸定桥。王开湘、杨成武接到命令后,让支书罗华生选拔人员组成突击队。罗支书很快就召集到了廖大珠、王海云和“云贵川”等22名战士。人员选拔出来后,王开湘、杨成武亲自指挥红4团,连夜狂奔120公里抵达泸定桥。红4团抵达泸定桥时却傻眼了,泸定桥上一半多的木板已经被敌军抽掉,敌军已经在对岸布置了密集的火力压制泸定桥。红4团研究决定,由廖大珠担任突击队队长和王海云担任突击队指导员。在29日下午,带领22名勇士夺取泸定桥。22名突击队队员当时的装备,是红4团最好的,腰绑手榴弹、手握冲锋枪。为了能让突击队队员最后一刻还能进行战斗,还配备了砍刀。战斗打响后,红4团集中全部火力掩护突击队。顿时,泸定桥上火光冲天,只见廖大珠和王海云一马当先,带领22名勇士冲上了泸定桥。两个多小时后,4名突击队队员在泸定桥上壮烈牺牲,18名勇士冲进了对面敌军的阵地。到当天黄昏时分,红4团已经彻底控制了泸定桥,为后继红军强渡大渡河开辟了一条通道。6月2日,中央军委在泸定桥桥头举行了现场表彰大会,对红4团进行了嘉奖。第186期《战士报》,对飞夺泸定桥和表彰大会进行了详细报道。全国解放后,相关部门整理资料时,发现第186期《战士报》已经遗失。在编写飞夺泸定桥相关史料时,只能明确廖大珠、王海云和“云贵川”等3名战士。王永模到泸定县工作后,想把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名单整理出来。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三个人,希望从他们口中获得更多信息。当王永模找到廖大珠和王海云的家乡政府时,工作人员告诉王永模,两个人都于1935年在陕北牺牲了,而“云贵川”只是一位苗族战士的代号。唯一的线索中断,整理核实飞夺泸定桥22勇士的工作,也被迫停了下来。进入上个世纪70年代,县委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来寻找、确认这22位勇士。王永模决定从各地烈士纪念馆入手。调查小组首先来到了江西,他们从当地烈士纪念馆中,发现了一名22勇士之一的烈士档案。调查组经过仔细审查,认为这名叫刘梓华的烈士正是22勇士之一。但是,当询问烈士纪念馆具体情况时,他们说自己也不太清楚,材料是廊坊军分区送来的。调查组立即赶到河北,去解放前了解详细情况。有关老兵回忆说,刘梓华确实是飞夺泸定桥22勇士之一。调查组根据河北刘梓华这条线索,又找到了核实了李友林和刘金山两位勇士。核实到5位勇士后,工作再一次陷入僵局。1985年,县委在筹备纪念飞夺泸定桥50周年活动时,当时指挥红4团作战的杨成武也到了现场。调查组认为从杨成武这里,也许可以获得更多信息。但是杨成武却告诉调查组,红军渡过大渡河后,继续投入了战斗,没有记下当年的22名勇士的姓名。后来又经过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些战士又被分配到了别的部队,很多都牺牲了。没有牺牲的战士,也没有把飞夺泸定桥,当成什么大事去宣扬自己。杨成武印象最深刻的是“云贵川”,因为他只有十六七岁,非常熟悉地形和善于攀爬悬崖绝壁。“云贵川”在飞夺泸定桥时,并没有牺牲。在后来的腊子口战役中,他一根竹竿就爬到了陡峭的绝壁上面,并用绳子把其它战士拉了上去,创造了腊子口天降神兵的传奇。然而,自那以后,人们却再也没有看到过“云贵川”。 “云贵川”只是大家给这名苗族小伙子取的外号,他的真实姓名也无从得知。直到2005年,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开馆时,也只核实到廖大珠、王海云、刘梓华、刘金山和李友林。2007年,调查组再次迎来转机,杨党燕带来了她父亲杨田铭是勇士之一的相关材料。在这些材料中,杨田铭发表在江西日报的文章《飞夺泸定桥》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在文章中核实了赵长发的身份。随后,在夺桥时牺牲的魏小三、李富仁、王洪山和刘大贵的身份也得到确认。但是,即便如此,也还有10名勇士杳无音信,调查组还在继续寻找。参考资料华西都市报《让英雄不再无名 他耗时半生苦寻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环球网《一起寻找“飞夺泸定桥”勇士!》

1 阅读:90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