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智己疯狂博弈联合演绎车圈宫斗剧

超闻车话 2024-04-09 23:27:44

以前的汽车圈商战套路都是收购并购,或者在股票和专利等方面做文章,如今的汽车圈商战套路和方法就变得比以前简单很多,只需要道歉就完了。

今年汽车圈最火的当属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很多知名度不高的友商想通过蹭小米汽车的流量,借此提升热度和知名度,进而提升订单量和后续的销量成绩,只是流量蹭多了总会出意外,果不其然,不出意外的还是出了意外。

最近,关于小米和智己互相博弈的事儿一直挂在热搜上,起因就是智己L6的新车预售发布会上,智己汽车CEO刘涛在介绍产品时多次内涵拉踩小米SU7,却在PPT中标错了相关的细节参数,将小米SU7 Max前后双碳化硅标注为前IGBT、后碳化硅,随后小米汽车连续3次在社交媒体发声要求智己汽车道歉,随后便引起热议。

名为道歉实为宣传

就在小米发声之后,智己汽车和CEO刘涛在24小时之内连续发布了三封道歉信,看到第一封的时候我觉得智己汽车的反应很迅速很及时,看到第二封道歉信的时候我觉得智己汽车针对小米的回应很有诚意,但是当我看到第三封道歉信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还是太年轻了。

作为众多吃瓜群众之一,我其实一开始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不明白智己汽车为什么不停在道歉。虽然小米汽车态度强硬不依不饶,但智己汽车明显配合的有点过分了,名为道歉,实际上是在蹭小米的热度为品牌和智己L6这台车进行宣传。

智己汽车在第三封道歉信中提到:“主观上没有蓄意抹黑的意图,也无意更无力挑战小米汽车的泼天流量,”但智己汽车的很多做法给公众的感觉却是:“主观上没有这个想法,但实际上就是这么想的。”

对于小米汽车来讲,可能一开始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看不惯友商在发布会用自己针对特斯拉的方式来针对自己。而且刚猛的拳师绝不去打已经倒地的对手,对于小米汽车来讲,也没必要和智己汽车这样体量的对手去做什么无畏的争吵,因为对自己的影响并不大。

就像电影《让子弹飞》里那个经典的桥段,一碗凉粉值不了多少钱,粉不粉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争的这个理儿。事实上小米汽车在前一天就已经说不再针对此事进行回应,想要“及时止损,”避免流量热度扩大。

结果万万没想到智己汽车道歉却道上了瘾,甚至有网友调侃说:“智己第一次道歉完觉得不解恨,还要再狠狠道两次才算完。”智己汽车发布第三封道歉信的时候,其实我们就已经能判断出其在蹭小米汽车的热度无疑了。

值得一提的是,智己L6的新车预售发布会上,智己汽车CEO刘涛还强调:“技术的真理未必掌握在流量手中,”但最近智己汽车的操作,却没有重点去宣传技术,而是去疯狂博取流量,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教科书与反面教材

但是话说回来,蹭热度博流量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事实上最近蹭小米汽车的流量已经成为各大汽车品牌厂商的共识,似乎某个品牌发新车如果不贴一下小米汽车的热度,对于各个汽车品牌厂商的公关宣传团队来讲,新车上市发布不蹭小米汽车的热度这波营销就是不合格的。

但是蹭小米汽车的热度,有可能会带来正面效果,达到宣传增量的目的,但也有可能适得其反,此前和小米汽车一直站在对立面的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的极氪品牌,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案例,通过蹭小米汽车的热度,让全新极氪001这款车型大卖。累计订单量超过4万台。

而智己这波碰瓷蹭热度和极氪汽车相比,则是当之无愧的反面教材,让大家的目光视线都集中在了智己品牌的公关营销团队上,反而智己L6本身优势较大的硬件层面没有获得应该获得的关注度和热度,相当于用自己的弱环去碰对方的强项。

比较有意思的是,智己汽车CEO刘涛可能是国内汽车圈在公开场合道歉最多的人,过去一段时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因为某件事道一次歉,只是这么多次“诚恳”的道歉,还是没能带动智己汽车的销量。

就在小米与智己汽车博弈的当天有一组最新数据公布,那就是智己汽车今年一季度的累计销量仅为10001辆,只完成全年12-13万销量目标的8%。要知道,此次事件的另一主角小米SU7已经在短时间内把接下来一年的产能都卖出去了,高下立判。

写在最后: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国内众多汽车品牌厂商看着小米汽车一直居高不下的热度,要说大家心里一点想法没有肯定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很多小米SU7的直接竞争对手,更是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马上将其斩于马下,如今汽车圈内的明争暗斗的烧脑程度已经丝毫不亚于很多宫斗剧。

流量对于当今的汽车品牌厂商来讲确实非常重要,大家对于自身产品的宣传除了想办法上热搜也短时间也找不到其它更好的办法,这次的事件大概率也会改变国内新车发布会的风格,至少不敢再随意贴脸对标小米或其它友商竞品了,因为一个弄不好就要引火烧身,让自己处在非常尴尬和被动的局面。

0 阅读:6

超闻车话

简介:做最真实的汽车行业资讯,做最有趣的汽车评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