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背后的启示:科技平权包容差异,让世界更平等

东南大哥 2024-07-07 23:16:01

最近看了一部俄罗斯电影,名叫《挑战》。我本来是把它当科幻片看的,说实话,一开始还是比较抵触。年龄越大,越喜欢看写实的作品。要不是女主角漂亮,我差一点就滑过去了。但正是这一点点的坚持,让我没有错过一部伟大的作品。

01

科幻电影竟然如此写实

影片长达两小时二十分钟,我是分两个晚上看完的。

前半部分平平淡淡:俄罗斯空间站一位宇航员在出舱工作时意外受伤。如果要是送回地球治疗,他很可能在落地之前就生命不保。最可行也是最大胆的方案,就是从地面派外科医生到太空去给他做手术。于是开始选拔合适的人员,男女主人公赫然在列。

后半部分把我震撼到了:女主人公通过了生理和心理测试,坐飞船到达空间站,在其他宇航员的配合下完成了对伤者的手术,最终安全返回地球。

你能想象那种完全失重的状态吗?女主角的头发根根竖立,医疗器械悬浮在空中,血液犹如石榴籽般颗粒清晰,并不流动。

我的第一感觉是,现在特效都这么发达了吗?我随手查了一下“电影是如何拍出失重感觉的”。无非是三种方式:一是吊威亚,二是风洞,还有一种是用飞机模拟。

比如电影《阿凡达》和《流浪地球》,其中失重的特效基本上是在绿幕前面吊威亚实现的。

还有一种就是风洞。电影《十二生肖》中,成龙漂浮在空中,就是利用巨大的风洞实现的。

第三种就是在飞机中实拍。飞机在高空以抛物线轨迹飞行,每次能经历约23秒的失重状态。

但综合以上三种,我觉得哪种方法都与《挑战》不沾边。吊威亚头发怎么能够一直竖着?风洞需要巨大的鼓风机,所有东西将会被吹得东倒西歪,包括人们的服装;在飞机里更不可能,二十几秒的失重时间,根本无法表现几十分钟的手术。

所以,最有可能的,也是最简单的,就是这部影片是在真实的太空舱中拍摄。

果真如此!

02

最简单的却是划时代的

查阅相关资料显示,这部电影是在俄罗斯空间站真实拍摄的。这打破了之前关于特效的重重思考,因为它根本没有用到特效,就是实拍。但前提是,需要主创人员坐飞船飞到空间站。

仅这一件事,就是划时代的。

我一开始只考虑特效并没有想到实拍,是有原因的。

早在2020年,汤姆克鲁斯就曾宣布,他要与美国航空航天局和SpaceX合作,飞到太空去拍电影。如今时隔四年,疫情过去了,人工智能来了,SORA也能文生视频了,但阿汤哥还是没啥动静。

以阿汤哥的资源和马斯克的技术,这事都没有成功,世界上还有谁可以呢?

没想到,这样一个人类的伟大构想,竟然由几个俄罗斯人不声不响地完成了。

莫斯科时间2021年10月5日11时55分(北京时间5日16时55分),俄罗斯运载火箭将载有演员尤利娅·佩列西尔德、导演克利姆·希彭科和宇航员安东·什卡普列罗的飞船送往国际空间站。

导演和演员在国际空间站停留了12天,于10月17日返回地球。

12天,288个小时,30个小时的素材,3小时17分的空地行程,就在这么一来一回间完成了。而此前,演员和导演只进行了两个半月的训练。够震撼吗?

03

成功绝非偶然

据媒体报道,自1963年前苏联首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后,已有65名女性在太空留下了她们的身影,我国两位女宇航员刘洋和王亚平位列其中。而俄罗斯演员尤利娅·佩列西尔德是第66名女性,也是唯一一位进入太空的演员。

尤利娅出生在俄罗斯西北部的小城普斯科夫,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小时候无论荡秋千还是坐旋转木马,从来都不会眩晕,而是觉得非常享受。

在地面训练中,演员们要通过离心机测试,模拟升空时的过载。火箭真实起飞的时候,宇航员受到的过载大概在4G左右。

1G相当于自身的体重,一般人到了5G就会感到眩晕、恶心。尤利娅两次都通过了8G过载。这意味着她的体重是60公斤,也就是说有近500公斤的重量压在她的身上,这完全符合宇航员的标准。

在太空中的拍摄很不容易。导演克里姆·希彭科同时还是摄影师、录音师、灯光师和美术师,演员尤利娅同时还是服装、化妆、道具和场记。其他三位宇航员也并没有闲着,而是担任了演员和辅助摄影。摄影器材是提前几天送到空间站的,宇航员通过读说明书,已经把这些器材鼓捣明白了。所以说,这些人都是大神一般的存在。

有一次,导演为了拍摄一个太阳与地球重合的镜头,让尤利娅以科学舱里的大窗户为背景。殊不知这面大窗户还没有贴防紫外线的膜,仅仅30秒,尤利娅靠近窗户的那一半皮肤都被晒伤了。

这部电影推出之后大获成功,于今年三月登陆中国,主创团队还在北京进行了路演。

04

电影背后的科技平权

有人说,看了这部电影,感觉宇航员的门槛儿降低了,演员的门槛儿提高了。这虽然只是一个玩笑,但其背后却揭示了一个道理:科技平权。

具体怎么理解呢?就是通过科技的力量,填平了不同职业间的沟壑,打破了不同岗位间的壁垒。

比如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固有的信息传播流程。原来传统纸媒总编辑需要对策划、采编、印刷、发行等各个流程进行把控,而现在自媒体则集脚本、拍摄、制作、发布、互动等于一身,人人都可以是总编辑,人人都可以是发声筒。

再说一下程序员。原来程序员的工作,就相当于一个翻译,把人的语言转化成机器能听懂的语言,比如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而现在呢,你只需要跟人工智能软件提出要求,它就能完成相应的程序,这就实现了自然语言与机器的对话。

还有智能网联车。无论是百公里加速体验,还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这样的豪华配置,现在花很少的钱就能实现原来豪车的价值,普通主流的家用车型正在改变人们的用车生活。

科技从来不是为了扩大世界的差距,而是要竭尽所能包容彼此的差异。普通人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新鲜体验,这就是“科技平权”的目的。

科技平权创造了一个物质丰盈的时代。

但真正有价值的,是对于社会精神的塑造。

让信息充分流通,让技能广泛铺展,让这个世界越来越平等。

再一次向电影《挑战》中的主创人员致敬。正是他们的大胆创作开拓了人类视野,让看似不可能成为可能。

0 阅读:2

东南大哥

简介:用平凡的视角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