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最强猛将

是卫不是喂 2024-07-17 09:26:57

纵观历史,谁能称之为猛将?

是七进七出的单骑救主的赵云?还是双锤无敌,无人能挡的李元霸?

但他们都是在演义中被虚构或者神话的人物,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位真实存在,被记录在史书中的绝世狠人,他勇冠三军,战绩可查。

曾将李自成追杀的上天无门入地无路,也曾孤军夜袭差点斩杀清太宗皇太极,从而改写明朝的历史。

他就是明末第一猛将曹变蛟。

早年经历

曹变蛟出生将门,是名将曹文诏的侄子,年轻时就跟着叔叔在辽东从军,与八旗劲旅长时间的进行血腥对砍,逐渐升级成了为一名勇冠三军的猛将。

当时的大明王朝正处于天灾人祸不断,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曹变蛟跟随叔父征战山西,连战连胜,山西平定后,他叔父被调往大同,而他则被山西巡抚留了下来独当一面。

1635年,曹变蛟的叔父中了农民军的埋伏不幸牺牲。曹变蛟痛苦万分,收拢残兵,誓要替叔父报仇,总督洪承畴欣赏曹变蛟的勇猛,提拔他当了副总兵官。

转战千里

曹变蛟先在关山镇大败农民军,追击三十余里。

随后追击闯王高迎祥,于凤阳官亭一役斩获七百余首级;然后于乾州再次击败高迎祥,斩首三百五十余级,迫使高迎祥中箭逃遁。

随后,曹变蛟在陕西击败闯王将领,与友军合力追击农民军至甘肃,屡获全胜。

接着他又镇压农民军小红狼部,使剩余敌军四散而逃,稳定了当地局势。

后来农民军趁四川兵力空虚机,作乱,曹变蛟随总督洪承畴翻山越岭前往镇压。

尽管路途艰险,他仍奋力追击,年底抵达时虽敌军已逃回陕西,但曹变蛟仍斩获五百多人

此时,兵部尚书杨嗣昌提出了“四正六隅”的战略计划,限期三个月歼灭农民军。

1638年四月,因为没能如期完成任务,曹变蛟被贬官三级,戴罪立功。

这下除了家仇,更添私怨。曹变蛟更加亡命,转战千里,连续作战,共斩敌六千七百多首级。二十七个昼夜没有卸下过铠甲,终于将农民军赶进包围圈。

只有李自成部往东逃窜。洪承畴立即命令曹变蛟猛追,曹变蛟一路穷追不舍,将李自成杀得七零八落,敌军溃败,尸横遍野。

李自成连老婆女儿都顾不上,最终仅带着7名骑兵(也有说18名)逃入商洛山中,至此农民军元气大伤,纷纷投降,局势一片大好,大明王朝好像终于迎来了曙光。

征战辽东

然而,关内的农民军刚刚平息,关外的清军又掀起了波澜。

在1640年,大清帝皇太极精心策划了一场长期围困锦州城的战术,意在吸引明军的注意,实施围点打援的策略。

锦州城,是明朝在关外的重要前哨阵地,对于清军而言,若欲从正面入关,宁锦防线是其必须突破的屏障,而锦州城则首当其冲,是大明王朝无法割舍的战略要地。

大明王朝将调集北方最后的精锐支援锦州,而担任这支大军的指挥官就是洪承畴,身为他直属将官的曹变蛟,也将参与这场决定大明王朝国运的大战。

1641年三月,清军攻占锦州外城,完成对锦州的包围,粮草即将耗尽。

锦州守将祖大寿向明廷告急,在这危急的时刻,明廷必须支棱起来,崇祯帝命令洪承畴率领8总兵和13万精锐大军急速出关以解锦州之围。

洪承畴的战略是稳扎稳打,防止清军围点打援。

而朝廷的意见是国库紧张,这么多大军云集供应粮饷不容易,而且还需要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应该速战速决。

崇祯也犯了急躁的老毛病,派监军前来催促承畴出兵。

洪承畴受到内外压力,也考虑到祖大寿被围困已很长时间了,于是决定出兵援救锦州。

明清双方在乳峰山交战,洪承畴准备充分,麾下兵力雄厚,步兵骑兵与火器营协同作战,给清军巨大杀伤。

清军施展了无往不利的杀招,8000铁骑冲阵,但在明军顽强抵抗下,并没有扭转局势。很快清军全线崩溃。

清帝皇太极面对焦灼的局面心急如焚,他拖着病体留着鼻血(可能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昼夜急行500里赶到前线。

他观察洪承畴虽然布阵严整,但是重兵在前后方疏漏,于是决定利用这一弱点,采取掘壕围困策略。

清兵掘出深壕,切断明军后方粮饷。洪承畴急忙率军进攻,但明军未能突破。同时,清军还突袭夺取了明军在笔架山的粮草。明军陷入困境,士气低落。

在崇祯帝和陈新甲催促下,洪承畴被迫放弃持久战策,率兵赶来只带了三天军粮,将士因粮道断绝而恐慌。

洪承畴提出决战,但诸将和监军张若麒反对,只希望逃回宁远。

洪承畴无奈下令明日突围,鼓励将士死战求生。

但是当天夜里大同总兵王朴率先逃走,顿时整个军营大哗,其余总兵也相继逃跑,突围变成了溃逃。

被清军击杀的士兵不计其数。大明王朝最后的精锐毁于一旦。

决死反击

曹变蛟带着洪承畴数次突围,但是都没有成功。

抱定必死之心,准备入夜后直扑清军正黄旗大营,杀死皇太极,扭转战局。

正黄旗,由清朝皇帝亲自统领,属于八旗中的上三旗,地位尊崇,士气高昂。

作为皇帝亲兵,装备更加精良,战斗力也更加强悍。

曹变蛟精选军中精锐,在夜深人静之际突然打开营门,直扑清营。

佐领(相当于师长)彰古力率兵阻挡,被曹变蛟一刀砍下马来,率领的清军纷纷横尸于明军刀下。

曹变蛟率领敢死队在清军大营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直冲皇太极大帐而去。

额驸(驸马)多尔济率亲军前来阻击,被曹变蛟杀散。

内大臣(侍卫统领)布延和塔瞻相继率部来抵挡,又被曹变蛟击溃。

捍卫皇太极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亲卫拼死冲锋,终于刺伤了曹变蛟,但敢死队依旧奋勇向前,势不可挡地将侍卫们砍杀殆尽。

以勇毅闻名的固山额真(相当于每旗司令)图尔格和弟弟伊尔登、内大臣锡翰、遏必隆等清将见近身格斗无法取胜,情急之下占据御营营门拼命放箭,将变蛟射伤。

此时从混乱中反应过来的外围清军,开始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曹变蛟多处受伤失血过多几乎快要昏迷,只得率军退回松山,直捣黄龙的壮举还是功亏一篑。

尽管如此曹变蛟击杀多名清朝将领,杀死清兵无数,身受重创还能全身而退,真是当世虎将。

此战后皇太极震怒,各将领皆被处分罚银,并加强了御营的防御。

壮烈殉国

1642年二月,明军副将夏成德暗中倒戈,松山城防线瞬间崩溃。

洪承畴、曹变蛟等一百多文武官员和八千余明兵不幸被俘,曹变蛟拒不投降,被残忍杀害。

三月,锦州城也因粮食耗尽,陷入了人吃人的绝境,守将祖大寿在援军无望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投降。

大明王朝最终还是输掉了这场国运大战,之后再也无力牵制清军。

明廷深感惋惜,颁布诏书,对殉难的官员们给予祭奠和安葬,并为他们建立祠庙,以示纪念。

明廷追赠曹变蛟为荣禄大夫、太子少保,并荫封其后世子孙为世袭锦衣指挥佥事,以此表彰他的忠勇与牺牲。

是卫不是喂1

,赞38

是卫不是喂1

,赞129

0 阅读:2

是卫不是喂

简介:一个喜欢讲故事的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