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爷保佑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6-17 08:02:42

在林正英电影中,当林正英所扮演人物,不敌对方时,最后一招常常是请祖师爷保佑。

中国行业祖师崇拜是人类信仰发展史中的一个过程,它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的渐趋明显和相对稳定而产生。当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存在依赖于某种社会职能并把依赖同种社会职能而生存的人视为同行的时候,职业和行业的观念便产生了。

这时人们就把对超自然体的信仰和崇拜由全民的福神、祸神那里部分地或主要地转向了与本行业关系最为密切的善神、恶神这里,各行各业的人们根据自己利害关系的一致性和职业风貌的独特性推选出他们可以信赖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人或者神作为本行业的行业守护神,俗常便称之为“祖师爷”。

祖师崇拜的鼎盛时代是在封建社会的成熟期。在中国,是唐宋元明清时期;在欧洲,是中世纪。这个时期里行会(行帮)制度(西方称之为“基尔特”)非常盛行,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中国民间有三十六行、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的称谓,还有三教九流、七十之筹门的说法,可见社会分工是非常繁博的。在封建社会制度下,各种行业间又存在着高低贵贱的分别。比如剃头、修脚、民间艺人等都被视为“下九流”的贱业,被整个社会所看不起。

民间亦有因职业的差别所形成的各种俗见,比如因为可以供给其他行业工具,所以铁匠、木匠受敬重;而纺工、粉匠则因不必自备原料只需出卖苦力,所以被轻贱,等等。还由于封建制度,造成了一些人被迫沦落到闯荡江湖的下层社会、黑社会中,其情境就更加悲惨。为了不至于失掉饭碗,保住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各行业中的人就设想出种种办法维持发展自己的行业,如成立各种行业公会,制定各种行规俗约,像规定“不得跨业”(即不得兼做两种生意)、“不得跳业”(即不得任意改行),等等。这些做法在客观上都起到了“固行”“护业”的作用。与此同时,从思想上、精神上统制本行人的办法之一,便是极力强调祖师崇拜,宣扬“祖师至上”“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拜师入门”“投师如投胎”,等等。要求行业中人对祖师爷绝对尊崇,定期祭祀,不能稍有不恭。否则,便以行业公会的名义“罚香钱”,或打骂体罚,由此来维护行业的一体性。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祖师崇拜成了封建制度下人们精神生活的“麻醉剂”;另一方面祖师崇拜客观上也成为维持行业团结,以便与社会上其他行业相抗衡的一种生存竞争的必要手段。

各行各业的祖师爷都是有神话性的。不过,祖师神不同于原始神话中的神。原始神话中的神是人类早期对自然力的人格化幻想的产物,而祖师神却是后世人们对自然力、行业先导者、社会力人物化(历史化)后的神格化的想象。祖师神的神性中既包括了人们对自然力的崇拜,也包括了对社会性、先导人物的崇拜。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意识到或潜在地意识到了自我存在对于“人力”(社会性)的依赖关系时才有可能确立祖师神的神性。这大约就是祖师神与原始神的一个根本区别,也是后世神与原始神的一个根本区别。

祖师神的来源,我认为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方面、四个类别。即始祖神、宗教神和历史人物三个方面。其中历史人物又可分为帝王将相和能工巧匠两类。

始祖神如神农氏、伏羲、女娲、螺祖等。这些神祇原本是人类共同的始祖,由于原始神话中关于他们的传说同某种行业发生了某些牵连(很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便又使他们在后世的神话传说中得到了再生。于是,这类始祖神便屈尊于某种行业而成了这一行业的祖师神。同时,他们的神性也就随之转化为后世神的神性了。

宗教神如李老君、达摩、观世音、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葛洪、邱祖、罗祖等。这些神本身便是后世宗教神话传说中的神灵。由于他们在民间影响颇大,所以也被某些行业借用来称作自己的祖师爷了。他们大都与行业的生成和发展毫无干系,人们仅从他们的神通和法力中取其所需,称其为祖师爷。与此同时,他们原来宗教意义的神性便淡化了,甚至消失了,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半人半神的祖师神的神性。

历史人物中帝王将相一类如杜康、帝予、楚庄王、比干、赵公明、范蠡、孙膑、伍子胥、蒙恬、刘备、关羽、张飞、魏徵、唐明皇、朱元障等。这些帝王将相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并且颇具名望的。有些可能对某种行业有过特殊贡献,有些或者仅是偶然与某种行业发生过一些牵连,有些也并非一定有什么关系,他们之所以被敬奉为祖师爷,基本上仍是行业中人借用其威望和地位来抬高本行业的“声誉“和“身价”。其中便更多地显示了祖师爷社会神的神性及其封建的时代色彩。

历史人物中还有一类便是能工巧匠,如鲁班、张班、蔡伦、华佗、孙思邈、吴道子、师旷等。这些人物多为某种行业的首创者或是某种行业技能的佼佼者。他们被神化,在民间被视为具有特殊天赋的非同凡响的神。人们常常把本行业的工具、产品、技艺等等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的成就都集中归于他们一身,以显示自己行业的神秘性和显赫性。这样,虽然他们是一般的技艺工匠出身,却也可以因为有了神奇的本领而和那些帝王将相、宗教神、始祖神样平起平坐,成为一方、一行的同业人的祖师神了。实际上,这一类祖师神正是祖师爷这类神灵的“正宗”。而其他类别的祖师爷则属于一种“附祖”现象。所以说这一类祖师神是祖师崇拜的核心和基础,虽然在祖师神中它所占的比例数目并不算很大。

祖师神一般说来是一行一神。然而,由于各地行业分布疏密不等,民风民俗存在着差异,加之宗教势力的影响传布不均等因素,有些行业的祖师也还有其他一些不同的情形。比如剃头这一行的祖师爷,在中原一带敬的是罗祖,在江浙一带敬的是吕祖(吕铜宾),还有的地方敬的是卢天赐。这就是说同一行业在不同的地域内可能有不同的祖师爷,另外,同一祖师神又可能成为不同行业的祖师爷。比如木匠和石匠都敬鲁班,河南坠子和玉器行都敬邱祖。还有一种情况是同一祖师所指不同。如唱戏的祖师爷都说是老郎神,可老郎神究竟是谁却说法各异。有的说是唐明皇,有的说是耿梦,还有的说是一只真正的狼。更有一些行业本身就有多个祖师神,如补锅匠就同时敬李老君、女娲和饿佛三位祖师。这些都是客观的事实,这种现状。这种复杂现象也正说明了一些行业在各地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以及民间信仰的驳杂性和社会性。

祖师崇拜是一种“隐性文化”。所谓隐性文化是指它是该行业中人的心理(包括知识、态度、观念等方面)的现象,与该行业的有形的物质产品及其动态的显示行为相比较,它是非明显的文化形态。虽然未必是对外隐藏的东西,然而由于外行人可以不必明了它而仍能与之正常交往,因而它的实际情景很少为外行人所知,这一特点本身有时便成了维系本行人情谊的链条。由此,一些关于祖师爷的传说故事也总是在行内不胫而走,外行人很少听得到。只有那些接触社会面广的较大的行业,才可能把本行业祖师的传说讲给外人听,并由此传向全社会,如鲁班的故事便是这样。

祖师传说的作用在于对内促进团结,唤起同业者的一体感和职业自豪感,激发求学进取的信念;对外则可以提高本行的地位和声望。

祖师传说从内容看大体可分为几个类型:一是说明祖师之所以成为祖师的原因的;二是赞扬祖师功绩和技能的;三是讲述祖师以其神奇的智慧和魔力帮助后辈同业者避难呈祥的;四是歌颂祖师虚心好学,刻苦成业,从而激励后世学者以他们为楷模的。这些传说以祖师爷为“核”,加上种种“事实”的佐证,力求使听者相信是真实的故事。其中大都有着浓重的幻想成分和明显的理想色彩。它着重表达的是劳动者自己的观念形态,体现着劳动者本身的才能和智慧,以及他们质朴、勤劳的人格特征。祖师传说中的祖师爷往往是“箭垛”式的人物类型。人们把一切功绩集中在其一身,从而抒发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职业,尊重自我的劳动以及乐于为全社会服务的高尚品德。同时,这类传说也常常借助于祖师爷的神力给予社会中的恶势力以应有的惩罚。在这些方面,祖师传说是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和健康的美学价值的。

当然,由于祖师传说产生于旧时代,其中也必然会带有旧社会行业组织的某些狭隘、保守的印痕以及封建迷信的色彩,这些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还有,祖师传说因是民间集体创作,往往是不具备真正的历史性的,很多情况下是打乱了历史朝代的限制和秩序的,不同时代的人物不同神系的神灵都会不期而遇地走到一起来的。这些缺点和不足都是时代在意识形态方面给予劳动者的局限,不能以今天的眼光过于苛求当时的创造者。

总之,祖师崇拜也好,祖师崇拜的神灵——祖师爷以及关于他们的传说也好,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前进、历史的发展,祖师崇拜其文学的、美学的欣赏价值和民俗学、社会学、文艺学的研究价值却仍然存在着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宝贵性。

0 阅读:2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