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秦说汉(363)秦之二十级军功爵位多难挣?名将白起一生斩首破百万,也不能封侯
弄懂商鞅制定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就会明白靠战功升侯爵位真的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连商鞅自己辛苦一辈子,也只混到第十六级的大良造爵位。白起的一生,虽然攻城略地立功无数,也同样没能突破军功爵位制的第十六级。
甚至有人怀疑,是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秦国的最高军功爵位只有十六级?很确定地说,商鞅制定的军功爵位制一直是二十级,但的确没有人因军功获得侯爵,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也才两个人获封侯爵。
第十六级是大良造(大上造)、第十七级是驷车庶长、第十八级是大庶长、第十九级是关内侯、第二十级是彻侯(关内侯)。从秦孝公之商鞅变法开始,到秦朝灭亡时的一百多年之内,从未修改。
秦之封侯记载于史书的,也就有穰侯魏冉、应侯范雎、长信侯嫪毐、文信侯吕不韦、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贲,仅6人而已。其中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贲爷俩是几乎把中原的六国给荡平了,才混到第二十级的侯爵之位,还有可能是秦始皇送了点人情。
范雎跟白起是同时期的人物,范雎的爵位已经是第二十级侯爵,而白起只是个第十六级的大良造爵位,也说明了秦昭襄王时期一直是执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
也有人认为,封侯爵比封君更加尊贵。其实封君跟封爵真的没有一毛钱关系,不属于同一个系列,更谈不上哪个更尊贵。而且,封君不一定要靠战功,只要关系到位了,同样可以获封“君”。
按礼制规定,凡有封地者,无论职务大小,均可称君,“君”只是一个尊称。所以,有的皇亲国戚刚出生时就被赐封为君。秦国自诞生以来,被封君的最少也有几十个。赵武灵王在五国相王时,被诸侯尊称为王,但他要求国人只能称他为“君”。
商鞅之所以被称为商君,是被秦孝公赐封于商邑,按职务爵位应该称其为商大良造;而白起之所以被称之为武安君,是被封为武安,按职务爵位应该称其为白大良造,听起来是有点拗口。但是,事就是这么回事。
春秋时期,诸侯承周朝礼制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但秦孝公废除了周朝的五等爵位制,使用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白起一生战功赫赫、从无败绩,斩首破百万,但达不到二十级军功爵位里的侯爵标准。
公元前294年,白起得到穰侯魏冉的引荐成为秦国的将军,率军进攻韩国的新城,取得胜利,被封为左庶长,也就是军功爵位制的第十级。
按秦国的军功二十级功爵位制规定,第九级五大夫爵位就开始享受三百户的地税,而第十级左庶长爵位就开始有封地。虽然史书没有记载白起始封何地,但按制度规定,白起在秦国为将的第一年就已经获得了百来户的封地,获得“君”号。
公元前293年,白起率军在伊阙之战中大败魏、韩联军。斩杀24万人,俘虏敌将公孙喜,拿下五座城,被封为左更。同年,渡过黄河夺取了韩国安邑以东到干河的大片土地,升为国尉。
公元前292年,白起率军打败魏军,夺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一座,被封为大良造,也就是军功爵位的第十六级。不仅享受不低于三百户的地税,还有不低于三百户的封地。
公元前291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率军占领了垣城。
公元前296年,白起率军占领了赵国的光狼城。
公元前279年,白起率军伐楚,水淹鄢城,占领了鄢、邓等五座城邑。次年,白起再次进攻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放火烧毁了楚国的先王陵,一路追击到了竟陵,又占领了楚国的巫、黔两郡。
白起率军攻克了楚国的都城郢城,占领了大片的土地,迫楚国迁都于郢陈,是立了大功,虽然爵位没有变,但其封地面积一直在增加,改封到了面积较大的武安县,号称武安君。这也可以佐证,白起在迁徙之前,是已获得"君"号。
公元前273年,白起进攻魏国,夺取了华阳,打败了芒卯,并斩敌十三万人。又打败了赵国将领贾偃,把赵国的两万士兵沉到黄河里。
公元前264年,白起进攻韩国的陉城,又夺取了五个城邑,斩敌五万人。
公元前263年,白起占领了韩国的南阳太行道。次年,又占领了野王,使上党郡成为韩国的一块飞地。
公元前261年,白起又率军攻占了韩国的缑氏和蔺邑。
公元前260年,韩国的上党郡孤立无援,投降了赵国,引发了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赵国45万士卒死于长平,而秦军也死伤过半。白起趁秦军的兵锋正旺,欲继续引兵包围赵国邯郸城,却被秦昭襄王下令撤军,大好的灭赵机会白白失去了。
公元前259年,因白起正在生病,秦昭襄王下令五大夫王陵率军包围了赵国的邯郸。但邯郸久攻未克,秦昭襄王起用大将王龁代替了王陵统兵,仍不能取胜。再命令白起代替王龁统兵,但白起却称病不去,让秦昭襄王怀恨在心。
公元前257年,打了三年的邯郸之围,在赵、魏、楚三国联军的反攻之下,秦军损兵折将,被迫撤军,而秦昭襄王一气之下,迁怒于白起,将其赐死。
白起被封为大良造之后,曾率军吊打楚国,夺取了巫郡、黔中郡、南郡等地。还取得了长平之战斩杀四十多万赵军的成绩,为何就一直没有再晋爵,最后反而被赐死呢?这里有秦昭襄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白起的军功却达不到爵位晋级的标准。
秦军编制五人为一屯,设一屯长;百人为一将,设一将军,百将斩杀33颗首级以上者,所有人员晋加一级爵位,平均是30%的斩杀率才有晋级的机会。而大兵团作战,几乎都是出动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军队,出动兵力越多,斩杀率就越低。
虽然长平之战中,斩杀赵军四十多万,但秦军也死伤过半。按照伤亡抵消的原则来算,长平之战同样达不到军功晋级的条件。所以,低伤亡率的小规模作战,普通人可以用靠军功换爵位,但到了一定的级别,若再靠军功向上爬,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李信率二十万大军伐楚失败之后,秦始皇复用王翦率军伐楚,王翦临行前跟秦始皇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可见,靠积累军功被封侯,真不是一般的难。
也可以说,王翦与王贲爷俩被封侯,可能并不完全是达到了军功爵位的标准,而是王翦出征前就提了要求,而秦始皇也默许了,所以给他们放宽了标准。而白起不服从命令,不愿领兵出征赵国邯郸,得罪了秦昭襄王,所以不可能照顾将其封侯。
“君”,是指持有封地者。“侯”是指持有爵位者。凡持有封地者,不分大小,有爵无爵都可以称为“君”。按秦法之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第十级右庶长爵位就有了封地,所以秦国第十级爵位以上的人都可称为“君”,但军功爵位第十九级、第二十级方可以称侯。
白起按军功爵位制只干到第十六级大良造,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军功爵位的设置标准不合理,按杀敌首级根本没人能达到封侯的标准。而秦法又规定无军功不受爵,所以这条规定从未被严格执行,穰侯魏冉、应侯范雎、长信侯嫪毐、文信侯吕不韦均非军功侯。
因此,实际上要封侯还是看大领导的权衡,穰侯魏冉支持秦昭襄王继位有功;文信侯吕不韦支持秦庄襄王继位有功;应侯范雎帮秦昭襄王夺回王权实权;都是功勋卓著,长信侯嫪毐跟赵太后有那么一层关系,所以被封侯。
而白起只会埋头苦干,还在领导面前有性格,虽然对秦国开疆拓土有大功,但不符合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的标准,不被封侯就很正常了。
2021/1/4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不胜感谢
不懂别乱编,商鞅时期大良造就是最高爵位。秦始皇统一时候才变成16级。
你在瞧不起嫪毐吗[得瑟],抱大腿上巅峰[呲牙笑]
驷车庶长相当于赢氏的族长!能给你个外人。大良造相当于相国又区分于相国
谁又敢说武安君白起不牛逼,6国惊恐。见谁灭谁,秦王面子都不给
秦国就这么大一点地方,要是随便就可以封侯的话,那秦国那点地不就被封完了吗,一块土地封给功臣,这块土地上的国人交的税就要给功臣,这样国家的财政就少了一笔,商鞅变法的时候秦孝公自己也就是个公爵称号,怎么可能随便封别人为侯爵呢?
最早诸侯国君才是诸侯,后实力强大的诸侯才称王,封君已经各诸侯国功臣是最高爵位了,
你对“武安君”这个称谓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十七级驷车庶长,第十八级大庶长、第十九级关内侯都是宗室爵位,不可能给外姓功臣,二十级列候为最高级别爵位,一般受爵之人要么是有扶保之功(吕不韦、魏冉),要么就是政治立场坚定的权臣(范雎),要么就是与王族关系不一般的权贵(魏冉,嫪毐),至于王剪父子我想更多的原因也是因为政治立场坚定的原因。
吕不韦不是被封关内侯了吗?
瞎说,白起是武安君,比候大一级
军队编制也错了,5人为一伍,设伍长,两伍为一什,设什长,5什为一屯,设屯长,两屯为一百,设百将,其中的“将”和“将军”是两码事,将军属于高级军官。
岳飞、白起、韩信等。这些人都是让君王又敬又怕的人。
按你理解是不是,军功授爵制说的是公平低级别,对超级将领一点用处都没有,秦国没战功封候大有人在,候级虚的,战功赫赫的将领也大有人在爵位是实质
[呲牙笑]百户为君,这个君,可也是君临百户,国虽小,也是一个国君[呲牙笑]
关内侯,就是被关在牢内变成那猴样!所以叫关内猴![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吐舌头咯][吐舌头咯][吐舌头咯]
军功封爵,不是军功封君侯
哈哈的确啊,只是封君而已,武安君
吕不韦灭周,不算军功?
十七级宗室代表人,十九级宗室元老,二十坚定支持者
嫪毐封侯也有大功的。不排除有太后的积极影响,但这太后还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昌文君昌平君
照你这么说,战国前前后后几百年,武安郡就白起这么一个领主?还秦赵楚都有个武安郡[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别逗了好吧。
魏冉和吕不韦都带兵打过仗,夺过敌国城池,又强大秦国,可以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