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控机制包括三个过程,同时这三个过程也是双重预控机制的三个具体目的。
第一个过程即第一个目的——“辨识”,辨识风险点有哪些危险物质和能量(这是导致事故的根源),辨识这些根源在什么情况可能会导致什么事故。
第二个过程即第二个目的——“评价分级”,利用风险评价准则,评价风险点导致各类事故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评价分级。
第三个过程即第三个目的是——“管控”,即对风险的管控,把风险管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01
安全双重预控机制面临的问题
一是企业对双重预控机制认识不到位,缺乏建立机制的主动性;
二是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质量不高,好看不好用;
三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衔接不够;
究其原因:当前很多企业安全双重预控机制工作流于表面,没有真正浸入企业生产经营、标准化建设全过程,安全管理制度和实际运行“两张皮”。
02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二者是并列的吗?是相互递进的吗?其实都不是,二者是相互包容的关系:隐患排查治理包含于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的主要工作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其中核心工作是危险源辨识。那危险源辨识都辨识些什么呢?一是辨识风险点有什么危险物质和能量;二是辨识危险物质和能量现有哪些管控措施、管控措施是否完好,即是否存在隐患。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治理、确保管控措施有效,把风险管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就是风险管控。
03
“双重预控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
“双重预控机制”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
第一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
第二道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04
构建“双重预控机制”的原则
一要坚持风险优先原则。
以风险管控为主线,把全面辨识评估风险和严格管控风险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
二要坚持系统性原则。
从人、机、环、管四方面,从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两道防线,从安全生产全流程、生命周期全过程开展工作,努力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之前。
三要坚持全员参与原则。
将“双重预控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确保责任明确。
四要坚持持续改进原则。
持续进行风险分级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控机制”不断深入、深化,促使机制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05
“双重预控机制”的常态化体现
第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是两个平行的体系,更不是互相割裂的“两张皮”,二者必须实现有机的融合。
第二,要定期开展风险辨识,加强变更管理,定期更新安全风险清单、事故隐患清单和安全风险图,使之符合本单位实际,满足工作需要。
第三,要对“双重预控机制”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偏差,修订完善制度规定,保障双重预控机制的持续改进。
第四,要从源头上管控高风险项目的准入,持续完善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和重大隐患治理方案,保障应急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行,确保“双重预控机制”常态化运行。
06
双重预控体系思路
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控机制建设,是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合法合规的前提,是要斩断危险从源头(风险点)到末端(事故)的传递链条,形成风险辨识管控在前、隐患排查治理在后的“两道防线”,是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基础工作。
双重预控机制的数智化,是对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核心业务进行流程重构,本质上是通过新兴数字技术减少信息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推动企业双重预控机制高效持续运行。
双重预控机制数智化的具体目标是完成“一张图”、“一清单”、“一台帐”、“一平台”的工作任务。
“一张图”:即企业重点风险管控平面分布图。包括企业风险管控平面分布图,车间风险管控平面分布图,岗位风险告知卡。一图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部位名称、风险等级、主要防范措施、应急处置措施、易发生的事故类型、责任人等,并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分别以红、橙、黄、蓝四色标绘,并在显著位置张贴告知。
“一清单”: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一清单”的内容,包括安全风险名称、所在部门岗位、风险等级,具体的管控措施,具体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并按照风险等级分级建档。
“一台账”: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根据辨识出的不符合项,分类、评价并划分安全风险等级,分析、预判可能的后果和影响因素,建立公司级、车间级、岗位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实施月排查(企业级)、周排查(车间级)、日排查(岗位级),建立隐患整改督办验收制度,明确排查、整改、验收等环节的责任人员,建立全员、全岗位、全过程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