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宣布参选后,称将阻止大陆统一台湾,宁愿牺牲个人全部的财产!

偏于谁 2023-08-30 11:11:50
据环球网报道,台湾地区2024选举形势出现新的变动,郭台铭8月28日召开记者会,宣布独立参选决定。新加坡媒体《联合早报》披露,英媒记者在记者会上问及郭台铭称,其作为鸿海集团创办人,当选后如果中国大陆借鸿海集团在陆资产施压,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郭台铭回应称,他在四年前已离开鸿海集团经营层面,不再过问鸿海事务。郭台铭随后借这一提问自我渲染称,如果大陆借没收鸿海资产施压,那么他不会妥协。只要大陆不收台,那么他可以牺牲个人财产。

不过,郭台铭随后找补称,他在大陆无个人资产,相关资产均为鸿海集团所有,和他一样的鸿海股东有近百万个。如果大陆对鸿海集团的资产进行没收,那么会影响全球企业对陆投资意愿,引发对大陆的投资恐慌。郭台铭对相关问题的回答包括两层,第一层,表明其可以接受个人在陆资产损失,以对岛内进行舆论宣传。第二层,架空前述表态的基础,表明其在大陆无个人资产,资产均在鸿海集团名下,其仅以股东身份进行持有。

郭台铭宣布参选

而和他一样的股东,在鸿海集团有近百万个。从郭台铭相关言语上能看到,郭台铭是以置换概念方式进行言辞堆砌的行家。福布斯数据表明,作为鸿海创办人的郭台铭,个人资产规模为72亿美元。在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大陆市场、人力提供了关键助推。

郭台铭从2019年至今均试图参加岛内选举,在今年于国民党内与侯友宜竞争失败后,他经过数月酝酿正式宣布独立参选。郭台铭这一做法背后,或有两方面因素。一,台湾岛内生态影响。岛内政治腐败从国民党长期主政时期遗留至今,已经变本加厉,政商旋转门成为常态。郭台铭作为从岛内生态下走出的商业人士,熟悉岛内的金钱-权力置换规则。其曾作为台湾地区首富,郭台铭自2019年起到2023年对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职务均跃跃欲试,是岛内政商旋转门生态下金钱利益催生政治野心的直观体现。郭台铭试图将其在鸿海体系的个人声望,转化为在台湾岛内的政治实权。

大陆对台的总体期望和方针没有改变

二,郭台铭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美国间频繁来去的履历,使其相比于更多囿于岛内的其他人选,在台海局势发展上有更全局的视角。郭台铭对大陆国力有足够认识,对民进党“台独”主张的不切实际性有基于自身见闻的实际体会。郭台铭对台海局势的定位,在其8月初的美国之行中有着一定体现。郭台铭当时在同美国作家弗里德曼会谈时称,台海如发生战事,只要10秒华尔街股市即会崩盘。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颠覆性变化。郭台铭这一说法是否属实值得存疑,但显然,相关说法背后郭台铭捕捉到了一个关键点,即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反对“台独”、确保台海和平稳定这两点,也是郭台铭的主要主张。前者源于大陆国力下“台独”的不现实性,后者源于台海风暴眼定位的牵扯甚广。郭台铭在见闻范围上的优势,或是其敢于说出“整合蓝白营”言论的底气由来。

大陆是否武力收台不以部分人和部分势力的压力为参考对象

郭台铭宣布独立参选,标志着其正式向侯友宜、柯文哲的票源发起冲击,准备充当非绿阵营领军角色。也意味着岛内非绿阵营开始进入三角争锋时期,在三人决出胜负前,赖清德或可看戏。如果三人直到最后也未能完成整合,则基本意味着赖清德胜出。也应该看到,岛内的政治戏码对台海局势影响有限。推动两岸关系走向统一的,是解放军持续的战备准备,是大陆日益深化的对岛内经济反制。是大陆持续崛起对区域及全球格局的重塑。大陆越是发展,对于岛内而言,统一便越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0 阅读:1

偏于谁

简介:任凭回忆凋零,幸福依旧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