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起源故事

金是水 2023-09-29 09:51:53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同时,由于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等。古代人们认为中秋之夜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因此也被称为“月圆节”或“圆月节”。

中秋佳节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月神祭祀文化。在古代,人们把月亮视为万物生长和季节更替的象征,因此对月亮的祭祀是十分庄重的事情。根据历史记载,周代已经有了祭月和赏月的活动,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秋节。中秋节真正形成是在唐代。据传唐玄宗在位时,出于对月亮的喜爱,命令宫廷乐师创作了《霓裳羽衣曲》,并创造了中秋赏月的习俗。这一习俗逐渐普及到民间,形成了人们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在宋代,中秋节已经成为了民间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合家团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明代以后,中秋节成为了中国民间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起源说法有很多,其中最为流行的是唐朝时期的故事。相传,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玄奘的僧人,他为了寻求佛法,远赴印度取经。在他取经的过程中,每个月的十五,他都会在月光的照耀下,为家乡的亲人祈祷祝福。后来,他的弟子们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开始效仿他的做法,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举行庆祝活动,这就是中秋节的起源之一。

除了这个起源说法外,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还有很多有趣的版本。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嫦娥奔月的传说了。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她到了月宫后,发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倍感孤寂。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并请求丈夫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她的名字。三更时分,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这个故事也形成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

另外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关于吴刚伐桂的。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根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另一个关于玉兔捣药的故事也广为流传。这个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里面提到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以上就是关于中秋佳节的历史起源和有趣故事的一些版本。这个节日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亲人的团聚和思念的表达,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0 阅读:109

金是水

简介:我要回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