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商如何“架桥”民间交流?听听这位马来西亚侨领的经验之谈

中国侨网 2024-06-24 18:50:19

“希望继续发挥侨商优势,推动两国科技企业合作,助推新兴产业领域合作释放新潜能。”

马来西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总会长李中平祖籍江苏连云港,他26年前到马来西亚创业。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发展之路。

他回忆道:“20世纪90年代,在马来西亚创业的中国人和到马来西亚投资的中国企业还不多,基本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虽然我以前曾学习英语专业,在语言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创业中还是遇到过不少挫折和困难。”

李中平主要从事文化和旅游行业,也会承办一些展览和会议。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到发展成一个成熟的团队,联通两国旅游业、促进两国交流的想法渐渐在李中平心中萌发。

马来西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总会长李中平。(受访者供图)

他说:“随着赴马来西亚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我感到过去那种单打独斗的创业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只有通过强强联手、携手合作,才能在竞争中走得更远,实现更广阔的发展。”

2015年12月,李中平创办了马来西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PUCM),联合会的成员主要是在马来西亚投资创业的中国企业家,协会致力于协助他们迅速熟悉并了解马来西亚的商业环境,以便更好地在马来西亚进行投资与拓展业务。

李中平说,联合会的成员已经超过200家,领域覆盖信息技术、建筑、采矿、石油、天然气、电信、能源、零售、制造、旅游及服务业等诸多行业和领域。“十年前,中国商人在马来西亚的投资多以制造业为主,现在中国企业已遍布马来西亚的各行各业。在吉隆坡,来自中国的火锅店、奶茶店更是数不胜数。”

2024年5月20日,马来西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在吉隆坡举行成立9周年暨中马建交50周年庆祝晚宴,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马来西亚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出席活动。(受访者供图)

马来西亚是最早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马中关丹产业园、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并吸引大量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

李中平说,10年来两国在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马来西亚侨商既要发挥传统优势,也要重视新侨作用,多与当地主流社会沟通,继续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为助力两国科技企业的交流,马来西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于2019年12月在马来西亚举办了首届中国智能科技展览会,后来相继在马来西亚举办了2022中国智能科技展览会和2023中国智能科技展览会和数码论坛。

今年5月20日,2024中国智能科技及文化展览会在吉隆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李中平介绍,今年的展会聚焦智能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设有100多个展台,参展人数约2万,展览已经成为两国科技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

2024中国智能科技及文化展览会5月20日在吉隆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李中平(右一)引导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中)、马来西亚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左一)观展。记者 陈悦 摄

马来西亚中国企业家联合还会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今年斋月期间,我们走进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为那里的职员派发盒饭套餐。希望通过公益活动回馈当地社会,为更多民众送去祝福。”李中平说。

李中平介绍,联合会成立之初就成立了“慈善与福利委员会”,为老人院、福利院提供捐赠,也会举办“铁骑义举”活动,去乡村探访贫困群体。

他说:“通过实地调研,我们为急需风扇的家庭及时送去清凉,有的家庭床铺简陋,我们会捐赠舒适的床垫和枕头……急社会之所需,尽自己之所能一直是我们的初衷。”

“铁骑义举”活动2017年到马来西亚乡村探访贫困群体。(受访者供图)

李中平也经营华文媒体,他创办的媒体平台“马中透视”,旗下包括“马中透视”App、Malaysia-China Insight英文报纸、《马中企业家》中英文杂志等,还布局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以及各海外社交媒体平台。

“马中透视”用中文、英文和马来语3种语言,提供两国最新的新闻资讯和投资信息。李中平说:“在创办《马中透视》之初,我坚持要用三语播报,因为我们的故事不仅要讲给华侨华人听,也要讲给不懂中文的当地人听,用平实的话语和接地气的叙事方式,让他们有兴趣听且听得懂,为民间交流搭建桥梁。”

责任编辑:马海燕

华文媒体探讨如何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俄罗斯的套圈、美国的“三蹦子”,中国造里藏了多少潜力股?

2024“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海外赛区复赛青年组、少年组精彩花絮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