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传出,五象新区已接管经开区,两个城区将融合发展。
作为南宁蓬勃发展的新秀,挥斥千亿打造的南宁城市新核心,五象新区被寄予“再造一个新南宁”的厚望,其建设发展更是受到众星捧月般的重视。
如今,五象新区要与经开区“携手并进”,意味着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这个消息究竟真不真实?
经开区手里有什么牌?
两个城区融合发展会给五象新区带来怎样的变化?
01.
五象新区已接管经开区?
——
早在去年底,网上就传出了“五象新区接管经开区”的相关消息。
虽然翻遍了各大官方网站也没有找到正式文件来证实这一说法,但很多网友发现,在多个官方平台上,“五象新区(经开区)”这个新鲜的字眼频繁出现。
比如去年12月,“南宁发布”推送的一篇文章中就出现了“五象新区(经开区)”的身影。
▲“南宁发布”推文截图
看来,五象新区和经开区的关系在去年底就默默“公开”了。
近段时间以来,五象新区管委会官网、经开区管委会官网等官方平台发布的相关新闻、文件都使用了“五象新区(经开区)”的名称。
2月5日,五象新区管委会官网发布《五象新区(经开区)召开2024年一季度安全生产暨消防工作会议》,标题含有“五象新区(经开区)”。
▲五象新区管委会官网截图
2月7日,南宁经开区官网也同步刊登了这则新闻。
2月21日,南宁经开区官网发布五象新区(经开区)三宗工业仓储用地集中挂牌的信息。
▲南宁经开区官网截图
三宗工业仓储用地中,有两宗位于良庆区,有一宗位于经开区,且都属于五象新区(经开区)范围。
显然,“五象新区(经开区)”已经正式出现在各个政府官网中,只是没有以文件的形式公布出来。
据相关消息称,五象新区与经开区“融合”后,经开区的社会事务移交给江南区,保留经开区牌子,五象新区主要管理经开区的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
另外,五象新区、经开区以及“两港一区”区域范围的规划、开发建设、经济发展和行政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与经开区的融合发展,无疑是五象新区一次大扩容,将会极大提升城区资源集聚效应,区域实力也将迈上新台阶。
02.
历经十余年建设,五象新区风生水起
——
五象新区是继青秀区之后南宁的又一个新城区、新名片,也是“再造一个新南宁”的宏伟蓝图。
按照规划,五象新区北起邕江,南至那马,西起良凤江,东侧连片丘陵,东至邕宁老城区和八尺江,规划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从2006年4月28日五象大道工程开工起,五象新区的建设正式拉开序幕,举全南宁之力实施和推进区域建设。
作为南宁重点打造区域,五象新区发展规格高,规划全面,政府基建投入巨大,建设速度飞快,城市面貌一年一换。
至2018年,五象新区核心区基本成型。
同时,五象新区也获得了政策扶持的绝对倾斜,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南宁综合保税区等6大国家级战略平台落户,含金量超高。
▲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图源|南宁日报)
近几年,五象新区建设大潮持续发力,一系列高标准城市配套接连兑现,产业集群发展,人居环境、营商环境日益优化,房价、低价经历了爆发性增长,区域GDP也在增长,人口不断集聚,城市中心地位愈发凸显出来。
从一片荒芜到风生水起的现代化区域,五象新区只用了十余年。
▲五象新区日新月异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业发展方面,五象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步伐。
目前,五象新区已形成南宁综合保税区、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中国-东盟信息港、信息产业交流中心四大核心产业集群,并全力打造集商贸、加工制造、信息技术、物流等产业链的国际产业新城。
▲南宁综合保税区(图源|网络)
截至2023年,五象新区累计入驻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12个、世界500强企业40余家、国内500强企业30余家,是目前广西唯一的自治区级金融商务服务业集聚区。
如今,五象新区发展阶段已经从上半场的城区规划与建设,进入到了下半场的经济产业提速发展,与产业实力不俗的经开区融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03.
经开区手里有什么牌?
——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是经开区?
翻开南宁城市版图会发现,经开区位于南宁南部,是串联五象新区和江南区的重要区域,而且经开区的东面与五象新区连片相邻,地缘优势明显。
这就为两个城区形成连带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除了地缘优势,经开区手里还有什么牌?
一张是产业牌。
南宁经开区创建于1992年,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302.4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7万人。
作为广西首个国家级经开区,南宁经开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硕果累累。
目前,经开区形成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轻工食品、机电装备、临空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吸引了平安、民生电商、普洛斯、中国邮政等世界五百强和瑞声科技、龙旗信息、国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
▲瑞声科技(图源|网络)
数据显示,目前经开区共有企业超2万家,其中工业企业超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15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40余家,产值超亿元企业60余家。
可以说,现在的经开区已是南宁工业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角色。
另外,经开区持续推进“两港一区”建设,即南宁国际铁路港、南宁国际空港和南宁综合保税区共84平方公里纳入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建设范围。
规划范围内将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先进装备制造及生物医药产业园、临空物流园、新能源产业园、综合保税产业园(国铁港产业园)等五大专业产业园,以及深邕合作“飞地园区”,构建承接东部、衔接东盟的跨境产业研发制造和供应基地。
▲南宁国际铁路港(图源|网络)
未来,这里将成为南宁产业发展新高地。
另一张牌是海陆空交通枢纽优势。
作为南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经开区区位交通优越。
航空有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72条,通航城市108个通达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多国首都。
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GTC)投入使用,实现了空铁联运。
▲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图源|网络)
铁路方面,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集装箱货运站坐落区内,可通达多个东盟国家。
经开区还具有近海优势,距离北部湾三大深水良港钦州港100公里、防城港170公里、北海港200公里,上通滇黔,下达粤港澳。
高速路网四通八达,南宁绕城高速、机场高速、南宁—友谊关高速、机场第二高速环绕,形成了完善便捷的交通网络。
凭借便捷高效的多维度交通优势,经开区将在经济产业发展上占据先机。
不过,南宁经开区在全国经开区的综合实力排名中,依旧处于靠后位置,面临着发展后劲不足的现实问题,需要再推一把。
04.
五象、经开区融合,会带来什么?
——
对于五象新区和经开区融合发展,更多人关注的是两个城区未来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面积扩容。
原来的五象新区规划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经开区总面积302.42平方公里,融合后新五象面积将达到502.42平方公里,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
更大的变化或将体现在经济效应和产业发展上。
经开区加入后,五象新区将手持自贸区、跨境电商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发展利器,同时借助经开区产业优势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优势,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活力。
未来,两个城区在资源融合、产业协同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公共服务等方面携手并进,推动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新五象集聚,进一步拉动GDP增长,形成“1+1>2”的叠加效应,经济发展也将实现新的提升。
▲五象新区城区实景
对经开区而言,与五象新区“抱团”发展,可带来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对突破区域发展瓶颈、提升发展能级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五象新区与经开区融合发展,可以看作是南宁立足大局着眼未来发展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不过,融合后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两个城区需要直面的问题。
对于五象新区和经开区融合发展,你怎么看?
【end】
作者| 刘玉婵
来源| 邕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