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只要是被西方列强殖民过的国家,都会大骂那些掠夺本国资源和珍宝的侵略者,就像骂鬣狗一样。可是新加坡就不一样,它也多次遭受侵略和殖民呢。
被殖民了长达百年,“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他自己写的书里讲:新加坡以前的殖民者是英国,这算是幸运的。
发展资源都被掠夺了,却还得对殖民国感恩,李光耀为啥会说出这种离谱的话呢?
他自幼接受英国教育,心里会不会就向往(英国)了呢?这和他做的事有没有关系呢?
【接受英式教育的华人国父】
在历史上,殖民者一到来,就肯定会有剥削当地百姓、抢夺百姓钱财的行为。
英国有很多好东西,大英博物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博物馆里满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和名人手稿。
资料里有记载,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数量有800多万件呢,可由于空间有限,99z?藏品都没法展示给大众看。
埃及的罗塞塔碑、中国的青铜器、希腊的大理石雕刻等等,数不清的别国奇珍,被困在橱窗里,回不了自己的家乡。
这样明目张胆的强盗行为,怎能不被人指责呢?
新加坡是个被殖民过的国家,可它却反过来感激殖民者,这跟“认贼作父”有啥两样啊!
说到底,李光耀个人的想法不能代表所有人。但他身为新加坡“国父”,为啥会对英国的殖民历史抱有感恩之心呢?这当中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呢?
得从李光耀的生平说起。
李光耀呢,他是汉族客家人,老家在咱们中国广东那边。
李光耀是华人,不过他从小接受的是英式教育。1935年,李光耀12岁,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考进了英校莱佛士书院,在那儿读完了初中和高中。
这也让李光耀对英伦文化有了亲近感,还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像诗句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
李光耀对英国持有的偏好态度也因此有了根基。
李光耀在青少年的时候,学习特别勤恳、专注。但新加坡被日军占领之后,他的学业就中断了。
当地为了抗击日军经历了一场苦战。等战火和硝烟散去后,李光耀能重新开始学习了,可就有一个难处——没钱。
这时候,英国给李光耀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李光耀拿到大英帝国女王奖学金以后,就去英国留学了。
这对身处绝境,见识过战乱凄惨的李光耀来说,无疑是一线生机,好感一下子就提升了很多。
在英国的时候,李光耀到伦敦经济学院去继续学习。学习的那段日子里,他的导师是拉斯基,拉斯基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他影响很大。可能是由此联想到自己故乡的情况,李光耀就表现出反对殖民统治的倾向。
不过,李光耀始终是以“反共者”的身份而被大家知晓的。
他在回忆录里表明过自己的立场:讨厌共产党人是因为他们用列宁主义的方法,而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想。
后来,李光耀到剑桥大学去读法律了,读书的时候长了不少见识。1949年毕业时,他拿到了学院的“双重第一荣誉学位”。
1950年的时候,李光耀就开始涉足政治了。他在英国期间,加入了一个东南亚人组建的“马来亚论坛”。同一年的8月,李光耀回国,开始干起了律师的工作。
李光耀开始从政以后,由于沿用英国的制度,获得了英方政治团体的夸赞,这其中连曾经当过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也包括在内。
李光耀一生和英国有着非常重要、甚至能改变人生轨迹的联系,所以他对英国有着难以言表的好感。
但是,光凭着个人的好感就能把新加坡殖民历史里遭受的所有事都抹去吗?
【新加坡悲惨的殖民历史】
新加坡的历史相当悠久,最早能追溯到3世纪就有人类活动了。
我国最早关于新加坡的记载在《吴时外国传》里,经考证,新加坡岛在古时候叫“蒲罗中”。
史料显示,在元朝的时候,就有中国移民居住在此地了。1365年的《爪哇史颂》里,新加坡还被称作淡马锡呢。
新加坡的王权建立于14世纪,当时王子拜里米苏拉在此建立了马六甲苏丹王朝。到了14世纪末,“新加坡拉”(狮城)这个名字就变得闻名遐迩了。
1613年的时候,大航海时代开始了。葡萄牙人有着先进的航海技术,他们发现了新加坡,还把新加坡河口的据点给焚毁了。打这以后,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再也没有任何有关新加坡的史料了。
新加坡是个沿海兴业的小国,看着不怎么亮眼,不过这儿的居民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可惬意、舒适了。
不过呢,大航海时代一来,殖民统治也跟着兴起了,很快就把这股邪火引到了这个适合居住的小国家所在的地区。
17世纪初的时候,荷兰殖民者带着大船和厉害的武器来了,然后就把这个国家占了。
殖民者靠着坚船利炮,让落后的新加坡很快全境沦陷了,因为战乱,好多百姓都没了家,到处流浪。
那时,荷兰还有个“海上马车夫”的名号,在海上到处闯荡,搜刮钱财。
新加坡国土面积极小,原料少得可怜,所以,荷兰人仅仅把它当作一个贸易周转站来用。
有这么个弹丸小国,跟东南亚那些物产很多、资源丰富的国家比起来,真的是“留着没啥用,丢了又可惜”。
荷兰人一边晒一边用(这里可能是一种调侃式表述,具体含义需结合更多背景理解,暂按字面处理),就这么统治了新加坡长达一个世纪,一直到另一个殖民大国慢慢兴起。
17世纪到18世纪期间,英国和荷兰总共打了四次仗,争的主要就是海上贸易的主导权。
后来,荷兰打输了,英国就冒尖儿了。
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察觉到新加坡蕴含着巨大潜力,马上派人去跟荷兰殖民者谈判。
荷兰人和英国人“明争暗斗”了五年,最后荷兰人总算答应在转让条约上签字,把新加坡“转手”给英国了。
从始至终,新加坡都没有任何反抗的权利,在两个殖民者的争斗下,就如同一件商品似的。
在英国统治新加坡的时候,新加坡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因为西方国家崛起,世界格局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殖民者特别疯狂,侵略者极其暴虐,这些都给这片不大的土地造成了很深的创伤。
特别是在二战的时候,新加坡被日本侵占了。
大家都知道,那时候的日本侵略军全是没有人性的极端分子。他们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还霸占妇女。为了让当地百姓变得跟他们一样,他们把课本都给烧了,逼着当地人学日语,就想把新加坡人的反抗意识给消除掉。
新加坡在那样的艰难处境里挣扎了许久,直到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才最终解脱出来。
当时的新加坡,由于遭受过殖民和侵略,整个国家已是千疮百孔。不过,新加坡人民并没有因此就丧失骨气和民族精神,这是很幸运的。
他们原本能够另起炉灶,创建一个全新的新加坡,使所有人都重回往昔安稳、幸福的时光。
可二战一结束,英国殖民者就不想放弃新加坡这块地方。新加坡还没从战后的影响里缓过劲儿来呢,英国人就又开始对新加坡进行殖民统治了。
英国干的事儿特别不要脸,这让当地的华人居民很不高兴。于是,新加坡之后就开展了一系列争取独立的运动,想要夺回国家主权,获得自治权。
时代发展了,英国不像以前那样可以为所欲为了。也许是新加坡的抵抗太顽强,英国没办法,只能放权了。
巧的是,李光耀碰上了这件充满矛盾的变革之事。常言说时势造英雄嘛,被推选为新加坡首席部长后,李光耀就开始和英国谈判了。
1959年,由于他的不断努力,英国在新加坡的殖民统治告终。就因为这一点,新加坡人民把李光耀称为“新加坡国父”。
【英国殖民带来的露泽】
新加坡被英国人殖民统治,这算是比较幸运的。
他们(英国人)走得很有风度,我对此满怀感恩。
这两句话,是从李光耀的著作《李光耀观天下》里真实记录下来的。
实际上,李光耀对英国殖民的态度,不只是受主观因素影响,历史上的诸多原因也包含在内。
1819年1月29日,英国殖民者到了新加坡后,就在当地搞起了贸易站,让新加坡和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多了起来,经济发展也加快了。
1824年的时候,新加坡正式沦为英国的属土了。打这起,英国就把新加坡当成远东地区做转口贸易的商埠,还有在东南亚的一个主要军事基地,所以特别重视,大力搞建设。
新加坡在英国殖民者的帮助下迅速发展起来,没多久就成了东南亚的商贸枢纽。
在这之前呢,新加坡还被荷兰殖民者统治的时候,荷兰人可没有想过要利用地理条件来发展贸易。
甚至大量搜刮当地的资源和钱财,这就使得国土面积本来就小的新加坡,进一步沦为贫困落后、疾病泛滥的荒凉之地。
英国殖民新加坡的时候,那可是破坏了新加坡的主权呢。还搞“分而治之”这种种族隔离政策,搞得新加坡百姓都成了所谓的“三等公民”。
不过,换个角度看,英国实实在在地推动了新加坡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
而且,李光耀认为,跟周边国家比起来,新加坡被英国殖民要更加幸运些,这确实是事实。
日美法俄这些殖民者,在亚洲的时候就仗着自己有权有势,肆意妄为,一点王法都没有。他们一点点侵占土地,抢夺财物,还对老百姓进行屠杀。
不管是哪种方式,殖民统治都该被批判。不过在李光耀看来,被英国殖民确实要比被其他国家殖民更幸运些。
英国发现新加坡有潜力后,在建设方面花了很多心思。像把先进技术传过来,推动新加坡本地种植业发展;殖民者还带来投资,让新加坡盖起了“高楼大厦”,医院、酒店、居民房都在原本很贫瘠的土地上建起来了。
要是没有英国殖民者,新加坡被荷兰摧残后,靠自己的话,短期内很难恢复过来。
英国百年殖民统治结束后,新加坡土地上的各类建筑以及留存的贸易码头,这些都是带不走的。
而且,他们带来的技术、设备还有先进思想,都在助力当地居民摆脱愚昧状态。
换句话说,新加坡倒因此在医学、科技、经贸方面取得了进步,英国留下的东西到现在还在推动新加坡发展呢。
所以啊,李光耀就在书里很诙谐地表达感激之情呢。他说的话就算有点偏颇吧,但毕竟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知道大家读完这个故事之后,都有啥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