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成功,离不开他身边的一群忠臣良将,他们为了刘备的大业,不惜付出生命和鲜血。然而,在刘备的部下中,也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而遭到刘备的杀戮。其中最令人惋惜的,就是刘备的义子刘封。
刘封原名寇封,是长沙罗侯寇氏之子。他出生于一个荆州世家,有着显赫的家世和背景。他与刘备有着远房亲戚的关系,因为刘备没有子嗣,所以收他为义子。刘封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武艺和才华,被刘备视为继承人培养。刘封随刘备征战四方,在攻打益州时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又与孟达合力攻下上庸三郡4,被封为副军将军。可以说,刘封是蜀汉军中的一员猛将,也是刘备心目中的得力助手。
然而,就在刘封风光无限的时候,他却遭到了不幸的命运。他因为不救关羽而被刘备怒斥,又因为失守上庸而被诸葛亮劝杀。最终,在刘备下达赐死令后,他自杀身亡。这样一个英雄豪杰,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刘封虽然有才有能,但是性格上有着致命的缺陷。他性情暴躁,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容易受到别人的挑拨和诱惑,做出一些冲动和错误的决定。这些特点在他与孟达的矛盾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孟达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物,他与刘封同守上庸时,就一直觊觎上庸三郡的地位和财富。他见到刘封年轻气盛,就利用他对关羽的不满和嫉妒,在关羽困守麦城时故意劝阻刘封出兵相救。刘封没有看清孟达的用心,就被激怒了。他认为关羽是一个骄横跋扈、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人。他还担心关羽会威胁自己作为继承人的地位,所以他拒绝了关羽的求援,导致关羽被曹魏杀害。
这件事情让刘备十分悲痛和愤怒,他本来就对刘封有些不满,因为刘封的出色让刘备的亲生儿子刘禅显得平庸无能。刘备原本想把刘封培养成一个辅佐刘禅的忠臣,但是刘封却没有领会刘备的心意,反而做出了背叛刘备的事情。其次,刘封虽然有功有劳,但是没有得到刘备的信任和重用。刘封在攻打益州时,表现得十分勇敢和聪明。他与诸葛亮、张飞等人一起沿江进入蜀地,所到之处都能战胜敌军。他还在葭萌关与关平一起活捉了杨怀、高沛,在定军山与孟达一起设疑兵击败了曹操的部将杜袭。
这些战功都足以让刘封成为蜀汉军中的一员名将,但是刘备却没有给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相反,刘备把他安排在上庸三郡,让他与孟达共同守卫。这样的安排,无疑是对刘封的一种限制和牵制。刘备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刘备已经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禅,他不想让刘封成为自己的威胁和竞争者。二是因为刘备对上庸三郡十分重视,他不想让这个重要的地方落入敌人之手。所以,他让刘封留在上庸三郡,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江山,也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内乱。
然而,这样的安排却让刘封感到十分不满和委屈。他觉得自己被冷落和遗忘了,他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赏赐。他觉得自己比刘禅更有资格继承汉室大业,他觉得自己比孟达更有能力守卫上庸三郡。所以,他对刘备、刘禅、关羽、孟达等人都产生了怨恨和敌意。最后,刘封虽然有才有德,但是没有得到诸葛亮的支持和赞赏。诸葛亮是蜀汉军中的首席谋士,也是刘备最信任和倚重的人。诸葛亮对于蜀汉政权的兴衰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诸葛亮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有着自己的标准和原则。他不仅看重人才的能力和品德,还看重人才的忠诚和服从。他认为一个好的部下,不仅要有才有能,还要有忠于君主、顺从命令、不图私利、不生异心的品质。诸葛亮对于刘封并没有太多的好感,有以下几个原因:
诸葛亮认为刘封是一个冲动而不理智的人,容易被别人利用和误导。他曾经说过:“封刚猛,易世之后难治愈。”这句话的意思是,刘封这个人性格刚烈而好斗,如果刘备死后,他很难被控制和管理。诸葛亮担心刘封会对刘备的儿子刘禅不忠,甚至会造反夺权。所以,他劝刘备杀了刘封,以绝后患。
诸葛亮认为刘封是一个不服从命令的人,不愿意听从自己的安排和指示。他曾经说过:“封不可用。”这句话的意思是,刘封这个人不能被信任和任用。诸葛亮在攻打益州时,曾经让刘封留守江州,以防曹操进攻。但是刘封却不听诸葛亮的吩咐,私自率兵前往蜀地,与张飞等人一起攻打成都。虽然这样做也有功劳,但是却让诸葛亮对他的忠诚产生了怀疑。诸葛亮认为刘封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不能胜任重要的职务和任务。他曾经说过:“封无才而骄。”这句话的意思是,刘封这个人没有多少才能,却很自负。诸葛亮在守护上庸三郡时,曾经让刘封与孟达共同担任守将。但是刘封却与孟达不合,导致上庸三郡被孟达叛变后攻陷。这件事情让诸葛亮十分失望和愤怒,也让刘备对他彻底失去了信心。综上所述,诸葛亮对于刘封并没有太多的好感,甚至可以说是厌恶和憎恨。他认为刘封是一个冲动、不服从、无能的人,不配做刘备的义子和继承人。他为了保护汉室和蜀汉的安全和稳定,决定除掉这个祸害。所以,在刘备下达赐死令后,他没有为刘封说情或者哭泣,而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