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指南“心”亮点|氯吡格雷助力慢性冠脉综合征个性化管理

小雁的记事本 2024-08-06 08:27:03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对慢性冠脉综合征(CCS)的诊断与管理也日趋精细化。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导,集合了领域内众多专家智慧与经验的《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正式发布。本指南不仅填补了我国在CCS患者管理方面的空白,更以其前瞻性和实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其中,新增缺血/出血风险评估分层内容,无疑为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值得一提的是,氯吡格雷在新指南中显示出其显著优势,特别是在降低双高危人群MACE和出血风险方面表现出色。相信指南的发布,将对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新增缺血/出血风险评估分层,优化治疗策略

一项冠心病优化抗血小板(OPT-CAD)研究显示,真实世界中双高危(合并出血和缺血)人群占比很高且预后较差,该研究在全国107家医院入选14 032例CAD患者,ACS-PCI患者中双高危占比58.8%。同时,高出血风险患者远期死亡率和治疗费用明显增加,故临床应基于患者的风险情况,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以平衡抗栓效果和出血风险。基于此,新指南增加了缺血/出血风险分层评估,并给出了高缺血/出血风险患者管理策略。总之,临床重视风险分层,有助于提供个性化管理,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医疗质量。

中缺血风险

1

符合以下至少一项:①弥漫性/多支病变的冠状动脉疾病;②需要药物治疗的糖尿病;③再发心肌梗死;④外周动脉疾病;⑤心力衰竭;⑥慢性肾脏病,eGFR 15~59 ml/(min·1.73 m2)。

高缺血风险

2

弥漫性多支病变的冠状动脉疾病,支架总长度>60 mm合并以下至少一项:①需要药物治疗的糖尿病;②再发心肌梗死;③外周动脉疾病;④慢性肾脏病,eGFR 15~59 ml/(min·1.73 m2)

高缺血风险患者治疗策略:血栓风险高且出血风险低的患者,可考虑延长DAPT疗程。DAPT研究和PEGASUS-TIMI54均证明延长DAPT在高缺血患者中的获益[10,11]。

高出血风险

3

符合以下至少之一:①脑出血、卒中或其他颅内病变病史;②近期胃肠道出血,或可能由胃肠道出血所致的贫血,或其他增加出血风险的胃肠道病变;③肝功能衰竭;④易出血体质或凝血功能障碍;⑤高龄,低体重或体质衰弱;⑥慢性肾衰需要透析治疗,或eGFR<15 ml/(min·1.73 m2);⑦癌症;⑧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 g/L;⑨口服抗凝药或非甾体抗炎药或非类固醇等;⑩血小板减少症,计数<100×109/L。

高出血风险患者的治疗策略:CCS患者行PCI治疗后无论支架类型如何,除非有禁忌证,否则通常建议采用P2Y12受体抑制剂+阿司匹林治疗6个月。支架后1~3个月血栓风险逐渐降低,高出血风险患者可考虑缩短DAPT,选择单药P2Y12受体抑制剂,尤其是氯吡格雷单药治疗。

对于合并出血和缺血的双高危人群,合理的治疗策略尤为重要,研究显示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双高危人群MACE和出血风险。有效的治疗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还能减少因治疗不当导致的明显出血、致死性出血等并发症。指南指出,OPT-BIRISK研究显示对于双高危的ACS行PCI患者,9~12个月的常规DAPT治疗后,氯吡格雷单药相较于继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临床相关出血(BARC2、3或5型出血)相对风险显著降低25%(P=0.03),MACE相对风险显著降低26%(P=0.02),见图1。该研究为双高危人群的治疗提供了重要治疗策略。

图1. 主要9个月研究结果的Kaplan-Meier曲线

总结

本指南作为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患者诊断与管理的权威性指导文件,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CCS患者管理建议,而且通过引入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有助于临床更加精准地识别患者个体差异,从而制定个性化方案,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特别是对于氯吡格雷作为CCS高出血风险患者的首推方案,很大程度上助力了风险分层管理的实施;同时,氯吡格雷作为双高危患者治疗的优选策略,可显著降低双高危人群严重心血管风险及并发症,使患者获益。

资料来源: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6): 589-614.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小雁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