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欧关系,从来不是风平浪静,最近,关于欧盟对华征收电动车关税生效只剩下几天的时间,然而随着中方的一轮轮反制,现在的中欧关系似乎又走向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中欧贸易体量巨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电动汽车又是作为未来产业的制高点,更是双方博弈的焦点。
然而表面看起来是经济的博弈,背后却又蕴含着政治色彩,面对欧盟的强硬态度,中方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只是没想到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很有可能会是意大利。
那么中国的反制到底是什么?这仅剩的几天,又会不会对欧盟的决策产生什么影响?
欧盟双面夹击
欧盟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这一举动,无疑触动了中国的神经,与此同时,台湾问题也再次成为欧盟手中的一张牌,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关系。
所以说这场博弈,不仅仅关乎经济利益,更涉及到国际政治格局的变革和双方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欧盟先是以反补贴的名义,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看起来有保护本土汽车产业的意图,但背后也有在贸易谈判中争取更多筹码的算计。
如果说单纯在经济方面对中方进行打压,那么欧洲议会通过涉台决议,就是公然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这种政治上的施压,很有可能是想在电动汽车关税谈判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更令人玩味的是,有知情人士称欧盟绕开中国官方谈判代表,私下接触个别中国车企,试图通过分化瓦解中国内部的团结。
“暗度陈仓”这样的计谋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已经玩臭了,没想到现在欧盟竟然想要在关公门前耍大刀,那他们可就低估了中国企业的凝聚力。
仔细看看,欧盟的这套组合拳,看似凌厉,实则漏洞百出,而且无论从什么方向看,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最终损害的可能是欧盟自身。
因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完整,竞争力强,失去欧洲市场,中国可以转向其他市场,而欧盟则可能错失产业升级的良机。
经济方面双方可以在协商,可是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只会加剧双方的对抗,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利于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
而那种试图分化中国车企的策略,也注定难以奏效,中国政府和企业在维护国家利益上的立场是高度一致的,这种小伎俩只会适得其反。
虽然看起来欧盟这样的行为难以得逞,但面对欧盟的咄咄逼人,中国自然不能坐以待毙,既然口头上的反对他们不听,那我们只能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态度了。
中国的应对措施
欧盟选择在经济上对中国进行打压,那么中国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欧盟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对欧盟的猪肉和乳制品展开调查,这都是精准打击欧盟相关产业的举措,让欧盟感受到切肤之痛。
更重要的是,有知情人士称又中国车企暂停在欧盟的扩张项目,甚至放弃了签署新协议,以及不再寻找新的生产基地,并且已经有中国车企暂停了可能在意大利生产汽车的计划。
这无疑是对欧盟试图分化中国车企的直接回应,也让欧盟意识到,中国并非没有反制手段。
而在政治方面,欧洲议会通过的有关涉台决议严重危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针对这种违反一个中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中方提出坚决反对。
中方敦促欧盟在台湾问题上谨言慎行,因为中国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因为欧盟的施压而有任何退让。
所以看起来双方现在的局势比较紧张,但中欧双方仍然保持着沟通渠道,中欧商务部长举行了视频会谈,讨论了电动汽车关税等问题。
事实上,中欧双方在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的分歧,并非不可调和,中国一直以最大诚意与欧盟进行对话磋商,希望找到一个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然而,欧盟一边与中国进行官方谈判,一边私下接触个别中国车企,这种缺乏诚信的做法,严重干扰了谈判的进程,也动摇了双方的互信基础,所以接下来的谈判走向如何,仍充满变数。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中欧之间的这场博弈,并非简单的贸易摩擦,其背后是大国博弈的影子,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渐式微。
面对美国的压力,欧盟不得不选边站队,在很多问题上附和美国,以换取美国的庇护和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以及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中国,都可以看作是欧盟向美国示好的举动。
欧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巩固与美国的关系,并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然而,这种策略是短视和危险的,他们忽略了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欧盟重要的贸易伙伴。
与中国对抗,并不符合欧盟的根本利益,如果他们够聪明,就应该意识到,与中国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而中国只会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自信和强硬,面对外部压力,中国不会妥协,更不会退缩,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捍卫国家尊严。
中欧合作,仍然具有广阔的空间,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只要双方能够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就能找到解决分歧的办法,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其实在欧洲还是有不少国家和企业鉴定站在中国这一边的。
欧洲反对加征关税的声音
看起来欧盟这次对华加征关税是势在必得,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欧洲国家都赞成这个决议,比如德国。
要知道德国可是欧洲的汽车大国,然而无论在政界还是商界,德国对欧盟加征对华关税的行为都表示失望。
毕竟德国车企与中国车企合资发展已经超过了40年,这40年来的发展,早已让双方产业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除了平民化的大众品牌外,宝马、奔驰等高端品牌在中国都设有工厂,这就表明中国同样是这些车企难以割舍的市场。
试想一下,以中国现在的制造能力,如果彻底退出欧洲市场,我们同样有办法消耗这些巨大的产能,可欧洲车企一旦失去中国市场,那么受到的打击可不是一点半点。
如果欧盟执意挑起这一场兵不见血的贸易战,到了最后不要说保护本土企业,能够保证最小程度的伤害就已经不错了。
所以在这仅剩的几天时间里,希望欧盟可以考虑清楚,别到时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毕竟美国现在可是已经有点自顾不暇了。
结语
中欧关系的未来,取决于双方的选择,合作共赢,是符合双方长期利益的最佳选择,对抗冲突,只会两败俱伤,不利于任何一方。
希望剩下的几天时间欧盟能考虑清楚,在一条道上走到黑的结果就是将失去中国这个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到时候就只能在美国的鼻息下苟延残喘了。
信息来源
农视网2024-10-05《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投票结果出炉,我商务部最新发声》
凤凰网2024-10-28《外媒:中国要求国内车企暂停欧盟市场扩张》
https://auto.ifeng.com/c/8e2x0TDqqtj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10-25《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就欧洲议会通过涉台决议答记者问》
重庆日报2024-10-25《重庆瞭望|对加征关税说“不”,德国为何力挺中国电动汽车?》
观察者网2024-06-18《中国对欧盟出手后,丹麦喊“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