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天才”孙卫东:流落美国16年,蜗居桥洞,差点骗了所有人!

翱翔史书 2024-07-11 16:03:31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中国必须接收“中国裔外国籍流浪汉吗”?

相信许多人多多少少都了解过这个流浪在美国的“复旦天才”的故事,一个智商极高的天才如今却蜗居美国桥洞,浑身恶臭。

由于他的人生有着如此之大的反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也受到了校友会的救助。

热度未平,“谎言”浮现?其实这位天才的故事并非那么简单。

难道中国校友会对他进行救助真的是个错误决定吗?

一面之辞

“一切都是因为妻子和我离婚,我受不了,受到了精神打击。”

眼前这个衣衫不整、穿着破烂,头发凌乱甚至于还发散着一些多日未洗澡气味的人正蜷缩在纽约的街头,与这个城市显得格格不入。

被人叫醒时,他满脸惊恐的表情,甚至还有些哆嗦。你能将眼前这个流浪汉和闪闪发光的“天才少年”联系在一起吗?

没错,他就是孙卫东,一个属于上天追着喂饭吃的人物。孙卫东在少年时期的成就究竟有多高呢?

事实上他在当初那个大学生寥寥无几的八九十年代,就已经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15岁保送进了复旦大学少年班。

不仅如此,即便在天才云集的少年班,他也仍然“位居榜首”。

1988年,获得了李政道奖学金,迈向了更高的人生舞台。国家为了发展,在当年会公派一些“才子”到国外进修,以期盼他们回来建设祖国。

孙卫东就是其中之一,他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去到了美国,并且在先后修了硕士与博士学位,甚至于攻读到了博士后。

博士后期间,他先后发表了几十篇SCI,成就斐然。

后来孙卫东选择留在美国,在华尔街有着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也就顺利的娶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听到这,你一定也会觉得,这样智商超群又顺风顺水的人,怎么也不可能和流浪汉扯上关系,这也是令众人惊异的地方。

孙卫东表明自己如今落魄的模样全然是因为自己的妻子卷钱离开了自己,因此自己受不了打击,精神状况异常,失去了自主生活工作的能力。

听到孙卫东的“一面之辞”,复旦大学校友会收到他的救助申请后,毅然决然决定帮他渡过难关。

大家通过各种手段帮助他联系家人,对接部门,想要帮助这位流浪的博士回到中国故土。

可没料到在救助途中,却听到了与孙卫东本人所说的不同说法,什么才是真相呢?

知情人爆料

“自找,全都是因为自找的。”

据孙卫东所说,自己是一个“受害者”的形象,自己如今的转变全部都是由于妻子所造成的。

但随着事件的发酵,有知情人爆料,孙卫东“堕落”的原因并不如他所说那般。

为何孙卫东会有“冰火两重天”的遭遇呢?

有自称是孙卫东同学的人在网络上“说出了实情”,原来是因为孙卫东在美国期间迷恋上了豪赌,只要一有时间,便会飞到拉斯维加斯。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有些东西,沾上就难以戒掉,于是孙卫东瘾越来越大,相应的越赌,输的越多。

他的妻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决定离开他,而他自己也因为输得倾家荡产,无力偿还欠款,才走向了这样落魄的生活。

得知这一种版本的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才合理,否则一个博士后因感情而彻底堕落,这的确显得有些说不过去。

事实上,除去自己“转变”的原因有争议之外,他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更多的“欺瞒”。

家人“诉说”

“流浪了十六年,活成这样,家人不管吗?”

对于孙卫东如今连一顿饭都吃不起,终日捡拾残羹冷炙来果腹的模样,一开始许多网友也有疑惑。

毕竟是一位复旦物理天才,毕竟曾经在华尔街工作,有着那么辉煌的曾经,为何他的家人完全不愿帮助他回国?

亦或者说是为何他不联系他的家人,反而求助校友会呢?那么看了下面的言论,或许我们大家都能猜想到一二。

“我们目前知道他的情况,但是不想被打扰。”

这是国内记者联系到孙卫东家人之后,他的家人给出的言论,看起来家人看到他如今的惨状,内心没有一丝涟漪,说出来的话语也尽显冰冷。

显然孙卫东和自己的家人感情并不好。据悉孙卫东还有一个弟弟,他也表示不愿意参与到孙卫东的事情当中去。

亲人之间为何关系还那么冷漠呢?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消息,孙卫东在年轻时候十分傲气,即便在华尔街领着高薪之时,也没有对家里提供过任何的财务支持。

更有甚者,在当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的时候,作为家中长子的他也并没有回家送父亲一程,就连如今年迈常卧病榻的母亲,他也未曾过问。

是他主动先和家中做了“割裂”,因此家人才会对孙卫东如今的状况不闻不问。

如今的孙卫东还没有回国,在美国复旦校友会的帮助下已经暂时不用四处流浪,并且还开通了账号,更新自己的实时状态。

不少人也对此有所看法,认为孙卫东准备在美国赚中国国内的钱。

各种因素累加之后,许多人开始对“善意的救助”开始有了不同的看法。

“圣母”的救助

什么才是真正的“善意”?

得知“真相”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救助孙卫东的行为实属于是“道德绑架”。

类似于孙卫东的这一部分人,在辉煌时将祖国忘得一干二净,当他们走投无路时又要捆绑“祖国”。

而他们自己犯下的错,为何要“第三方”来帮他们买单?

好心人往往都只是“救助一时”,而后续的救助需要很多机构来参与,其中的付出也并不简单。

越来越多的网友都认为,我们不应该无限度无原则的对“弱者”进行包容,因为这一切的背后需要有人来“买单”。

结语

善意不是同情心泛滥。

在流浪博士孙卫东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社会性的现象。这也不免引发我们思考,“救助与包容”的对象究竟如何应该如何界定。

那么对于这位在美流浪的天才博士,你认为应该救助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孙卫东

中国青年报——《复旦毕业留美博士街头流浪16年?本人发声!校友会回应》20240108

环球时报——《从“流浪博士”看美国的无家可归者》20240108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0 阅读:0

翱翔史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