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大家,沉默是金(观沈子丞书画展又感)

独行的思考者 2024-07-31 04:59:09

明代中叶苏州是一个商贸城市,中国资本主义为萌芽期,前店后作坊,手工艺十分发达,书画也十分繁荣,故而有明四家的诞生,大量外来移民逐渐增多,发展到清末民初,书画家吴待秋,吴大徵等都是外地移民而来,吴昌硕,任伯年,倪墨耕,金心兰等等云集于苏州上海之间,苏州为一个文化中心,上海的后来居上,大量的文人墨客又移居上海,有的晚年又移居苏州,故而吴湖帆移居上又成了海上画派领袖之一,而沈子丞先谋生於海上,先入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所图画部主任,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晚年定居苏州,所以沈子丞属吴门苏州人,其实是1904年出生浙江嘉兴,桐乡还为他建了个纪含馆,而他在苏工作好多年,把艺术创作最好黄金时期献给了苏州,在吴门画苑设计室工作,办了一期仕好仿古画培训班带了很多学生,开了不少稿子,为吴文化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故而苏州欠他一个纪念馆。

我真正知道沈子丞的大名是我1985年美校毕业后,去虎丘游玩,见平山堂一堂六尺对开十八罗汉,巍巍壮观,气象宏伟,静谧壮严,古朴典雅,深深打动着我的内心世界,那个时期正是我刚接触三教文化,为其罗汉造像深深吸引,故而斜仰拍下了这组资料,回来不停临之,尤其是一幅达摩罗汉,不知临了多少遍,当时苏州十全街工艺书画店销得很好,故而对其有了一些研究,也临了他的寒山拾得,也很受日本游客的亲睐,至此沈子丞的笔墨语言在我的画中种下了烙印,尤其他的书法无形中潜移默化有三分神似。所以他书画我是十分钟爱,也收藏他的钟馗人物和书法对联。

  这次吴门书道馆举办《心跡双清》沈子丞纪念沈子丞诞辰120周年书画作品展,我午后特地一人前去,静静地观赏,全面了解他早期中期晚期变化环节,尤其是书法的画意,和早年碑味钟繇隶楷,功夫十足,静谧淳厚,至晚年的棉里藏针,蓬松见骨,金石味浓,形意太极,似醉非醉,变化多端,有一种无为人生潇洒自如独来独往漫步于天地之间之感觉,似乎从他字迹中看到一位慈悲的老者在向我微笑曰:书画同源,书即是画,画即是写。再看他的画,就是他在书,《菅丘遗韵图》手卷,中锋勾树,笔沉墨透,寒林树梢,左右顾盼,参插有序,有宋元笔意而不失自已笔性,开合疏密,黑白浓淡,前后层次,时空感觉引人入胜。再看仿元吴镇《溪山仙馆图》更见其传统功力深厚,笔笔沉稳,层次分明,用水干净,不死学,主观临,不失原意,更见自己感悟,可谓临品中的上品。再看一幅仕女图《细腰宫女图》用笔精细,设色淡雅,面容精致,如意在手,松荫游玩,题诗曰:“问道君王罢晚朝,重门深殿郁憔嶤。乐声一片从云起,知是宫中舞细腰”诗情画意,同唐寅《秋来纨扇仕女图》诗有同工异曲之妙,充分显示了沈老诗画修养,彰显了文人画之魅力,再看《弹琴图》“江静月在水,山空秋满亭。自弹还自罷,初不要人听”这种自娱自乐自我写照何等可贵,另看一幅晚年之作,一团和气,用笔简约,人猫合一,笔趣横生,又诗曰:“年已八十八,誓不再卖画。看看老朋友,大家笑哈哈。”足见一付可爱老玩童心态。真恨我出道之晚,没曾会面,否则也将是我的灵魂导师和忘年交。

这次展览展出他的扇面,册页,手札,还有部分花卉,尽管小展基本可看其全貌,在那一代人中,诗、书、画及理论能全面的不多,放在苏州吴门这块土地上他是不愧对先贤的,反而我们一代如何继承他们文脉让文人画传承下去,才是我们应该问心自问我们能吗?

来源:一介画夫(江野)

0 阅读:4

独行的思考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