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支粉笔,这些年以来,只有小小身躯的我们通过搭档的匠心巧手和三尺讲台,共同舍身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理论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的船舶机工、水手人才呢。”2023年“五一”劳动节,一则《关于致敬劳动者!一起来看一线广航人的“神仙搭档”》的“微信公推”在港航施工船舶维修和河海工程建设朋友圈广泛转发,赢得很多点赞,其中一位杰出的劳动者就是广州航道技工学校教师袁启荣。从业近30年,一路成长为“大国工匠”,他是如何从一名初级钳工蜕变为特级技师的呢,故事还得从上个世纪90年代讲起。
(正在授课的袁启荣老师)
1991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16岁的袁启荣从当地的招生办公室得知船舶机工专业招生信息,很快就去完成报读手续。他一早从家乡出发,坐上广东河源新丰县城仅有的一趟客车,在坎坷不平的公路上颠簸了6个多小时,才到达省城汽车站,接着又转乘了几趟公交车,终于在天黑前抵达位于郊区的广州航道技工学校,开启了3年的专业技能学习生活。在校期间,袁启荣刻苦学习训练,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1994年,以优秀成绩毕业的他怀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初心,到广航局船舶修造厂上班,随即与全体广航人一同投身服务“全国江河湖海水运主通道、港口主枢纽建设”的疏浚事业,成功参与了澳门国际机场跑道区人工岛填筑等重大项目。作为中国首个由填海造陆建成的机场,面对清淤、抛填工程任务重、工期短、环境差等难题,袁启荣主动加入“青年抢修突击队”,不仅日夜奋战在清淤、抛填工程一线,更勇于突破传统维修工艺,创新使用“铁水泥”填补方法,缩短了船舶修理时间,助力缓解工期之急,为澳门架起通往世界各地的空中桥梁,做出一位年轻技工应有的努力;为澳门居民实现期盼已久的“蓝天梦”,做出一位大陆同胞应有的贡献。在负责轮机维修的7年里,袁启荣如饥似渴地学习和掌握各种岗位技能,熟练运用车、钳、焊技术,一次次为机舱抢修工作排忧解难,获得同事们的广泛认可。
时光很快敲响了21世纪的钟声,紧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潮,广州航道局全面开拓北方市场,施工船舶群“龙”并进,“潜深清淤”长江口、“衔石填海”环渤海等地区。同一时期,海外业务也如火如荼开展,2004年,广航局舱容量达10028立方米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万顷沙”轮投入使用,迅速转战于南沙港、广州港出海航道、科伦坡等国内外各大港航项目,一次次舞动“沙龙”,挖泥吹沙于国内各大海湾,“喷涌生虹”于“亚非拉”各片海域,勇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锋,对船舶机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已成长为大型施工船舶维修保养“主持人、带班人”及复合型人才的袁启荣尽职尽责,在航行值班时,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2004年至2006年,在风高浪急、船身大摇摆的台山电厂煤码头港池航道清淤现场,心细如针的他,敏锐地发现柴油沉淀物上浮、滤器阻塞、设备停电等风险,立刻向轮机长建议启用油水分离器,不仅保证了水上作业安全,还使柴油滤器耗费降低了一倍。他勤苦细致,严把质量关。2010年,“黄埔号”轮前往大连船厂进行全面维修,他提出并带头践行“以厂修高质量,保证施工高产量。”的工作要求,细致检查每个管路的法兰连接处,确保每个螺栓皆均匀受力,才肯收工。老同事回忆,在验收各油舱的清洁情况时,他常带着防爆电筒,钻进脏兮兮、油气呛人的油舱中,逐个检查,合格才肯出舱。即使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每次忙完,额头上的汗珠仍不停往下掉!(袁启荣在广航局“华安龙”轮操作启动发电机)
在负责“海口”轮、“华安龙”轮维修和管理工作的11年里,袁启荣始终坚持实践创新,结合实际,对船机设备实施一系列的“小技改、小革新”项目,更不怕失败、反复尝试,从根本上解决了船舶海水碟阀故障频发、屡屡换新的技术难题,并将改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于全局的船舶,每年单单物料开支就降低了3万元。
在日常工作中,袁启荣对各种备件及时除锈保养,对量具、物资整齐存放,连一个不起眼的螺丝都归类摆齐。“工作一丝不苟,干起活来才会井井有条。”、“各种工具使用后要清洁、原地放回,方便下一位使用者。”他常对身边的机工如此强调。他还善于随时随地“变废为宝”。例如,对广航局“亮龙”轮报废的水泵、齿轮泵进行拆卸分解、将有用的零件互换研磨配置,重新装配5台可用的水泵与齿轮泵;将舵机液压油溢漏回收,经分油机从新利用;把厨房废弃的食油罐,制成适用船舶和机舱角落铲废油的垃圾铲……一个个勤恳节约的举措,着实令人敬佩。
(袁启荣在施工船舶检修封水泵)
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袁启荣十分注重以严谨的示范,带动“传帮带”工作提升。有一次,在指导操纵船舶二冲程主机、启动柴油机时,为了准确把握操纵手柄的力度和移动的距离,他手把手引导了 4天4夜,直到新同事熟练掌握动作要领与操作规范,他才放心。“船舶在大海航行,容不得有半点失误,袁师傅真不愧为中交集团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选手。”徒弟小姜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2011年,袁启荣获中交集团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等三个奖项)
光阴荏苒,强技不息。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袁启荣也在这一年岁末,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这可以说是对他多年一直践行“立足平凡岗位,创造非凡价值”使命担当的高度肯定。在施工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他,深知做强做优中国疏浚事业,人才是第一资源,团队是最坚强的保障。对难得的荣誉,他倍加珍惜,再接再厉,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提升船员综合技能和实操水平为重点,继续精心指导、严格训练,不断将自己所掌握的绞吸船维修电气焊、热切割、等离子焊机操作、车工技能、钻床技艺等先进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们,在2013年至2016年的四年间,就为新建造的多艘大型挖泥船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力保障了技能人才梯队建设,为中交广航局奏响“南北市场交相辉映,中外业务齐头并进”的奋斗篇章,为国家和地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付出新时代广大匠才应有的智慧与力量。
(袁启荣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技高从教,品正为师。在工作的第22个年头,船舶机工高级技师袁启荣载誉回到母校,成为一名实训教师。在指导徒弟、学生参加中交集团职业技能竞赛时,他对“风电焊技术、三视图绘制、拆装齿轮泵”等技能开展针对性训练,并在赛期全程指导,做到既传技法又传“心法”。“竞赛现场高手林立,有一身本领还不够,还要沉住气;不能因对手一时超前,就自乱阵脚;只有沉着应对,才能超常发挥……”。“袁老师的殷切教导,犹在耳畔;赛场边,他翘首期盼的身影和坚定的目光,是我们赢得胜利的坚强后盾与‘无声战鼓’。”,2016年,荣获广东省“金锚奖”、已成长为广航局首艘万方耙吸挖泥船独当一面的骨干人才的黄文钦深情地回忆道。
(袁启荣正在实训室指导船舶技工、水手专业学生)
作为专业老师,袁启荣将每位学生的照片和名字贴在办公桌边,将每天的课程安排和实训计划表挂在办公电脑上,在本子上认真记录每位青年学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尽量熟悉掌握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以精准高效施教。在教职工的眼中,教学互动是他的履职常态,实训指导是他的能力“招牌”。在学生的日记里,他是常带领大家开展义务植树等公益活动的好大哥;是及时保障宿舍水电等设施安全的维修师傅;在2022年10月,疫情突袭那段日子,更是再次与学生们同吃同住,确保“学业不耽误、生活有照顾、心灵受呵护”的好老师。
在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袁启荣积极做好教学设施提升工作。今年4月,在承担“救助艇起落架升级改造”任务时,他逐条分析相关数据、认真编制技改方案,确保对地基承重能力研究透彻、设备结构设计科学,拉力试验经得起实践考验;在对起重臂角度和长度进行加大处理的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细节,前后反复试验整改了8次,并经多次调试,确保起落架达到要求、符合安全标准,还节省了10万元教学设备经费。他结合教学实践,精心编写特级技师培养方案与高技能人才晋升标准手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案质量,为严格把产业人才选拔关,培养高技能提供了教学制度保障。
经常从新闻报道中看到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一批优秀毕业生熟练操作亚洲最大舱容量的超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浚洋1”、世界最大斗容量的抓斗式挖泥船“东祥”等船舶“穿针绣花”伶仃洋,“精准清淤”海底隧道,为确保港珠澳大桥顺利竣工,栉风沐雨,革新创新;为确保“深中通道”加快通车,劈波斩浪,竭智尽心;为新一轮建港大会战、为广州南沙国家新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奉献青春奋斗力量。袁启荣倍感欣慰,深有感叹地说:这是学校多年坚持立德树人,立新教学的“水到渠成”。
卅年逐技,一朝蜕变。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的元月,从业近30年的袁启荣喜获“特级技师”称号。他心怀感恩、马不停蹄,主持完成了二十余项技术改造,并守正创新,通过牵头开发微视频课件、对船舶机工系列实操动作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可视性建设,提高了课程的可学性和吸引力、强化了远程教学功能、推进了校园数字化进程,降低人才培养成本。
匠心奋楫新征程,提质培优复兴路。面向未来,袁启荣一贯如初地表示,成绩只代表过去,个人将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个人甘做一名辛勤的园丁,愿与全体同事同心同德,将每届学生培养成“国之重器”上一颗颗闪亮的匠星,将每位青年学子锻造成“强国巨轮”上一颗颗坚韧的“螺丝钉”,为“谱写新时期建设‘三型’世界一流企业的广航新篇章”提供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支撑,为广东省“全面建成技工教育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广州航道技工学校 谢吉祥)
受权发布:何媒矩阵
责任编辑:何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