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
徐祝山也来到了这个世界
如今 这位75周岁的老人
用他的一生见证了
新中国的发展和变迁
他出生在一个大家庭中,家里有五个兄弟,两个姐妹。他8岁开始与家里人一起在星光生产队放牛,直到12岁,他跟着父亲一起在武义县竹器厂工作一直到1968年。那一年,他踏上了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征途,开始了另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参军期间,徐祝山深知自己年纪较轻,且从小没有读过书,所以参军期间他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学习是唯一的出路”,他常常这样告诫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他每年都被评为“五好战士”和优秀团干部,也多次受到连队嘉奖,这是对他努力的最好肯定。他回忆说:“我每次的进步都和部队的教育和培养分不开,如果没有部队,就没有今天的我。”
1971年,徐祝山退伍进入了武义县锅炉厂工作,成为了一名冷作工。退役后的徐祝山,虽然离开了军营,但他并没有忘记军人的本色和使命。他把在部队中学到的纪律性和责任感带到了工作中,对待每一项任务都认真负责,力求完美。他的这种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领导的认可,并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81年县组建联防队,徐祝山外派到联防队工作,1982年回到锅炉厂继续工作,1984年他当上了车间主任,1985年被评为县先进生产工作者,他所负责的车间多年都被评为先进集体。他常说:“干一份工作,就要争取做到最好,认认真真,为工厂和国家做一份贡献。”
如今,徐祝山已经退休在家,享受着宁静的晚年生活。但他并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依然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他常常回忆起在部队和工厂的日子,那些奋斗的岁月成为了他宝贵的记忆和财富。他感慨地说:“现在什么都不缺,国家平安,老百姓安居乐业。”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新中国发展的自豪和欣慰。
在退休生活中,徐祝山还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社区的发展出谋划策。他关心年轻一代的成长,经常给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和经历,鼓励他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徐祝山的经历,是新中国无数普通人民奋斗历程的一个缩影。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