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以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使得其经济迅猛发展。到了202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26万亿元,稳固了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要知道,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生产总值仅有123亿美元。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除了自身的奋斗,还离不开三个国家的助力。其中第二名意料之中,可第一名却让人大跌眼镜。
第三、乌克兰乌克兰,位于东欧,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该国被称为“欧洲粮仓”,非常适宜农业生产,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南部濒临黑海和亚速海,海岸线长达数百公里,海港如敖德萨更是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
乌克兰作为东斯拉夫民族的摇篮,基辅罗斯在9到13世纪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然而,由于蒙古帝国的入侵,基辅罗斯最终分崩离析。
自此,乌克兰的历史进入了一段复杂而动荡的时期。波兰立陶宛联邦、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等强国都曾对乌克兰这片土地虎视眈眈。
17世纪的哥萨克起义进一步塑造了乌克兰的民族认同。18世纪末,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被俄罗斯帝国吞并,成为帝国内的乌克兰省份。
20世纪初俄国革命后,乌克兰经历了短暂的独立时期,但很快被苏联兼并,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二战期间,乌克兰是战斗最激烈的战场之一,战争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深重的创伤。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才宣布独立。
不过在2014年,基辅爆发大规模抗议,最终推翻了亲俄的总统亚努科维奇。与此同时,在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亲俄武装组织和乌克兰政府军的冲突也不断升级。这些冲突已经导致数万人伤亡,数十万民众流离失所。
前年2月,北约势力大步向东扩展,乌克兰坚定申请加入,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不安,从而引发了持续至今的俄乌冲突。
其实大家可能不了解,在苏联解体时,乌克兰可是继承了苏联30%的遗产,包括军事装备、空军力量、防务企业和航天技术等。
数据显示,当时乌克兰拥有3594家军工企业和超过2万名优秀工程师,其军事力量曾一度名列世界前三。
自90年代开始,该国便与我国在多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加上正好当时的乌克兰也由于经济不景气,急需出售手中的装备和技术,于是中乌双方一拍即合,我们出资,他们提供技术支持。
当时我们从乌克兰引进了大量航空发动机生产技术,特别是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涡扇发动机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帮助我国研制出了更为先进的战斗机,更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国航空工业相对落后的现状。
在具体合作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的引进。2002年,中国以2000万美元的低价从乌克兰买回了“瓦良格”号,并进行了全面改造。
2012年,这艘航母才正式以“辽宁舰”的名义投入使用,它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航母的国家之一。
当时乌克兰在前苏联时期还积累了丰富的火箭与导弹研制经验,这些技术在冷战时期位居世界前列。在苏联解体后,作为其继承国家之一,乌克兰与中国展开了广泛的技术合作。例如,乌克兰的“叶尼塞”反舰导弹技术极大地启发了我国自制的反舰导弹项目。
当时乌克兰派遣了大量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军事顾问前往我国进行实际操作和技术指导。他们提供了关于装备维修、保养及操作的详细培训。
这些培训不仅提高了我军的技术水平,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军事人才。这种手把手的技术支持,正是我国军事现代化过程中所急需的。
第二、苏联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于1922年12月30日,解体于1991年12月25日。它曾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总面积达到约2240万平方公里。
它横跨欧亚两大洲,从东欧延伸至太平洋沿岸,包括现今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15个加盟共和国。
1917年,俄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权。
1922年12月30日,苏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即由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组成)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同签订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宣言》,苏联正式成立。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光辉的社会主义建设掀起了高潮。特别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启动了工业化进程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使得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工业强国之一。
然而,这一时期也伴随着严重的政治压制和人权侵害,多次大清洗运动造成了大量无辜者的死亡。
1941年,苏联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过最终苏联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1945年,苏联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员,参与了战后建设和冷战格局的形成。战后,苏联迅速恢复经济,并成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与美国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
在1922年至1991年的短短69年间,苏联在军事技术、武器装备和军队训练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其武器库存量更是位居世界首位。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在各个领域对我国给予了全方位的帮助。特别是在工业领域,苏联不仅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还在技术和经验方面进行了传授和培训。诸如电力、能源、机械和化工等领域,苏联援助的项目多达156个,几乎涵盖了完整的工业门类。
这些项目帮助我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我国后来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迄今为止,没有其他国家能在援助中国方面达到苏联的这一程度。
第一、日本日本由四个主要岛屿——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以及约6800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为37.8万平方公里。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为主,约占其总面积的70%。最高峰为富士山。
在20世纪,日本逐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二战时期更是成为亚洲的主要侵略者。1945年二战结束后,日本在美国的占领下进行了一系列战后重建和民主化改革。1952年,占领结束,日本重新获得独立。
战后,日本迅速实现了经济腾飞,被称为“二战后经济奇迹”。到197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1995年,这个国家的经济达到了巅峰,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5.45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17%,相当于当年美国GDP的71.34%。在这一年,该国成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接近美国的国家。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与日本的关系并不友好。直到1978年,中日两国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外交关系升温,经济关系也迅速升温。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帮助中国发展经济的援助项目。
当时,中国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许多地方甚至没有基本的电力供应和交通网络。此时,日本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同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低息贷款和无偿援助,用于修建道路、桥梁和电力设施。
例如,1980年代,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大规模的政府开发援助。首批援助项目包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扩建、南京长江大桥的改建和北京地铁二号线的建设。
这些项目不仅极大地优化了中国的交通运输条件,也为经济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从1979年到2009年,日本对中国提供的援助累计超过310亿美元,占当时世界对华援助的总额的较大份额。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日本作为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期+环境恶化”这一过程的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环保技术和治理经验。
于是,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早期,日本向中国提供了一系列环保设备和技术支持项目,包括排放控制设备、废水处理技术和空气质量监控系统。这些援助项目不仅帮助中国初步遏制了环境恶化,还培养了一大批环保技术人才。
科技合作方面。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技术援助和培训。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批中国技术人员赴日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回国后投身于各行各业,把学到的技术和理念应用于国内的生产和管理中,使得中国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得以迅速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进入21世纪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导致其自身发展受到较大阻碍。直到2018年10月25日,日本才正式停止对中国的援助。可以说,日本早期在资金方面的支持,为我国后来在工业和科技领域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无论日本的援助对中国有多重要,其根本出发点仍是基于自身利益。大量日本企业选择进驻中国,也主要是因为看中了当时中国的廉价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