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苑|阳光、土壤、水源,为什么你永远可以相信淮安

扬眼 2024-03-24 15:06:30

企业家为什么选择淮安、信任淮安?

3月19日至20日,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率队赴深圳开展招商系列活动,在20日下午举行的“诚意满淮 共创未来”2024淮安(深圳)科创产业投资说明会上,共签约项目46个,协议引资额602.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3个、50亿元以上项目5个。

收获的取得,正如史志军所说,离不开淮安良好的生态系统:阳光、土壤、水源。

阳光:淮安有播种耕耘的难得机遇

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说,淮安地处长三角北部地理中心,市域面积达10030平方公里,开发强度仅为18%,有广阔的建设发展空间。

淮安是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交汇节点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在此呈现“丰字型”汇聚,是江苏省级战略“1+3”重点功能区中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沿海经济带的纵深腹地;特别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了淮安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建立了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省级联席会议、宁淮挂钩合作、淮昆台资产业协作等机制,为淮安汇集创新资源、做强科创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淮安确立了重抓科技创新的发展取向,提出把科技创新作为聚力建强的五大支撑之一(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交通枢纽、绿色生态、营商环境),制定了建设长三角北部重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行动方案,省、市层面组建了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基金、重点产业引导基金、科技创新培育基金等,以及支持激励科技型项目、创新型人才招引等一揽子配套政策,在淮安全市上下形成了“工业没有突破,谈发展就是空话;项目没有突破,谈贡献就是虚招;科技创新没有突破,谈未来就是空想”的强烈共识。

土壤:淮安有科创种子开花结果的良好基础

“科创产业发展,需要坚实的制造业支撑、有力的平台赋能、优质的要素保障,淮安有着“7+3”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势头迅猛、科技创新平台资源丰富、全国交通枢纽地位凸显等独特优势,”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强调。

淮安过去就是老工业基地,产业体系基础扎实、链条完整,目前正围绕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重点打造“7+3”先进制造业集群:“7”就是智能装备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纤维新材料、化工新材料、PCB电子元器件、绿色食品、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等7个优势产业集群;“3”就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兴数字产业3个先导产业集群;“7”和“3”也分别是淮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和增长极,去年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接近80%。此外,淮安还是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有利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目前,淮安的“123出行交通圈”(1小时市域通勤、2小时畅行长三角、3小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正在加速形成,各类资源要素流动的范围将更广、速度将更快、渠道将更多元。

水源:淮安有着利于企业发展的一流服务

近年来,淮安坚持把企业和企业家作为淮安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以最大诚意、真心实意构建“大营商、大服务”格局,重点打造“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的营商环境、“秀水长流、聚气生财”的生态环境、“幸福平安、就在淮安”的宜居环境。

淮安坚持“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四最”标准,推动实现了综合经营成本江苏动态最低,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用时江苏最优,“拿地即开工”项目占比江苏最高,百亿级产业项目从签约到落地,最快缩短至30天;同时建立以企业家评价为主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常态化举办党政亲商会,重要会议还邀请优秀企业家到主席台第一排就座,并以人大立法的形式把清江浦开埠的7月5日,这个淮安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定为“淮安企业家日”,加快建设尊崇企业家的城市,去年淮安市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评价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三。

淮安民风淳朴、社风清正,公众安全感始终保持全省领先。淮安还制定了企业家和各类人才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正在加速成为长三角低成本高质量创业、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的令人向往之地。

淮安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境内1/4是水域、1/5是森林、1/10是湿地,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彰显了淮安“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特质,也塑造了淮安生态容量大、生态环境优的自信,成为淮安经济发展的最大资源。

优越的中心区位、坚实的产业支撑、务实的营商服务,这正是老工业基地淮安创新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源,也是对企业、企业家的承诺,向世界表达“诚意满淮”的宣言。

为什么你可以永远相信淮安,这场招商会就是最好的答案。

通讯员:葛高华 黄遵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鼎兆

校对 徐珩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