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20日,在延安市沟门村,党中央创办南区合作社。1938年5月,搬到柳林村,为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和解决延安人民生活供给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2014年6月9日,延安县南区合作社总社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6月21日中午,我乘坐高铁来到延安。走出火车站后,往南约200米,向西跨过南川河,路边就是延安南区合作社纪念馆。1992年12月18日,这里正式对外开放,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如今,延安南区供销合作社和宝塔区柳林镇柳林村供销合作社依然在此办公。
这里矗立着一座砖木结构的五开间两层小楼,上层正中间的木匾上书写着“延安县南区合作总社”,底层两面砖柱镶嵌着“发展经济合必作”和“增进民主工与农”的标语。过去,这座小楼是南区合作总社的营业厅,后来改造为南区合作社发展历程的纪念馆,展示了大量文字、图书、照片和实物资料等。
目前,这里的展厅没有对外开放。穿过旁边的门洞,进入后方的院落,迎面是11孔坐西朝东的石窑洞,曾经是南区合作总社的办公用房。登上北侧的台阶,上方有5孔坐北朝南的石窑洞,曾经是刘建章等同志的旧居。
刘建章(1897—1958),榆林市佳县乌龙镇刘家渠人,曾经担任南区合作社的主任。1942年,在边区高干会议上,作为22位经济建设英雄之一,刘建章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奖励,毛泽东给他的锦旗上亲笔题词:“合作社的模范”。
1936年至1947年,在刘建章的带领下,南区合作社从成立时的3名职工、60名社员、159.9元股票的小型合作社发展到2200多名干部职工、4000多名社员、42790万元总资金的综合性合作社,所属18个分社、68个分支经营单位,涉及供销、生产、运输、信贷、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
1942年12月,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所作的《财政问题与经济问题》报告中指出:“南区合作社式的道路,就是边区合作社事业的道路。发展南区合作社式的合作运动,就是发展边区人民经济的重要工作之一。”毛泽东赞扬南区合作社是“真正被群众所拥护的合作社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