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是如何损害心脑血管的?夏季护心,建议牢记4个要素

小鱼儿健健 2024-06-20 07:27:29

炎炎夏日,气温节节攀升,中老年人常常觉得心烦意乱、头晕目眩。其实,这不仅是天气炎热引起的不适,更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风险。高温会对心脑血管造成直接损害,特别是对老年人而言,心脏和脑血管系统的承受力本就较低,稍有不慎,可能引发严重疾病。我们需要了解高温是如何损害心脑血管的,并掌握一些有效的护心措施,确保健康安全度过夏季。

高温如何损害心脑血管

高温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高温环境下,人体为了散热,血管会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心脏需要加快跳动以维持体温平衡,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心脏负荷加重,容易引发心脏病。尤其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在高温中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情况。

血液黏稠度增加

高温环境下,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血液中的水分也会减少,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易形成血栓,增加心梗和脑梗的风险。研究表明,夏季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血液黏稠度增加是主要原因之一。

电解质失衡

夏季高温导致大量出汗,体内钠、钾、钙、镁等电解质随汗液流失。如果补水不及时或者补充不当,电解质失衡会影响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问题,甚至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热应激反应

高温会引发机体的热应激反应,体内释放大量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加速心血管系统的老化和损伤。

夏季护心的四个要素

合理饮食

多喝水:保持水分充足是防止血液黏稠度增加的重要措施。每日饮水量应不少于1500毫升,尽量选择白开水、淡茶水、淡盐水等。

清淡饮食:夏季饮食宜清淡,少油少盐,避免高脂肪、高糖分食物,减少肠胃负担,保持血管通畅。

多吃蔬果: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黄瓜、西瓜、番茄等水分含量高的食物是不错的选择。

适量补钾:高温下钾元素容易流失,可以通过食用香蕉、橙子、豆类等富含钾的食物来补充,保持心肌正常功能。

适度运动

避开高温时段:夏季运动应选择清晨或傍晚,避免正午时段,防止中暑和热应激反应。

运动强度适中:运动量不宜过大,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之间为宜。可以选择慢跑、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

运动后及时补水: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适当喝些含电解质的饮料,防止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凉爽:使用空调、电风扇等设备保持室内凉爽,但不要直吹身体,防止受凉。室温应保持在25-28摄氏度之间为宜。

外出防晒:外出时应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穿浅色透气的衣物,涂抹防晒霜,避免阳光直射。

适时休息: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应适时休息,避免疲劳过度,给心脑血管减轻负担。

健康监测

定期体检: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夏季更要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注意症状变化: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如出现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防止病情恶化。

合理用药:按照医生建议合理用药,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避免引发危险。

高温损害心脑血管的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老年男性心梗突发

一位65岁男性,长期患有高血压,在炎热夏季因长时间在户外高温环境下劳动,突发心梗,送医后抢救无效身亡。案例分析显示,高温下体内水分大量流失,血液黏稠度增加,加之电解质失衡,心脏负荷加重,最终导致心梗。

案例二:中年女性脑梗

45岁女性,平时生活较为规律,但在夏季因长时间工作压力大,忽视补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引发脑梗。此案例提醒我们,即使在室内工作,也应注意保持水分充足,避免因工作压力大而忽视身体健康。

应对高温的健康建议

提高防暑意识

通过科普宣传提高防暑意识,让更多人了解高温对心脑血管的危害,掌握基本的防暑知识和措施。

完善公共设施

社区应完善公共设施,增设凉亭、喷雾降温装置等,提供遮阳休息的场所,为户外活动的人群提供便利。

紧急救助培训

普及心肺复苏等紧急救助技能,提高公众在突发心脑血管事件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增加抢救成功率。

建立高温预警系统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高温预警系统,通过短信、广播、网络等途径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息,引导公众采取防护措施。

高温对心脑血管的损害不容忽视,特别是中老年人群,更需加强防护。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环境调节和健康监测,可以有效降低高温对心脑血管的危害。我们要提高防暑意识,掌握科学方法,未雨绸缪,确保健康度过炎热的夏季。希望大家牢记以上护心要素,守护心脑血管健康,享受一个平安、健康的夏季。

0 阅读:3

小鱼儿健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