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刘少奇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是毛主席的接班人、亲密战友。1959年,在第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刘少奇又被选为共和国主席。
然而,两人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分歧,这是怎么回事呢?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主持一线工作。期间,他与毛主席偶尔也会有不同的意见,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不会影响到两人之间的感情,更没有权力之争。
1958年,毛主席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兴起。
当时,领导干部们都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但随着运动的深入,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损失。对此,大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和判断,但更多地都认为是下面在政策执行方面有问题。
于是,1959年庐山会议后,“左倾”错误更加严重,紧接着便进入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这时,大家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1962年,七千人会议上,刘少奇提出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引起毛主席不满。两人在总结过去尤其是1958年以来的经验教训和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上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分歧。
不久后,从湖南农村调查回京后的田家英,向刘少奇提出了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意见。刘少奇十分赞成,并将这些整理成文件送给毛主席。
毛主席在看过文件后,对包产到户的主张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并指责刘少奇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
在这一背景下,毛主席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四清”运动,对于这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刘少奇是支持的。
然而,他们很快又出现了分歧。196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刘少奇和毛主席就各地“四清”运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发生了争论,毛主席对刘少奇是不满意的,并多次不点名地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
尽管之后刘少奇做了很多努力,找毛主席作了自我批评,但两人之间的矛盾还没有解决。在这一背景下,林彪、江青等人抓住机会,从文艺界开始大做文章,惊动了中央高层。
1966年8月4日,毛主席在会上大发雷霆,怒指刘少奇等人害怕群众,搞专政。刘少奇这次也一反常态,当面顶撞道:“这么多年了,死都没有怕过,还怕群众吗?……无非就是下台,不怕。”这是刘少奇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毛主席起正面冲突。
第二天,毛主席写出《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随之轰轰烈烈的运动便发动了。刘少奇的处境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尽管毛主席对刘少奇有多不满,但他认为这些还是人民内部矛盾。在同年10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主席直言“不能对刘少奇同志一笔抹杀。”
后来,刘少奇提出希望去群众中锻炼,但考虑到他的身体原因,毛主席没有批准。
1967年1月13日深夜,刘少奇奉命来到人民大会堂,这时,毛主席已经在这里等待着他的到来,这次谈话的主角只有他们两人。
相比于此前会议上两人较为激烈的争吵。这次,毛主席十分平静,也没有批评刘少奇。谈话中,刘少奇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请求:“我希望回老家种地,解放广大干部,避免党和国家遭受更大损失。”
毛主席听后,既没有生气,也没有表态,只是一个劲儿地抽烟。从毛主席的动作、神情中,刘少奇看出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痛苦。
谈话结束后,毛主席亲自将刘少奇送到门口,一边跟他握手,一边叮嘱他说“你要保重身体,好好学习”。刘少奇笑着点点头,这段时间以来,他已经很久没有发自内心地笑过了。
不一会儿,刘少奇便回到了家中,他看着妻子王光美,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悄悄说道:
“主席对我是有限度的。但群众已经发动起来了,他自己也控制不住了。”
谁都没想到,这天晚上的见面竟然成为了他们生前的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