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到东汉末年的乱世,可以说是董卓拉开的序幕,而董卓的恶名,却让世人熟知。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董卓这个“恶龙”,年少时其实也是一个“屠龙少年”。而董卓却真实演绎了“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故事。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难道董卓年轻时还真是一个“屠龙少年”?
董卓是年少时在凉州长大,年轻的时候行侠仗义,喜欢与羌人结交。后来,董卓回乡耕种,一些羌人还来看望他,董卓便和他们一起回家,还杀了耕牛招待众人。羌人非常感动,他们回去后凑了上千头牲畜送给董卓。
董卓长大成人后,在陇西郡担任地方官,负责地方治安,当时胡人经常骚扰边境,掠夺百姓,凉州刺史成就征召董卓为从事,董卓带兵将胡人赶出边境。由于董卓的骁勇,并州刺史段颎将董卓引荐到朝廷公府。
在东汉桓帝末年,董卓担任羽林郎,由于董卓力大无穷、武艺过人,屡立战功,董卓被战功官拜郎中,当时赏赐给董卓九千匹缣,董卓却将这些赏赐都分给下属官吏和士兵。
在汉灵帝时期,董卓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后来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董卓担任东中郎将,在围攻黄巾军两个多月而未曾攻克,董卓被免职,后来遇到朝廷大赦,董卓获免。
中平二年,董卓再度被启用,在一次战役中,董卓与右扶风鲍鸿一同出击,大破叛军,并在后续多次战役中,董卓大获全胜,屯兵于右扶风。董卓因为战功卓著,被封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
董卓从少年仗义疏财,到青年拜将封侯,都还是一个“屠龙少年”。但是到了中平六年,故事就发生了变化。董卓因战功,灵帝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但却要董卓将下属军队转交给皇甫嵩,但董卓却不愿意,皇甫嵩就将董卓不愿转交军权的事情上报朝廷,汉灵帝还下诏责备董卓。董卓不得已,只带了五千人,驻扎在河东郡,观望局势。
中平六年四月,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掌权,何进与袁绍合谋诛杀官宦。但他们的计谋并没有顺利进展,导致朝局失控,后来在袁绍的建议下,引董卓进京。
自从董卓进京之后,他就开始变了。这中间有个关键原因是,当他见到刘辩、刘协这两个继承人之后,发现刘辩语无伦次,刘协镇定自若,又加上刘协是董太后养大的,董卓和董太后是同族,于是他就心里打起了“小九九”,他想废刘辩而立刘协。
董卓自从废刘辩立刘协之后,更是权倾朝野,于是慢慢就“腐化”了,不仅“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还放纵士兵烧杀抢掠。就这样,董卓就从昔日的“屠龙少年”,变成了“恶龙”,也成了《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的对象。最后的最后,董卓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正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为什么董卓从青少年时代的疏财仗义、仁慈爱民的“屠龙少年”,最终变成了仗势欺人、欺君罔上的“恶龙”,究其原因还是从他封侯拜将开始,欲望在开始逐渐膨胀,再到后来入京勤王,给了他“泼天的富贵”,一下子没接住,就这样演变成了人人喊打的“恶人”。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董卓没有入京勤王,没有封候拜将,还是在凉州过着仗义疏财、行侠仗义的生活,也许留给后世的就是被人称颂的“屠龙少年”。只可惜,没有如果。
【本图文由“尚书台”新媒体原创出品,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