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翻倍!财富密码就这4个字

辛毗渡己 2024-02-18 19:56:22

最近我的文章都有点标题党的味道,不是1年3倍就是9天翻倍什么的(往期文章:《》)。

春节期间,我没闲着,虽然A股没开门,但全球其他资本市场依然活跃,趁着假期不用搬砖,我正抓紧时间测试一套量化交易系统,我负责提供策略,朋友负责写代码,2月7日开始实盘运作,因为风险极高,不确定性极大,我只放了1000美元进行尝试。

如图,第一笔交易是黄金,时间是2月7日8点15分,因为时差的关系,实际上是北京时间14点15分,当时的Balance(账户余额)是1000美元。

2月16日晚上22点,账户余额2144.39美元,翻倍仅用9天时间。即使看更实在的“净值”(扣除浮亏的头寸),9天也有70%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这套交易系统是量化和全自动的,避免了人为操作的主观性,避免了人性的贪婪、恐惧、犹豫,而且避免了年后搬砖没时间做交易,毕竟机器会24小时运作。

初步看来,我的交易系统是可行的,但是风险也很高,对此我是心里有数的,否则不会有这么高的收益,但富贵险中求,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这是市场的常态,价值投资者说的那种风险又低,又有超额收益的机会,并不多见,所以价投出手少而精,如果是日常做交易,那就要做好和风险共舞的准备。所以我需要人为地对这套系统进行风控,指不定哪天爆仓,何况实盘才9天,虽然达到了里程碑目标,但暂时说明不了问题,过段时间再跟大家汇报进度吧。

所以这9天,算是做了一场实验吧,这也让我对财富这档事,有了一些思考。

我就说2个关键词。

1,康波

假期快过了,又要搬砖了,作为打工人,最怕是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绝望。每天干着与己无关的事,创造的都是老板的价值。我见过很多年轻人很拼,下了班做自媒体的、写小说的,说年轻人躺平,是对他们的误解,他们只是想做对自己有价值的事,而不是给老板当牛马。

可你不当牛马,下顿饭在哪里?

打工还是要打的,但是靠工资是发不了财的。一线城市一套房子假设500万,现在月薪1万以上已经不容易了,扣除房租和吃喝,一个月能存3000吗?这样的话,打工人要存1666个月也就是138年才能买套房。

如果你月薪2万以上,已经是人上人了,一个月假设存1万吧,那也得500个月也就是42年才能买套房。我在这里是算全款的,就算你付首付,后面也得打工还贷,跑不掉的。

就算现实一点,首付200万吧,人上人每个月能存1万,他也得存200个月也就是17年才能付得起首付的钱,何况那些存不下钱的?

我想说什么呢?如果你的思维是线性的,你会对人生绝望的。所以我知道搬砖、拿工资、拿奖金,是没办法过上幸福人生的,工作的意义在于积累资源和认知,而不是那点工资。我现在做的是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和投行的工作,我喜欢去链接一些资源,借工作的机会把人脉盘活,这是我乐意的,如果做二级的话我就只能当宅男了,没有机会去链接外界,这是我在创投机构搬砖的原因。

所以发财得靠少数的几次机会,甚至是一两次大机会。

“人生发财靠康波”,这不是一句空话,但大家也不要那么绝望,我们无需等待60年的康波周期,或许3-4年一次的库存周期就够了。

其实机会是常有的,但不是天天有,毕竟财不入急门。

关于经济周期,林教头写过很多文章:

《》

《》

《》

《》

我最近复盘了几个财务自由的朋友,发现这几个家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平时好好搬砖积累资本、经验、认知什么的,然后遇到一次机会的时候,全仓、all in,就一次机会,赚到人生90%的财富。

有个前辈是做咨询的,平时赚的咨询费就不少,有多少呢?有一次他说项目方欠他尾款没给,算了算了,“才”100万而已,不计较了——就是这么有钱。但咨询费再高,也就卖时间罢了。然后有一笔定增,他参与了,就是前几年行情最好的时候,发了……对了,还有个前辈,也是咨询师,差不多也是这个套路。有个兄弟,不知道是傻还是聪明,爹妈给买房的前偷偷拿去买web3.0了,然后发了……见他的时候,他说他对这玩意儿有信仰,他至今没买房,但他不担心,反正孩子有地方读书。类似这位兄弟的经历的,我马上还能想起两个。有个同学,在国企当高管的,十年前看透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滚滚浪潮,大量加杠杆买房,发了……在十几年前,这么玩发了财的,掰着指头数不过来。

我想说什么呢?就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资本市场或许真的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平台,但记住我说的是广义的资本市场,可不仅仅是A股,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了,资本是流动的,除了A股你还有港美日印越股,除了股票你还有债券、商品、外汇、房地产、艺术品等等,我前面说的那几位仁兄,投的可不仅仅是股票。

平时该搬砖搬砖,创业什么的,其实很难,就算开个小店,屎尿屁都得管,没比打工轻松。

搬砖和创业,日常赚的都是现金流,是线性的,但说到发财、阶层跃迁级别的,没有资本市场是不行的,因为资本市场是放大器,可以成倍甚至指数级地放大财富的(复利效应)。即使是创业,要不要借助资本市场IPO,也是两种人生。然后风来了的时候,你要能抓住,比如最近Sora刷屏了,很多人会去做基于应用场景的创业,会辞职、拉团队、拉业务,但对我来说,所有机会与风口都会在资本市场表现出来,你不需要自己下场。

当然有些人喜欢实干,喜欢参与到AI浪潮里,这是另一回事了。

对我来说,可能就是资本市场的一轮周期。

如果你不是死盯着A股,有全球宏观配置的思维,那么机会是很多的。

如果你把眼光从A股上拿开,放眼全球,那么东方陷入萧条的时候,可能西方正在复苏。

如果你把眼光从股票上拿开,放眼全品种,那么股票不行的时候还有债券,房子不行的时候还有商品,此消彼长,总有机会。

如果是双边市场,那更好,涨了做多,跌了做空,横竖都能赚。

2,杠杆

老粉都知道,林教头最擅长的其实是价值投资,之前的文章都是写企业分析的(都没人看,我就不写了),什么DCF模型玩得飞起。我想说什么,就是接下来我说的观点,可能会引起某些“价投原教旨主义者”的反感,但我恰恰是熟悉价投,实践价投,我才有资格说下面的观点。

虽然祖师爷巴菲特说过不要加杠杆,杠杆是魔鬼什么的,但我想说,普通人要阶级跃迁,在前面说的“康波”到来的时候,你得加杠杆,光all in是不够的。

对于“杠杆”如此深的体会,也是因为在这一次量化交易上见识到了它的巨大威力,当然我非常清楚它的巨大风险,其中如何权衡,一看个人意愿,二看如何风控。

我为什么能9天翻倍,如果不加杠杆,是不可能做到的。才码了几行字,我的账户余额又增加到2205.01美元了,因为我用的基础杠杆是500倍,并且通过仓位管理来严格控制杠杆,高风险的时候,降低手数,反之增加手数。

因为见识过市场的疯狂,我此生都不会在纯粹的交易上去重仓加杠杆,但我也逐渐不再认可过于保守的价投原教旨主义者的观点,他们视杠杆为魔鬼,避之唯恐不及,好像一提到杠杆,你就是离经叛道,就是赌徒。我会在有基本面支撑和高确定性的机会上加杠杆,假设此时此刻,茅台的基本面不变,在这个前提上股价掉到1000元以下,你加不加杠杆?我是会加的。

这时候估计会有人抬杠了:“你怎么知道茅台没出事?你怎么知道股价掉到1000以下没有原因?你怎么知道……”我说了“假设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纯粹因为市场恐慌导致的错杀,如果遇到这种极其确定且有基本面支撑的机会,我会加杠杆。我也是身经百战了,经验不比某些杠精低,也没有某些杠精那么弱智,所以这些不在这里讨论。

之前写了一篇关于雪球的文章《》,2个月给公司赚了快200万,其实也加了杠杆。

但是杠杆确实是把双刃剑,对于普通人来说,风险是大于收益的,人性会放大风险,如果我是巴菲特,我也会劝大家不要用杠杆,因为你不用,顶多赚得慢,或者这辈子不会阶层跃迁了,小富即安也是不错的,总比一夜清零的好——虽然我自己杠杆用到飞起。

我曾经发过这么一段话,核心思想就是,发财的关键不是收益率,而是仓位!

很多股民,拿10万块炒股都算多的了,今年让你30%收益率吧,赶上巴菲特了,终于赚了3万元,出去到处吹牛,结果赚的只够3个月花。

如果你有1000万资本呢?给你5%收益率,赶上GDP就行了,今年赚了50万,也够躺平了。

很多人说:“可是我没有1000万啊!怎么办呢?”

于是那些价投原教旨主义者会告诉你:你可以把你的工资拿一点出来,一点一点地买,等你70岁,不就有钱了?

然而大周期级别的康波机会,人的一生可能就2、3次,等你这样一点一点地定投,机会早就没了,当然改善生活是没问题的。

这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发财的原因。

但是对于没有投资经验,缺乏金融知识的人来说,已经够了,要知道自己能赚什么样的钱,再激进下去,会被反噬的。

我的量化交易账户是1000美元本金,500倍杠杆加上去,相当于是50万美元的仓位,用50万美元,9天能赚1000美元,就不奇怪了。

但是代价是极高的风险,交易层面的风控是另一门学问,这里不多说了,但如果再让我遇到基本面的、大级别的机会,我是会适当加杠杆的。我说过,基于基本面的机会,我是更敢于重仓的,只是这种机会极少,1年1次就不错了,以前是重仓,未来是适当加杠杆。

但我还是要学学巴菲特,在文章的最后,我想对非专业人士说:

遇到确定性的、难得的机会,重仓就好了!不要加杠杆!!!

0 阅读:0

辛毗渡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