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于秦朝的灭亡很惋惜:所谓惋惜,不外乎觉得秦始皇统一六国,气吞山河,但是大秦帝国从完成大一统到崩盘,前后也就十几年光景。说白了,都不到一代人的成长时间。甚至推翻秦朝的刘邦等人,本身都有战国时代的生活经历。因此有说法认为,是一群出生于战国时期的人,推翻了秦朝。这个说法当然个人很认同。因为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秦二世元年天下都造反,前后也就十二年时间。反秦豪杰里面,即便是青年才俊楚霸王项羽,反秦的时候,年龄也不会低于这个数字。
对于秦朝的崩盘,后世认为是因为胡亥昏庸,赵高祸国的原因。当然这个说法其实只是一种宣传而已,属于文学范畴,但是从历史角度来看,秦朝二代而亡的根本性问题在于秦朝的容错率实在太低。
1、权力分配问题权力的分配和制衡是一个大学问,比如后来的西汉,也一度在开国不久面临大权丢失的危机:刘邦没了以后,吕后弄权,还册封一大群吕家的诸侯王,但即便如此,吕家也没能搞走刘家的江山:因为刘家的子弟掌握很多诸侯国,吕家人可以对汉朝采取揩油的态度,但如果打算让刘家的江山产权出现转移,那么刘家的诸侯王们,也都不会善罢甘休。而吕后死后,吕家人果然不老实,结果被刘家的诸侯王联合朝廷的大臣一番群殴,吕家灭了。
刘邦的权力分配其实是很合理的。
而秦始皇的权力分配方面,则给秦留下了致命一击:秦始皇的儿子们,都和平民没区别,别的宗室也都不掌握权力。因此赵高和李斯可以轻易掌握朝廷的大权。倘若二世皇帝如同后世刘彻那样英武的话,这样的权力格局倒也不会有大问题。但偏偏胡亥小儿还昏聩。
因此,这就为赵高篡权提供了巨大便利:除了搞垮李斯之外,赵高弄权几乎没遇到太大的阻力。
而这根本问题就在于权力分配问题——但凡朝廷里面或者地方上有秦的宗室掌握权力,赵高弄权就要多少有些忌惮。而合理的权力分配,本身也是一种纠错机制。
2、地方治理机制问题秦始皇死后的统治危机,来源于两方面,第一就是上文提到的权臣弄权,宗室、外戚无法反制的问题(当然秦始皇时代也没听说秦有什么大的外戚),第二就是地方治理机制的问题。
在秦以前,华夏都不曾出现通过朝廷来直接统治如此庞大帝国的情况,因此秦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同时秦始皇担心分封制会让秦成为另一个周朝,所以对分封制深恶痛绝。但是凭借秦当时的治理水平来看,如果秦始皇这样的强权统治者在世,还能勉强维系秦对庞大帝国的统治,当然,即便是秦始皇时代,其实六国故地的统治也存在严重的危机——比如张良等六国旧贵族的隐匿,秦的官府就无法及时捉拿。
而秦始皇死后,如果秦的最高统治者不具备超强的能力(当然这是一个随机事件),秦的六国故地肯定出问题。而实际上的历史,要比秦始皇死后,庸主上台更加恶劣:因为秦始皇死后,秦廷就处于高层内耗状态,这导致本来对叛军具备一定优势的章邯,担心自己会因为朝廷内部斗争而丧生,而选择投降项羽。
3、结语从秦朝的高层权力结构,到地方治理机制来看,如果不及时修订,出问题是及早的事情。因此即便是秦始皇死后,继承皇帝地位的是一个平庸(但是没到秦二世那么昏聩的程度)的人,也很难有效处理六国故地的问题。更何况秦始皇在位后期,秦的很多工程,也已经掏空了秦的国力。
所以秦二世而亡的深度原因,并不仅仅是胡亥和赵高的原因。
刘邦称帝后,吸取了秦的经验教训,对秦的谬误进行了系统修订。所以,西汉才得以持续二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