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老干部致信中央:解放军已评出36位军事家,但还漏了一人

历史的丰碑 2023-12-15 15:42:24
中国当代36位军事家

1989年,中央军委评选出了解放军历史上33位军事家,之后又在1994年又增加了3人,累计共有36位军事家。

在当时,制定解放军标准的一个参照是《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这里面代苏联军事人物中又有近90人称之为“军事家”。

考虑到新中国的军队比起苏军多,打仗的时间也是比苏军时间长,也因此后来在总政治部和军事科学院拟定方案时,其中便有100余位高级将领符合“军事家”的标准。

等到方案报到军委以后,很快领导同志便对其给出了调整意见,要求必须进一步的去严格该方案的评定标准。也根据这个意见,之后又经过多次研究论证,总政治部与军事科学院将上报的方案,“军事家”调整到了大约40人范畴中。

1988年10月份,根据总政治部与军事科学院给出的方案,中央军委会议讨论了“关于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解放军人物条目概括以及评语问题”,确定了以“军事家”评语的,仅为33人。

1989年,《军事卷》正式刊载,在同年的11月30日,《解放军报》刊文中曾这样写道:“在如史诗一样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之中,曾经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呢?

后来经过中央军委确定,其中有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并且还将其载入到了近期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之中。”

这些人是如何评定的呢?

评定方式是以“大将资格”为基准线,元帅、大将则为主体

这36位军事家大概分成三个类型:

第一是党与国家主要领导人,这个类型的大概有5人,也就是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以及另外两位国家主席杨尚昆、李先念。

第二类是十大元帅与开国十大将,这一类型累计又有20人。换句话讲1955年被授予大将以上军衔的20名将帅全部入选到了其中。

第三类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曾献身的高级将领,这一类有11人。

从那些入选的建国以前曾牺牲的高级将领来看,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方志敏、黄公略等人,这些人中要么有些人是红军早期时军长级别,要么就是中晚期时的军团长级别,或者其中有些人便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师长级别。

他们这些人假如不牺牲的话,那在1955年授衔的那天,基本都有资格被评定为大将。

在这36人的军事家名单中,只有杨尚昆和李先念没有军衔,要知道在当时这是除了毛主席、周总理和邓小平以及牺牲先烈,因为这些人还没有等到新中国的诞生。

毛主席是国家最重要的领袖人物,成为军事家之首自然毫无争议,周总理是在南昌起义后便负责起了党内军事上的主要工作。而邓小平是1955年的元帅人选,其分量不言而喻,那杨尚昆和李先念又是为何可以被选上呢?

先说杨尚昆,他曾经在抗日时间,曾协助过朱德元帅与彭德怀元帅参加华北抗日运动。

后来解放战争爆发以后,又担任过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央警卫司令员等职位,是周总理的得力助手。

凭借他的贡献,特别是曾任红3军团政委、中央军委秘书长等职位,假如说1955年授衔他参加的话,那必定是大将无疑。所以他被选入36位军事家也是毫无争议的。

至于李先念,毛主席曾这样评价他:李先念是将军不下马的人!

他说红四方面军最能打的将领之一,是徐向前手下的大疆之一,曾在抗日时是第5师师长兼政委。

后来抗日胜利以后,担任过中原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等重要职位。可以说他的入选也是实至名归的。

就在一切似乎尘埃落定之时,1996年,中央收到了一封有关对当时评定36位军事家的名单的不同意见,在这封信中写信之人提到了彭干臣也应当是军事家。

很快中央就意识到了这极有可能是位被遗忘的革命先烈,于是便开始了调查,力求最大可能的找到更多关于彭干臣的有关资料。

后来经过多方的调查,以及走访,有关彭干臣的事迹也逐渐的被梳理了出来,原来是因为彭干臣他长期执行秘密任务,却是不幸在战场上壮烈牺牲了。

这也导致关于他的事迹只有部将领才清楚,让许多人对他的印象都变得极为模糊,在查阅过后他的资料资料后,所有人都感到了万分的震惊

彭干臣

在这封信中,有关彭干臣的许多事迹都记载着,之后工作人员经过多方求证后,断定起均与事实相符合,不过有关之人,曾经在牺牲之前,他们大多数都是从事着隐秘工作,实际上也就没有带领部队取得大胜的相关记载。

之后中央又经过讨论,决定将彭干臣定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干部,并且把有关他的英雄事迹公之于众,于各大媒体上刊登他曾经英勇事迹的文章。

同时决定在革命烈士馆中展示,有关彭干臣的生前的故事,以及他所留下的实物,将对其永久性展出,尽管说他并没有被评为军事家,不过彭干臣的名字却是逐渐的被所有人所熟知。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献被找了出来,彭干臣此前的各种事迹也是很快就被刊登到了各类平台上。

彭干臣出生在安徽英山县,他曾在1924年国共合作时期,考入到黄埔军校,是当时的黄埔一期学生。毕业以后,则是被分配到教导团一营一连担任连代表,而当时这个连的连长便是陈赓大将。

在攻打五华县城的战斗中,彭干臣和陈赓带领着一支英勇善战的队伍,向着城墙发起了进攻。在这场激战中,他们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最终还是成功地攻入了城池。

然而,在战斗的过程中,彭干臣突然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他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右手小指已经血流不止,原来敌人的子弹已经将他的小拇指截断了。

尽管他感到非常疼痛,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反而更加坚定地大喊一声“冲啊”,继续冲向城墙。在他的带动下,战士们奋勇拼杀,最终成功地攻入了城池。

战后,有人为他失去一根手指而感到惋惜,但是彭干臣却是这样说的,他说:“革命诚艰巨,断指不足惜。留得头颅在,可为党效力。

在大革命失败后,彭干臣短暂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英山,组织农民运动。在那里,他得知了此时的周总理等人正在策划着南昌起义,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去往了南昌。在起义当天,他指挥着麾下部队以最快速度占领了公安局,也因此他成了建立革命政权后的首个公安局长。

然而,南昌起义的胜利果实很快被国军调集重兵反扑,起义部队被迫南下广东。在到达潮州、汕头一带时,周总理将部队改编为十五军,这支部队的军长是刘伯承元帅,而彭干臣则是担任第一师师长。

尽管说此时的彭干臣已经担任起了高级指挥官,不过他的军事生涯依然在继续着。

在南昌起义中,国共两党实力悬殊,起义部队最终在潮汕地区被打散,仅有朱德、陈毅等人所率领的少部分军队辗转后抵达井冈山。尽管起义部队并没有取得完全意义上的胜利,不过彭干臣的表现依然是值得称赞的。

在起义失败以后,彭干臣曾抵达上海与周总理接上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起义中受伤的陈赓大将也是这一时期在上海治疗的,三人再度聚首。在这以后,几人在周总理领导下从事起了秘密工作,也成了周总理的得力助手。

也是在上海时期,彭干臣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江鲜云

江鲜云是上海滩著名律师李次山的女儿,这个叫李次山的律师,曾经也参加过辛亥革命还曾担任过著名杂志《新青年》的编辑,是当时国民党内部的左派,他对共产党的革命立场是支持的,因此当天得知彭干臣身份以后,才会选择收留下他。

说起来这个江鲜云也并非是李次山的亲生女儿,而是义女,江鲜云是以为烈士的遗孤,在她知晓彭干臣的共产党身份以后,对其更是非常的崇拜,在之后的接触中,二人也逐渐的产生好感。

而这也让李次山全都看在了眼里,于是她便主动做起了媒人。

最终二人这1928年秋天举办了婚礼。结婚以后,夫妻二人在李次山家附近,又租了一间屋子,过起了幸福的生活。

1929时,属于他们的女儿出生在这一年出来,彭干臣为这个新生的孩子取名为彭伟生,寓意是“为伟大的事业而生”。

后来上海党组织就受到了严重破坏,之后的他又带着妻子去往了东北工作,不过刚到东北没多久,那边的地下党组织就遭到了破坏。

彭干臣夫妇在东北同志们的掩护之下,方逃回上海。不过这一路一来的惊吓,却是让已怀孕个月的江鲜云早产了。

这个在孩子刚出生时还不到4斤,江鲜云担心不可以将其养活,不过彭干臣却是说道:“我这个一直将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人,今天总算是有了接班人啦!”

一念及此,彭干臣就给孩子取名为“彭伟光”,寓意“伟大事业前途光明。”

不过,这时期恰巧是革命的风口浪尖之上,严峻的形势也无法让没彭干臣又过多的时间去陪自己的妻子与儿女。

没多久周总理那边就传来了共中央党组织的消息,中央希望他可以去鄂豫皖苏区开展革命工作。

来到赣东北的彭干臣,他再一次的扎根到了军队中,同时他担任起了红十军参谋处长。

从1932年到1934年这段时间里,彭干臣一直竭尽全力的为赣东北培养了近千名军官。

但是彭干在臣赣东北地区工作,却是并没有风平浪静地过下去。

在这一年的的12月,彭干臣与方志敏所领导的红十军在北上的途中,却是不幸遭遇了围攻。

因为双方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兵力差距,这也导致红十军迟迟无法突围出去,被围困在怀玉山这个地方。

最后也是因为物资与武器近乎消耗殆尽选,彭干臣等人所率领的军队遭到了敌人的彻底围剿。

这也让年仅36岁的彭干臣与无数士兵们牺牲在了这里,方志敏等中共领导人物更是在被俘以后,遭到了国民党残忍杀害...

在他牺牲以后,熟悉他的战友一直对于记着彭干臣这三个字,不过因为没有人去系统地的梳理他的过往,这也导致每个人都清楚彭干臣一小段事迹,并不了解有关他的全貌。

直到90年代时期,李强方决定整理有关彭干臣的事迹,当他在见到中央所评选出来的36位军事家以后,他认为得彭干臣完全是有资格担任军事家的。

于是李强就向中央写去了信建议把其也列为新中国的36位军事家之一,不过遗憾的是因为彭干臣牺牲过早,没有太多的资料查看,这也导致没有成功。不过这也让彭干臣的故事浮出了水面,让革命先烈再一次的步入了所有人都视线中

在彭干臣去世以后,他的妻子与孩子们又如何呢?

与周总理一家关系

彭干臣离开上海去往赣东北以后,他的妻子江鲜云便带着孩子们生活在上海。因为在赣东北工作的机密性,最初彭干臣并没有机会联系家人。江鲜云也清楚自己丈夫工作的特殊性,他也并未去过多抱怨,她只是尽心地带着几个孩子生活,教育着他们们成长。

每当有时间休息时,江鲜云就会拿出自己丈夫曾留下的那支钢笔,看着眼前的钢笔,她总是会忍不住去思念彭干臣。

她并不清楚自己的丈夫在赣东北的如今是否平安。这也让她常常夜不能寐,泪如雨下。

不过在彭干臣离开上海一年以后,江鲜云终于收到了来自丈夫的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信。

这封信的到来也是让江鲜云情不自禁的留下了眼泪,她清楚自己的丈夫是平安的。

这时候的江鲜云并不清楚自己丈夫彭干臣具体工作是在什么地方。

后来的江鲜云也从未收到过彭干臣已经牺牲的消息。

她只可以小心翼翼地遵照自己丈夫的叮嘱,将几个孩子们抚养长大。为了避免战乱波及到孩子们,江鲜云也只好带着几个孩子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这也让江鲜云与组织彻底失去了联系。

岁月流转,风霜雨雪。江鲜云和孩子们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用回自己的原名,恢复到了正常的生活中。

在建国以后,江鲜云与周总理、邓颖超等人对私交都很好,好到什么程度呢?

又一次在她听说周总理并没有在中央政府中为邓颖超安排职务时,江鲜云便气呼呼的找到了周总理去“质问”总理说:

“总理,您一直以来都教导着我们要做到男女平等,不可以去搞性别歧视,那您又是为什么不肯给邓大姐一个官当当呢?我觉着以邓大姐的才能,完全是有能力当个部长的。”

事实上他的这番话并不过分,以邓颖超长久以来的资历看,完全是有资格的,毛主席对此也是赞成的。

不过周总理却是在听了她的话以后,摇头道:

“小江同志呀,我是完全赞成你说的话,不过我不确是不可以那样做。假如说我让你的邓大姐担任了部长,那之后她要是做出任何决策,其他人是不是会以为,这是我在背后指使的?这样做不仅是影响不好,同时这也会导致中央的决策变了味,这是对咱们国家的发展极为不利的。”

到最后,周总理甚至没有丝毫犹豫地讲:“只要我还担任着国务院总理,那我就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你邓大姐到政府部门工作的。”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两点,首先是江鲜云与周总理一家关系极好,不然也不会有如此一段对话。另外便是周总理的一心为国之心。

后来在1957年国庆节期间,周总理曾安排彭干臣的儿子彭伟光登上了天安门,同时将介绍给了毛主席。

之后的彭伟光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北京外贸学院,等到他毕业以后,就选择留在了北京生活。

1976年在周总理离世以后,江鲜云听闻消息不禁泪流满面,那天她专门嘱咐自己的儿子彭伟光一定要去给总理守灵,不过由于当时彭干臣身份还未定下来,因此彭伟光守灵的愿望也未能实现。

在此以后,邓颖超与江鲜云一直都保持着书信往来,同时也在为恢复丈夫彭干臣的名誉问题而四处奔走,直至她1992年离世之时。

等到彭干臣恢复身份后,2001年,已是83岁的江鲜云带着笑容,于山东淄博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丈夫用命想要拯救的国家。

30 阅读:13076
评论列表
  • 2024-01-05 22:00

    李明瑞,起义前就是和李宗仁平级的军长,而彭德怀起义前才是团长。

  • 2024-03-02 23:50

    王尔琢,井冈山时参谋长

  • 2024-03-28 20:25

    陈光,实打实的功勋……

历史的丰碑

简介:有些人我们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