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最高境界:话不说透,事不做绝,势不用尽

麦麦笔记 2024-09-12 22:44:04

好的人生啊,得七分清醒,三分糊涂,千万别想啥事儿都搞个顶天立地。

再聪明的人,到了人堆儿里,也难搞定所有人的想法;再厉害的箭,射个百米开外也得软了劲儿。

这不明摆着嘛,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凡事留条后路”。

01

事不做绝,给人留条活路。

做事别太绝,给人一条退路,也是给自己积德。

你让别人走投无路,自己看似赢了,却把仇恨结下了。

工作上,再有本事的人也得学会谦卑,别逞能揽活,也别跟人抢功劳,适当退一步反而更好。

社会上,遇事礼让,吃点小亏算不得啥,不要斤斤计较,和气生财。

在家里,不管父母怎么对你,不管谁得罪了你,都别轻易断了关系,血缘情分还是要留着。

就算别人对你不仁不义,也要给对方个改错的机会,别纠缠不休。

正所谓《菜根谭》里说的:“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你把人逼到绝境,最后只能逼出对方的狠劲儿,逼出了冤冤相报。

想想后汉的刘承祐,把辅政大臣干掉,自以为天下无敌,结果反而逼得边疆的郭威起兵,最后自己小命都丢了。

做人做事啊,还是得给人留点路,给自己留点余地。

别把人逼急了,人到了绝境拼命起来,胜算反而更大,最后留下的是世仇。

02

势不用尽,留点实力才是王道。

人生这条路啊,不能一口气就跑到头,也不能一天就把所有的筹码压上。

过日子讲究细水长流,你的实力别都亮出来,要知道,半瓶水摇得最响,真正有分量的人都是深藏不露的。

就像那头到了黔地的驴子,刚开始嚣张得不行,叫得欢蹬得快,老虎吓得不敢上前,可你把本事都摆出来,别人看透了,还不是照样被吃?

明代冯梦龙说得好:“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

太张扬的结果就是被人看透,到头来黔驴技穷。

你看,那老虎初次见到驴子,吓得不行。

驴子蹬腿、嚎叫、抖身子,能用的花样都用尽了,结果被看穿底牌,最后还是老虎一口吃掉。

有时候遇到深渊瀑布,我们都会本能地害怕,那是因为看不见底,不知道深浅。

同理,做人也得学会藏拙,别一上来就亮底牌,让别人摸不透你,这才是最高的策略。

深不可测才是最让人忌惮的,这个道理,甭管谁都得明白。

03

话不说透,才是最深的道理。

人活一张嘴,说话有分寸,才是活明白了。

说话别太绝对,留点余地,话不说透,反而更耐人寻味。

要是哪天真碰到不对劲儿,还能“话锋一转”,给自己留条后路。

话到嘴边,尤其是愤怒的话,别着急吐出来,一开口就是火上浇油。

五代时期的杨邠,那可是刘知远看中的忠臣,位置稳得不行。

新皇刘承祐年纪轻轻登基,没啥经验,凡事都得杨邠点头。

这么一来,杨邠可就有点飘了,仗着皇帝靠边站,几乎天天一言堂。

有一次,刘承祐还没说两句“这事儿要谨慎,别让人抓了把柄……”杨邠一甩袖子,直接把事儿给定了,连诏书都不等。

新皇也被杨邠要求“少开口”,皇帝都成了摆设。气得刘承祐在某个早上设下埋伏,直接把杨邠和几个大臣一锅端了,皇权这东西,不是那么好分享的!

史书记载得清楚:“甲士数十人自内出,擒史弘肇、杨邠、王章斩之,并族其三家。”

你看,杨邠这“我说了算”的架势,把新皇惹毛了,最后是身败名裂。

这就是不懂得“话不说透”的代价,说到底,开口就膨胀,终究是招人恨。

别把话说得太满,让别人有空间说话,你也好好听听。

谁都喜欢被尊重,没人喜欢被压着不让出声。

咄咄逼人搞一言堂,你不就是自个儿跟自个儿较劲吗?

当人家的嘴都被你堵死了,怨气一窝,迟早找你算账。

话不说透,就是聪明人的活法。你懂得闭嘴,才能听到别人心里真实的声音。

04

《寒窑赋》里说的:“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学会低调点儿,谦卑些,接受自己的普通和平凡,残缺也是一种美。

春天走了,夏天自然就来了;冬天再怎么刺骨,春天的暖风就在后头。

所有事儿都有余地,留点退路,才能活得从容又自在。

让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里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