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弃徒:论孙悟空被赶下菩提山的内幕

狗哥讲故事 2024-03-05 21:41:05
『剧情回放』

有一段好像每个人都能用背诵的故事:孙悟空,生于花果山水帘洞,白日里打虎,晚上折腾鬼神,护山护洞,领导猴群有模有样,让猴群们过上了无忧无虑的日子,乐此不疲。然而不知为何,美猴王却被生死的疑惑所困扰,他甘愿放弃了一切,只身历险,最后在方寸山顶,得到了菩提祖师的点化。

『天赋异禀』

孙悟空自小便生活在和尚们的庇护下,七岁便能神行千里,十岁便能骑风云,十四岁便能斩鬼神,十八岁就能转山移海。他的每次進步都让菩提祖师大为惊讶,他的每次“毛遂自荐”都让菩提祖师为之担忧,每次破解深渊之谜,都让他的师父们讶异。直到他成功变身为人,展示自己的“七十二变”,菩提祖师不再犹豫,揣摩出孙悟空天资聪颖,却又桀骜不驯的个性,坚决赶他离开了方寸山。

『离奇世界』

当我们看到孙悟空被菩提祖师踢下方寸山,回到花果山的情景,我们是否有想过,菩提祖师又何尝不是万分舍不得他?“正所谓陌上桑转野麻,方寸山只留下了一座空山。”我们看到的是孙悟空的离家出走,却忽略了菩提祖师的心酸。

『高瞻远瞩』

其实,菩提祖师却深知,如果孙悟空赖在方寸山不走,将会引来天大的麻烦,到时他自己也救不了孙悟空。他只能祈祷,希望孙悟空能自我觉醒,找到自我,醒悟世界。

『文化解读』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菩提祖师的情感纠葛,细细品味,又何尝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写照?我们有时候会像孙悟空一样,执着于自我,固执己见,忘记了我们所处的环境,过于依赖。同样,我们也可能像菩提祖师那样,对人生的理解超脱于常人,有时候必须舍弃一些自己最珍爱的东西,把他们推到安全的地方。所以,菩提祖师不是恶人,他只是在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希望孙悟空能够自我成长,成为真正的大侠。

由此看来,这个故事是一个关于自我修炼、自我认知、自我超越的故事。而孙悟空的故事也是我们当下社会的缩影,他通过自我修炼,不断突破自我,用自己的实践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家园。这也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有心,就有可能前行,定能铸造辉煌的人生。

1 阅读:83